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強善理財

從過去五年的盈利構成來看,浙江永強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並無明顯增長,但投資收益相當不錯,甚至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脫實就虛,即是如此。


本刊特約作者 路漫漫/文

浙江永強(002489.SZ)是國內最大的戶外休閒傢俱及用品ODM製造商。2010年10月在中小板上市。雖然募集資金足夠多,但經營業績並沒有因此而更上一層樓,從營業利潤來看,2011年至2017年每年平均數據比2010年略有下降,而扣除投資收益後,浙江永強的年均營業利潤比2010年下降近4成。由於鉅額募集資金每年帶來高達數千萬的利息收入,如果再扣除利息收入的影響,浙江永強營業利潤已經下降5成以上。

因此,浙江永強的長項其實不在主業,而在理財上。

磨磨蹭蹭的增持

自2015年11月23日以來,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從低谷走出來,有些還創下歷史新高,而浙江永強的股價一直在處於下跌通道,到了2018年4月27日,浙江永強已經下跌接近7成。於是,5月2日,浙江永強發佈公告,稱實際控制人謝先興、謝建勇、謝建平、謝建強(下稱“謝氏家族”)將自2018年5月2日起的12個月內增持合計不低於1億元,不高於1.5億元。

但市場似乎對本次增持套路並不感冒。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浙江永強2018年第一季度虧損,且預計2018年上半年虧損3000萬元至9000萬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50億元。總股本21.76億股的浙江永強總市值接近90億元,業績又如此糟糕。不知道謝氏家族“基於對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保護公司股東利益”的理由何在?從增持金額來看,僅佔市值的不到百分之二,增持時間居然預計長達12個月。

5月7日,謝先興增持公司股票68萬股,增持金額合計284.35萬元。而根據增持計劃,月均增持金額應該在833萬元至1250萬元之間。

2018年3月21日,臨海市永強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永強投資”)因2017年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補充質押6000萬股。永強投資持有公司股份8.25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37.94%,累計質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5.45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5.05%。

謝先興是謝氏家族持股最少的,直接持有浙江永強0.41%股份(沒有質押或凍結),另外持有永強投資6.25%股權。持股最少的增持最積極。謝先興的三個兒子謝建勇、謝建平、謝建強分別持有浙江永強6.19%、5.90%、5.94%股份,均持有永強投資31.25%股權。目前,謝建強累計質押4233萬股,佔其持有股權的32.73%,佔浙江永強股份總數的1.95%。謝建平累計質押其持有的股份7720萬股,累計質押股份佔其持有股份的60.14%,佔浙江永強股份總數的3.55%。

浙江永強善理財

通過增持噱頭,可以緩解謝氏家族的質押壓力嗎?

風風火火的減持套現

大股東增持姍姍來遲,減持套現卻是風風火火。

上市後,浙江永強一共進行三次送轉股,總股本暴增至21.76億股。

2012年年末至2015年6月初,浙江永強股價暴漲7.61倍。2015年6月,股災發生,浙江永強暴跌6成,但也許是受到豪華高送轉大禮包刺激,股價很快翻番,在11月後期,股價已經接近歷史新高。隨後開始漫長的下跌之路。

2014年6月21日,浙江永強發佈公告稱,永強投資、謝氏家族及其他一致行動人計劃減持數量不超過4700萬股,減持期限設定為半年。

但從當年7月2日開始,謝氏家族和永強投資開始迅速減持,謝氏家族累計套現4.28億元,加上質押股權的套現,謝氏家族的套現金額更加驚人。

此外,謝氏家族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永強投資將其持有的2.15億股浙江永強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及其孳息質押用於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該債券於2017年7月26日進入換股期,而永強投資也會因可交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選擇換股而減少手中的股權。

預計半年的減持時間,實際上集中減持只用4天時間,平均每天減持套現超過一億元,從發佈公告到減持完畢僅僅一個月時間。與增持行為形成反差。

夢想還是要有

浙江永強展現出的形象是一家有夢想的公司。其招股書記載的發展戰略是:將公司打造成以設計研發為核心、以製造為基礎,涵蓋全球市場的戶外休閒傢俱及用品綜合供應商,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快捷、優質的服務和優質的產品。

上市的首個年報,2010年年報披露2011年度銷售目標27億元,淨利潤目標3億元。目標基本實現,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仔細分析,2011年,浙江永強的利息收入高達7108.39萬元,比上年高出近6000萬元。由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匯兌收益高出近2000萬元。連營業外收入都高出上千萬元,三項合計增加2011年利潤近1億元。扣除利息收入、匯兌收益、營業外收入的影響,浙江永強2011年的業績已經大幅下滑。

2011年,公司制定了百年永強、百億永強的長遠整體目標。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實際數據離目標均有很大的差距。

2012年年報並沒有披露2013年經營目標,不過對未來充滿信心:在未來的5年內????實現銷售目標50億元。

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0.22億元,淨利潤2.62億元。非經常性損益暴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2.09億元。

2014年度公司倒是超額完成目標,並且均超過以前年度。不過,大部分利潤來自“不務正業”——投資收益3.56億元。

由於投資賺了不少錢,浙江永強將2015年營業收入目標提高至38億元,淨利潤目標提高至6.2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5.4億元,淨利潤5.17億元。雖然沒有完成目標,但創下歷史最好成績。投資收益高達5.2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只有1.45億元。

2016年度和2017年度,浙江永強營業收入的目標都超額完成,而由於投資發生虧損,加上計提鉅額資產減值損失,淨利潤只有數千萬元,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2018年度,浙江永強營業收入目標50億元,淨利潤目標3億元。2018年第一季完成營業收入16.6億元,營業收入目標達成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淨利潤只有2855.2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641.80萬元,這是上市以來最差的成績單。浙江永強預計上半年虧損,這將是上市以來首次。由此看來,完成3億元的利潤目標還是壓力山大。

生財有道

浙江永強從2013年開始大搞投資,之前都是小打小鬧,買買理財產品。2010年至2012年投資收益分別為49.02萬元、67.64萬元、259.49萬元。而2013年至2017年投資收益分別為5497.50萬元、3.56億元、5.29億元、-8184.49萬元、-1065.21萬元。

2013年,董事會審議通過利用閒置募集資金不超過9億元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不過獨立董事朱小平、林忠對此項議案投棄權票,只同意限額為4億元。2013年理財產品取得的投資收益1159.03萬元,上年只有190.76萬元。2013年支付委託貸款2.17億元,委託貸款取得的投資收益1830.75萬元,而上年只有1.22萬元。支付信託投資4.50億元,信託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1423.60萬元。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645.38萬元,上年沒有。

2014年收回信託投資,而委託貸款規模下降至2億元,兩者的收益與2013年差不多。理財產品取得的投資收益3207.34萬元,同比大幅增加。處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2.85億元。2014年購買股票、基金15.49億元,出售15.91億元,購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01億元,沒有出售,2014年用購買金融資產的金額高達16.50億元。

2015年購買股票、基金28.45億元,出售28.76億元,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60億元,賺了4.8億元。

不過,2016年購買股票、基金6.55億元,出售6.71億元,虧損1.02億元。2017年購買股票、基金7924萬元,出售1.02億元,虧損2058.10萬元。

雖然2016年、2017年投資方面有所虧損,但由於2014年、2015年賺得很多,因此,2014年至2017年炒股買基金,浙江永強累計賺了接近9億元,平均每年超過2億元,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募投項目效應差

再來看浙江永強的主業經營情況。

IPO募集資金投入中,5.26億元投入年產345萬件新型戶外休閒用品生產線項目,項目達產後,預計正常年份可實現新增銷售收入8.57億元。8700萬元投入產品研發檢測及展示中心。

雖然前景描述非常美好,但現實卻非常不理想。2015年-2017年期間,年產345萬件新型戶外休閒用品生產線項目分別產生效益5.55億元、5846.74萬元、1149.59萬元。募投項目效益變動如此之大,浙江永強並沒有解釋原因。

有意思的是,2015年年報顯示,募投項目沒有達到預計效益,而2016年年報、2017年年報卻披露達到預計效益。

失控的費用

2010年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2.86億元,2017年10.20億元,暴增265.64%,而同期營業收入增幅只有88.51%。期間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從2010年的11.89%飆升至22.49%。

2010年銷售費用1.6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7%;2017年銷售費用4.4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9.87%。銷售費用最主要構成,運雜費從2010年的7585.80萬元暴增至2017年的1.8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從3.15%飆升至4.10%。

公司產品主要用於出口,從廠區到港口的內陸運輸一般採用集裝箱運輸方式進行。2016年集裝箱的運費到了幾年來的低點,比2010年還低了20%以上,但2016年的運雜費佔營業收入比例3.76%,比2010年高出不少。

2010年管理費用1.2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5.11%,2017年3.2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7.09%,遠超營業收入的增幅。人員工資及研發費用是管理費用的大頭,2010年人員工資3526.25萬元,2017年1.17億元。2010年研發費用3689.58萬元,2017年8119.03萬元。浙江永強的營業收入穩定增長,但也趕不上費用的增長速度。

財務費用增加最為驚人。2010年由於利息收入高達1450.98萬元導致財務費用負數,為-471.59萬元,之後一直負數,直到2017年。2017年財務費用高達2.51億元,其中,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匯兌損失19255.67萬元,2011年至2016年的匯兌收益在2000萬至3000萬元之間,在2017年一次性“還回去了”。利息支出1.15億元,浙江永強從2014年開始借了不少錢,導致利息支出暴增,2010年利息支出才83.23萬元。2017年獲得利息收入高達5838.51萬元,而2010年的利息收入只有1450.98萬元。

囤積鉅額資金意圖何在

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末貨幣資金餘額28.21億元,扣除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餘額為5.31億元,還有近23億元貨幣資金可以動用,但是有15.51億元的使用權受到限制,其中14.18億元定期存單用於質押,1.30億元的票據承兌保證金。

浙江永強的有息負債非常高,2017年末單單短期借款就高達24.56億元,另外以年利率1%向永強投資借入9.914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為期兩年。

IPO的募集資金到位後,浙江永強把短期借款還了,2010年年末沒有借款。2011年又開始借款,不多,年末借款8755萬元。2012年年末6494萬元。從2013年開始暴增,年末短期借款達到3.67億元。之後,一路飆升。2014年年末8.31億元、2015年9.50億元、2016年17.02億元、2017年24.56億元。從現金流量表來看,浙江永強的借款規模龐大,2011年至2017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39億元、4.27億元、8.05億元、23.69億元、39.95億元、27.78億元、57.66億元,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5127萬元、4.49億元、5.03億元、20.07億元、39.20億元、20.29億元、50.08億元。

難道定期存單的存款利率高於借款利率?為何寧願抵押定期存單也不償還借款?每年高達上億元的利息支出並不少,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都賺不了這麼多。

如此不惜鉅額借款囤積大量資金是為了什麼?

毛利率變動蹊蹺

2016年、2017年盈利狀況是公司上市以來最差的。不過,2016年28.79%的毛利率是2010年以來最高的,2017年毛利率是第三高,為25.45%。以浙江永強營收規模來推算,1個百分點的毛利率上升就意味著增加數千萬元的毛利。

2016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只有6095萬元、7825萬元,如果毛利率保持在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2016年將虧損上億元,而2017年也會有數千萬元虧損。

回過頭看,上市前的毛利率節節高升,即使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公司2008年、2009年毛利率仍持續上升。2010年上市成了轉折點,毛利率下降至27.29%,2011年進一步下降至22.47%,之後一直小幅波動。但2016年、2017年毛利率又一次大幅飆升,避免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