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舆论风暴、信任危机、一系列负面新闻都没有停止滴滴前进的步伐。

今日,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国三大独角兽之一的滴滴最快于下半年启动上市,初步决定落户香港。早在一个月前,滴滴上市的消息便铺天盖地。而今消息再次被放出,想必滴滴IPO的脚步在愈发加紧。

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滴滴上市的消息曝出后,不出意外引起网友的狂轰乱炸。当大众还沉浸在近期发生滴滴身上一系列恶性事件中时,身背各种负面危机的滴滴为何要着急上市?

滴滴负面新闻缠身

自空姐滴滴打车遇害事件后,滴滴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其暴露的诸如司机审核机制存在漏洞等安全问题引得人心惶惶。主流媒体的新闻批评、自媒体的狂轰乱炸、社交媒体上网友的投诉和差评,让“反滴滴”成为一种舆论正确。

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有关网约车安全等问题不断被曝光,交通部等也频繁喊话网约车企业正视安全问题。空姐遇害事件发生后,滴滴一度暂停了“顺风车”业务(现已恢复),同时通过加强司机注册信息审核、下线个性化标签功能等整改措施保障乘客安全。

但此后,“女子打滴滴遭司机尾随”、“滴滴司机骚扰女乘客”等3、4起滴滴乘客遭遇的恶性事件又相继上了热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一次消耗了用户对于滴滴出行的信任。

不仅如此,滴滴长期违规经营一直未被纠正。

今年4月,美团打车打入上海与滴滴抢地盘,公开指出滴滴在上海属于“无证经营”。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相关部门证实,滴滴确实未获得由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网约车经营许可。为此,交通管理部门曾多次约谈滴滴,而从2015年至今,滴滴已经因非法客运被顶格罚款(10万元)8次。

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不止上海,滴滴在多地因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被约谈。5月16日,佛山市交通、公安部门联合约谈滴滴公司在佛山的相关代表,要求滴滴尽快办理经营许可证。同日,珠海市交通执法局通报,因滴滴一直未在珠海办理经营许可备案手续,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该局已对其开出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今日,长沙市交通运输局通报,滴滴未在长沙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近期,交通部多次发文批评网约车平台乱象。交通部在文中言辞犀利,“有的企业被多次约谈,却仍置若罔闻,违规变本加厉,毫无诚信可言。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损伤的是公司的信誉和投资人的信赖,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着急上市背后的焦虑

今年3月,滴滴与投资人沟通时关于IPO的口径是“目前不着急上市,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启动”。而最新消息称,滴滴最快将于下半年上市。若消息属实,这比滴滴预想的上市时间要提早许多。负面缠身的滴滴,为何着急了?

今年以来,美团打车对滴滴的狙击陡然加快,易到、嘀嗒摩拳擦掌,同时携程、高德也高调入局网约车市场,由此形成了全面的“反滴滴联盟”,开始合力“围剿”这头独角兽。据了解,上述新的入局者正在迅速切入包括滴滴快车、出租车、专车等滴滴的核心业务,除此之外,在滴滴暂未取得领先优势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领域,竞争者也在加速布局,四面受困的滴滴,2018年的日子将格外难过。

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最直观的一点,美团打车通过补贴、极低的抽成以及反滴滴的社会舆论,活生生地在打车市场撕开了口子。出行服务是滴滴的主战场,但只是美团本地生活服务闭环中的一部分,美团完全能够从其他业务中抽调资金全力发展自己的打车业务。而去乐视的易道以及延长产品线的嘀嗒,也借势快速上升,滴滴面对的是第三次网约车大战,面临盈利压力的滴滴,这一次恐无法用擅长的“烧钱”车轮战来结束这场战争。

尽管美团打车突袭遭遇了挫折,但美团的攻击证明了滴滴的商业模式并不稳固。这一点足以在IPO阶段给滴滴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美团选取合适的时机发难,将在很大程度上压低滴滴的估值,吓退投资者。

国内态势尚未明朗,滴滴扭头就将战火烧到了国外。

今年以来,滴滴的国际扩张之路明显提速。年初,滴滴宣布收购巴西最大的本土出行企业99公司;今年2月,滴滴出行和软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宣布进入日本出租车市场。

滴滴的一系列“进击”举措与Uber近前宣布退出东南亚市场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滴滴“着急”上市背后的烦恼

对于滴滴和Uber而言,上市意味着更加低廉的融资成本,这对于双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逐至关重要。上市已经成为双方角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谁先上市,谁就能取得主动。

目前看来,滴滴优势明显,Uber尽管也在推进上市,但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对于滴滴而言,目前或许并不是它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如果错过这一时间窗口,导致Uber先于自己上市,这更是滴滴所不能忍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