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出身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得到很多国家外教官的认可?

读书自留地

1823年2月15日,也就是农历的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一个耕读之家。正月初五在安徽、江浙一带是迎财神的日子,在山东等地则是送火神的日子——总之,是个好日子。

李鸿章祖父李殿华是个乡村小儒,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于是退居乡里,过起了男耕女织的乡间生活。据李鸿章后来回忆,祖父的经济状况似乎并不得意,“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

李家发迹始于李鸿章父亲李文安,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进士,最后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刑侦局长。李文安与后来大红大紫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同年,李到京城任职后,李翰章、李鸿章二子随父进京读书,李文安于是安排儿子拜曾国藩为师。后来李翰章和李鸿章皆考中进士,与父亲李文安一起被人们称为“一门三进士”,李家也由此成为合肥望族。

李文安后来死于兵荒马乱的太平天国时期,去世时还不到60岁;李鸿章大哥李翰章最后官拜湖广总督,成为远近闻名的封疆大吏;李鸿章则随老师曾国藩平息太平天国起义,在乱世中组建淮军,后来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因军功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成为晚清朝廷支柱和内政、外交的领袖人物。

李鸿章生在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晚清时期,他创办淮军,兴办洋务,建立海军、工厂、学校、矿山,修建铁路,是清末最具世界眼光的大臣之一。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是必然的,否则就会落后,就会挨打。但在颟顸无能的清廷统治下,中国对外开放之门是被动、逼迫打开的,李鸿章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尽可能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他的这个思路也影响了与他同时代的洋务运动领袖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由于李鸿章开放、务实的眼光和在朝野的崇高威望,所以成为晚清外交的第一人选,主持各种对外交涉,签订了许多条约。比较而言,李鸿章的外交思路在当时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的,他也由此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认可。

当然,因为主持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被国人斥为卖国贼,骂名流传至今。但李鸿章签订这些条约的背后,也受当时的朝廷政策、国力和外交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一些史料陆续浮出水面,后人对李鸿章的评价逐渐改变,一个真实、多面的李鸿章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民国年间那些事

李鸿章的出生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得到很多国家外观的认可?这个问题的话就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李鸿章这个人物大家知道吗?只对你一首我也不怎么清楚,但是你还?真人还是有听过,但是李鸿章这个人还是,大家有认识的吗?认识的可以说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