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宋代詩詞大家姜夔的一生?

我家在東北嘎啦


姜夔姜白石,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官,經常傍門依戶,給達官貴人們做清客,到處騙吃騙喝,風骨一點也沒有,十足的“二奶型”人格。他自號“白石老仙”,聽起來像是不染俗塵的聖潔之人,其實和林逋之類的真隱士比起來,有云泥之別。

姜曾在一篇自敘中大談認識好多名人,諸如范成大、楊萬里、朱熹、辛棄疾等,大談這些名人是怎麼誇自己的,還列舉了什麼江陵楊公、南州張公等一大批“賞識”他的人,其實人家“稼軒辛公”(辛疾棄)根本不鳥他這個姜窮酸,當時姜看到辛棄疾寫出那篇聞名天下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之後,就急忙和了一首送了過去,但是辛棄疾一點也不喜歡姜的猥瑣作派,根本沒理他。

范成大當時非常有錢,又喜歡種梅花,姜夔於是百般巴結,寫了《暗香》《疏影》等詞,博得其歡心後,不但送了他大把的銀錢,還把一個叫小紅的歌妓贈給了他,樂得姜夔又膨脹了一番:“小紅低唱我吹簫”。。什麼?哪位童鞋說不對,應該是小紅吹簫?哼,你們這些不純潔的人啊!

但是,受人救濟只能得益一時,長久下來,姜夔還是窮光蛋,小紅也離開了他,改嫁別人,後人有詩“所幸小紅方嫁了”,看來小紅也看透了姜夔沒什麼出息的。

姜夔後來認識了宋朝有名了兩個富三代--張鎡和張鑑,他們特有錢,家裡光歌姬舞妓就上百人,每天晚上都和開綜藝晚會似的,據老薑說,他們買個功名給他,又想把一大塊良田轉讓給他,但後來都沒真正實行,二張就死了,姜夔重新過起了窮日子,在文章中訴苦說:“張平甫去世了,我茫然沒有倚靠了!”

姜白石曾經向朝廷獻樂譜,想進太常寺(主管禮樂的部門)工作,但是沒有通過面試,因為他連瑟也不認識,卻閉門造車,寫了本《琴瑟考古圖》,然後在和考官對答中,又透了馬腳,他連《論語》中的“語曰鼓瑟希”的含義也理解歪了,認為這句話是說鼓瑟很少見,其實是鼓瑟的聲音漸歇的意思,於是姜白石徹底栽了。

所以,姜夔最後窮困中死去了,喪葬費也是靠宰相吳潛贊助的。他的一生,是依附權貴的一生,是傍大款的一生,王國維先生就對他很厭惡,說:“姜白石如王衍一樣,嘴裡不談錢,假清高,其實私下裡全是自己的小算盤!這就是他最讓人討厭的地方。”


江湖夜雨

論職業,“清客”就是姜夔老師的工作崗位。

他一輩子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清客”這個詞,是文雅的宋人照顧人面子的妥帖說法。它的實質意思,是舊時科舉不順、仕途不暢的讀書人,沒有生計,不得已寄食在富貴人家幫忙的門客。這類人,往往會寫字,會做詩,會喝酒,會打牌,說學逗唱都是他們的絕活,應付裕如左右逢源,反正他們的主業,就是要捧著主人開森。

所以,在魯迅眼中,他們就是“幫閒”;在吳敬梓筆下,他們就是“打秋風”;在五四無產階級作家郭沫若口中,他們叫“寄生蟲”。

在我們如今大眾議論裡,算是“窮酸潦倒落魄文人”。


姜老師不幸,就是這樣的社會角色。

說起出身,他其實並不差,勉強算個小官二代吧。 他祖上甘肅天水人,後來才搬遷到江西鄱陽的,據他自己說,唐代宰相姜公輔是他先人,這個雖然有點死無對證,但是他父親姜噩,確確實實是最高等級的國家公務員考錄即進士出身,做過湖北漢陽縣長。也因此,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漢陽讀過的。

但是他父親去世的很早,大概也沒留下什麼遺產吧,他還是很窮的。而且那會他自己也是作的很,好好學不上,有公務員不考,早早就消極悲觀作“佛系青年”,結果呢,日子自然越過越潦倒。他也沒有兄弟可以支援,只有一個姐姐,又是遠嫁了,一介女流身不由己,再愛自己的弟弟,又能幫他多少呢!


往昔讀書人出路,大抵不出三個途徑:一考試做官,二私塾教讀,三遊幕寄食。

姜老師高不願搞低不願就,只能從事當時的第三產業即做遊幕清客。也正因是“清客”,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都是靠人施捨而來,姜老師的內心特別敏感。一方面,他讀過很多的書,氣質純雅,落拓江湖自由瀟灑;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情感又被鍛鍊得異常敏銳,孤傲,清高,如野雲孤飛,有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淡氣息,一個白首無成依三附四的男人,這樣的精神狀態也是自然的吧。

這種職業性質,和這種職業所引發的性格特質,都被很好地寫入他的詩文詞曲之中了,而這些詩詞的成功,又反過來促使他的性格更加的孤芳自賞,相互循環吧。

因此,如果評說姜老師客氣點,平恕點,我們會說,他是中國最早的自由撰稿人,而且也是封建時代最成功的了吧。

再往後,就只能輪到紹興一個叫魯迅的老哥了。

2018,6,1,晚間玩笑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