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科普: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

在农村农闲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喜欢围在一起聊天,聊天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俗话。这些老话包罗万象,有关于农事生产得,也有关于气象预测,甚至还有警示做人等等,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村俗话科普: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

这些老俗话都是老辈们根据生活的经验一代代总结口口相传,短短的几句话,体现出人类的智慧。眼下进入5月份,有老人说“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老王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农村俗话科普: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

这句农村的老俗话与节气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呢需要讲一下节气。一年中四季的分割点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我国位于北半球,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长的日子。而冬至恰恰相反,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的北回,白昼将渐长,一直长到夏至。古人观察到了这一自然现象,并且用一句谚语予以了表述,这就是“长到夏至短到冬(至)”

农村俗话科普: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

“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说的意思就是五月的白天时间长,而十月的白天时间短,二月和八月白天与夜晚的时间基本一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表达的基本都是一个意思。

农村俗话科普:五月长,十月短,不长不短二八月

虽然24节气时间是按照阳历划分,但这句俗语中说的2、5、8、10月份,指的是我们传统农历的月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大多都在对应的这几个农历月份里面。老祖宗通过短短的两句话,总结出来昼夜变化的规律,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赞叹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