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宋代诗词大家姜夔的一生?

我家在东北嘎啦


姜夔姜白石,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官,经常傍门依户,给达官贵人们做清客,到处骗吃骗喝,风骨一点也没有,十足的“二奶型”人格。他自号“白石老仙”,听起来像是不染俗尘的圣洁之人,其实和林逋之类的真隐士比起来,有云泥之别。

姜曾在一篇自叙中大谈认识好多名人,诸如范成大、杨万里、朱熹、辛弃疾等,大谈这些名人是怎么夸自己的,还列举了什么江陵杨公、南州张公等一大批“赏识”他的人,其实人家“稼轩辛公”(辛疾弃)根本不鸟他这个姜穷酸,当时姜看到辛弃疾写出那篇闻名天下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后,就急忙和了一首送了过去,但是辛弃疾一点也不喜欢姜的猥琐作派,根本没理他。

范成大当时非常有钱,又喜欢种梅花,姜夔于是百般巴结,写了《暗香》《疏影》等词,博得其欢心后,不但送了他大把的银钱,还把一个叫小红的歌妓赠给了他,乐得姜夔又膨胀了一番:“小红低唱我吹箫”。。什么?哪位童鞋说不对,应该是小红吹箫?哼,你们这些不纯洁的人啊!

但是,受人救济只能得益一时,长久下来,姜夔还是穷光蛋,小红也离开了他,改嫁别人,后人有诗“所幸小红方嫁了”,看来小红也看透了姜夔没什么出息的。

姜夔后来认识了宋朝有名了两个富三代--张鎡和张鉴,他们特有钱,家里光歌姬舞妓就上百人,每天晚上都和开综艺晚会似的,据老姜说,他们买个功名给他,又想把一大块良田转让给他,但后来都没真正实行,二张就死了,姜夔重新过起了穷日子,在文章中诉苦说:“张平甫去世了,我茫然没有倚靠了!”

姜白石曾经向朝廷献乐谱,想进太常寺(主管礼乐的部门)工作,但是没有通过面试,因为他连瑟也不认识,却闭门造车,写了本《琴瑟考古图》,然后在和考官对答中,又透了马脚,他连《论语》中的“语曰鼓瑟希”的含义也理解歪了,认为这句话是说鼓瑟很少见,其实是鼓瑟的声音渐歇的意思,于是姜白石彻底栽了。

所以,姜夔最后穷困中死去了,丧葬费也是靠宰相吴潜赞助的。他的一生,是依附权贵的一生,是傍大款的一生,王国维先生就对他很厌恶,说:“姜白石如王衍一样,嘴里不谈钱,假清高,其实私下里全是自己的小算盘!这就是他最让人讨厌的地方。”


江湖夜雨

论职业,“清客”就是姜夔老师的工作岗位。

他一辈子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清客”这个词,是文雅的宋人照顾人面子的妥帖说法。它的实质意思,是旧时科举不顺、仕途不畅的读书人,没有生计,不得已寄食在富贵人家帮忙的门客。这类人,往往会写字,会做诗,会喝酒,会打牌,说学逗唱都是他们的绝活,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反正他们的主业,就是要捧着主人开森。

所以,在鲁迅眼中,他们就是“帮闲”;在吴敬梓笔下,他们就是“打秋风”;在五四无产阶级作家郭沫若口中,他们叫“寄生虫”。

在我们如今大众议论里,算是“穷酸潦倒落魄文人”。


姜老师不幸,就是这样的社会角色。

说起出身,他其实并不差,勉强算个小官二代吧。 他祖上甘肃天水人,后来才搬迁到江西鄱阳的,据他自己说,唐代宰相姜公辅是他先人,这个虽然有点死无对证,但是他父亲姜噩,确确实实是最高等级的国家公务员考录即进士出身,做过湖北汉阳县长。也因此,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汉阳读过的。

但是他父亲去世的很早,大概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吧,他还是很穷的。而且那会他自己也是作的很,好好学不上,有公务员不考,早早就消极悲观作“佛系青年”,结果呢,日子自然越过越潦倒。他也没有兄弟可以支援,只有一个姐姐,又是远嫁了,一介女流身不由己,再爱自己的弟弟,又能帮他多少呢!


往昔读书人出路,大抵不出三个途径:一考试做官,二私塾教读,三游幕寄食。

姜老师高不愿搞低不愿就,只能从事当时的第三产业即做游幕清客。也正因是“清客”,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都是靠人施舍而来,姜老师的内心特别敏感。一方面,他读过很多的书,气质纯雅,落拓江湖自由潇洒;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情感又被锻炼得异常敏锐,孤傲,清高,如野云孤飞,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气息,一个白首无成依三附四的男人,这样的精神状态也是自然的吧。

这种职业性质,和这种职业所引发的性格特质,都被很好地写入他的诗文词曲之中了,而这些诗词的成功,又反过来促使他的性格更加的孤芳自赏,相互循环吧。

因此,如果评说姜老师客气点,平恕点,我们会说,他是中国最早的自由撰稿人,而且也是封建时代最成功的了吧。

再往后,就只能轮到绍兴一个叫鲁迅的老哥了。

2018,6,1,晚间玩笑闲敲

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随感、时政看法、影视评论等。所有关注、点赞,还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