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封建王朝。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两倍是什么概念?我们看图便知。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元朝疆域图

然而,这个大一统的帝国,却是短命的。从公元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前后不过98年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元朝实力如此强盛,却延续不到百年呢?

除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内乱不断等和其他王朝灭亡相同的原因之外,元朝的灭亡也有其特殊性。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这个特殊性就是没有完全的汉化。这里所说的汉化就是完全吸收儒家文化,用儒家思想治国。

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农业文明的熏陶,走上汉化道路,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然而,在汉化的程度上,元朝与北魏、金、清等王朝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不及格的。

如果要打分的话,清朝的汉化程度可以打80分,元朝的估计就50分。就是这50分,也主要是耶律楚材、窝阔台、忽必烈等人之功,尤其是耶律楚材,功劳尤大。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胡军版忽必烈

现在,我们提到古代的谋臣,很容易就会想起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赵普等人。其实,作为成吉思汗的第一谋臣和首席顾问,耶律楚材的才能丝毫不亚于张良等。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横行天下,够厉害了吧?然而,在临死前,还是不忘交代他的儿子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是上天所赐予我们的,今后的军政和民政全都要让他去处理”。

耶律楚材提倡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常说“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毕矣”。无论是辅佐成吉思汗还是窝阔台,他都极力推行自己的主张,在蒙古的汉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耶律楚材

窝阔台登基后,有人建议把中原变为牧场。耶律楚材说,征战需要供给,在中原平均征收赋税,就足够军需之用了。如果中原变为牧场,不知会有多少人失去家园,死于非命。

南宋都城汴京即将被攻陷,大将速不台主张屠城,是耶律楚材极力劝说窝阔台,才保住了汴京城约147万人口。

后来,忽必烈采用汉法,实际上就是受耶律楚材的影响。然而,元朝的汉化毕竟很浅,并未完全采纳耶律楚材的主张。

如:耶律楚材虽崇尚汉文化,却没有汉族士大夫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偏见。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他的政治理想是华夷一统,共享太平。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蒙古骑兵

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却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各族人分成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是汉人,指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南人社会地位最低,生活最穷苦受到多重压迫和歧视。

这种残酷的压迫和歧视直接导致了风起云涌的元末农民起义,埋葬了大元帝国。

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若听他言,元朝寿命不只百年

成吉思汗

又如耶律楚材主张“用儒术选士”,实行科举。元朝直到仁宗时期才真正下诏恢复科举,而这时距元朝建立已过去半个世纪,距元朝灭亡也不远了。

如果元朝统治者真正采纳耶律楚材的主张,想必国运应该远远不止百年吧。成吉思汗眼中“几百年才出的人才”,并没有发挥他真正的价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