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戰爭的失敗竟然導致一個皇帝的暴斃?清朝最恥辱的一戰

奕寧從道光帝接過帝業之後,也曾有勵精圖治的追求,同其他有為的帝王一樣,他苦於身邊沒有可以重用親近的肱骨之臣,也曾向天下招募人才。這其中最著名的出身於咸豐朝的當屬曾國藩左宗棠之流。為大清最後能延長一百多年的歷史培養了大批人才。但是就如上文提到的,一個帝王的志向能否成就和國運是有很大關係的,但是咸豐註定是在前幾朝的積弊爆發的受害者

一次戰爭的失敗竟然導致一個皇帝的暴斃?清朝最恥辱的一戰

咸豐登基的時候大清就已經是在風雨飄搖的境地,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讓外國列強知道從中國攫取利益有多麼容易之後,中國對外的大門就逐漸的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中。再加上清政府腐敗的內政使得舉國上下貪官汙吏橫行霸道,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之下,洪秀全大臂一揮,無數受壓迫的農民揭竿而起,加入到太平天國當中來,短短兩年時間就在南京建立與清政府隔江對峙的政權。內憂外患之下,咸豐縱使有滔天的志向也無處施展,只得倚靠漢族大吏的地方軍隊來維護著搖搖欲墜的龐大帝國,根本再無心理政,整日縱情聲色犬馬無法自拔,他統治下的清政府江河日下,在一次次與外國的鬥爭中妥協讓步。

這個時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發生在英法聯軍從北塘進攻大沽口路上的新河之戰尤為恥辱。清軍八旗將領僧格林沁當時是咸豐的最得力干將,在與英法聯軍正面遭遇的時候,他指揮者蒙古騎兵頭戴兩條動物尾巴裝飾的帽子,排出了2000米長的人牆,讓清軍騎兵仍舊維持著陣線,用鐵騎阻擋英法大炮的攻擊。然而再多人的也無法阻擋炮火的巨大傷亡,僧格林沁開始命令騎兵衝鋒,先是攻向英法聯軍第3團,結果被聯軍的排槍擊退又轉向攻擊英法聯軍第4旅,結果還是無法前進只能後退,最後清軍死傷過半,而英法僅死一人,傷十九人。由此可見清軍當時的建制和軍事實力有多麼落後。

一次戰爭的失敗竟然導致一個皇帝的暴斃?清朝最恥辱的一戰

然而僧格林沁面對這樣的戰績,卻自我安慰的說,清軍只用2000人迎敵,而洋兵有8000名,打不贏是很正常的。而且這次的士兵沒衝過聯軍的防線,只是因為缺乏正當的操練。因此,僧格林沁為了給曾經的“世界最強騎兵”找回面子,與英法聯軍進行了第二次較量。然而同樣換湯不換藥的對戰,清軍只得慘敗,陣亡1000餘人,而英法死傷不過數十人。這兩次的勝利直接給了了英法火燒圓明園的野心。此後圓明園被焚,北京條約的簽定都給咸豐以沉重的打擊,他所患的肺病癒來愈重,熱河行宮不斷傳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帶血益發嚴重,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咸豐終於死在避暑山莊內的“煙波致爽”殿寢宮,終年31歲。

一次戰爭的失敗竟然導致一個皇帝的暴斃?清朝最恥辱的一戰

咸豐帝奕寧,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豐即位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紫荊山前金田村爆發。接踵而來的又有英法聯軍之役,迫使咸豐逃往熱河承德。咸豐在位11年,民怨沸騰,並不任戰,“大局糜爛,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籌莫展,於是沉湎於聲色,縱慾自戕,臨死前兩天還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

志高才疏的咸豐帝陷於祖宗的框框之中,終未能跨過著一門檻,帶者無窮的憂慮,去了那個沒有憂慮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