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雄:當年的德國不崛起,這一國將橫掃整個歐洲

不得不說,德國的崛起的確給許多歐洲國家帶來了戰爭的災難,然而德國不崛起,歐洲就真的可以免除戰火嗎?我的觀點是:戰火不可避免。


大家學過歷史都知道,二次歐戰的爆發,究其根本原因,是分贓的不均勻,世隨時移,一戰過後,歐洲各國便隨著美國的崛起而逐漸退出舞臺的核心,如果德國不崛起,那麼,整個亞歐大陸,幾乎就是蘇聯的天堂,尤其是歐洲。

百萬英雄:當年的德國不崛起,這一國將橫掃整個歐洲

記得前兩天有網友就發過一篇帖子,問二戰時除了蘇美德日,誰最強。看了看一些回覆,又說中國的,又說英國的,甚至還有一些網友把意大利推了上去,如果說意大利都能上的話,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當時強國不算多,而蘇聯恰恰算一個。

下面是一些數據,是關於二戰前各國(還能排的上的)實力的,加上我個人的理解。但由於數據有點多、相差有點大,我選了一些相對靠譜的,如果對不上,還請原諒。

百萬英雄:當年的德國不崛起,這一國將橫掃整個歐洲

首先是蘇聯了。

說保守一點,這個國家在1941年參戰前共有537.3萬號軍隊,計陸軍170個師(103個步兵師、40個坦克師、20個摩托化師、7個騎兵師)另2個旅,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擊炮3.7萬餘門,新型坦克1400餘輛和大量舊式坦克(共9000~10000輛);空軍新型作戰飛機1500餘架和大量舊式飛機(共5000~5500架)。

百萬英雄:當年的德國不崛起,這一國將橫掃整個歐洲

再看看法國吧。

法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國家似乎自拿破崙之後就沒出過什麼優秀將領和傑出領導。陸軍說法是300萬,海軍接近30萬,有這一條堅固無比的馬奇諾防線,裝備方面還比較靠前,但裝甲部隊和運輸這一塊不是太好(法蘭西會戰時甚至用馬來運送物資),不過海軍還是很先進的。新舊坦克近2000輛,飛機是2500-3000之間。

英國,這個世界近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

回望往日風光,早已無蹤無跡。英國的陸軍實力,我是沒查到,不過我想不會太強,因為有一條英吉利海峽的阻擋,英國的主要發展對象是海軍:航母6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56艘、驅逐艦183艘以及護衛艦64艘、掃雷艦45艘、潛艇69艘,總噸位約130萬噸,總兵力19.5萬人。

此外還有7艘航母、5艘戰列艦、18艘輕巡洋艦和數十艘驅逐艦正在建設中,這恐怕是當時世界上數量和質量上最大的海軍力量了。空軍雖然在數量上不行,只有1000多,但是十分先進。當然了,這個先進主要是在防守本土上,有雷達嘛。不過據說陸軍坦克也還也還可以, 英國的瑪蒂爾噠坦克的裝甲厚度還不錯,甚至德國前期一至四型坦克都很難洞穿。

再看歐洲的最後一個強國意大利。

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總共擁有坦克1200輛,但是其中的近1100輛是3噸重的13輕型坦克。空軍擁有飛機2300架(由於陳舊、故障等問題,實際可以作戰的可能不足1000架)。不過意大利的海軍還是不錯的,截止1940年春季,意大利海軍已擁有各類艦艇257艘,其中 3.5萬噸級戰列艦4艘,萬噸級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艦15艘,驅逐艦59艘,快艇67艘。

再看美國吧。

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二戰結束後,美國以超過1000萬人和大量坦克、飛機、火炮以及優秀艦隊位居榜首,蘇聯也只能坐第二把交椅。相信大家更應該知道,美國在二戰爆發前,軍事實力是非常弱的。由於有著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天然屏障,美國為了在最大程度上發展經濟,在一戰後,大量裁軍,由原來的100多萬人變為二戰前的十萬人,武器裝備的殺傷力也不大,因此二戰前,美國在軍事上充其量只是一個小國。

還有一個亞洲小龍——日本。

應該說在當時的亞洲,日本的軍事實力是可以位列榜首的,單在1937年,陸軍在中國戰場就有250萬左右,但是空軍為其瓶頸,力量與陸軍極其不配合,具體數字沒查到,但有網友說,常期規模在3000之內,總共生產15117。海軍嘛,二戰前我也沒查到,但戰爭期間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不是太好,但也不算差。

至於中國嘛,我就不算了,您也甭罵我,當時中國是一個什麼情況,咱中國人比誰都清楚,內憂外患,只能自保,軍事強國恐怕無緣。

於是單算軍事實力,以蘇聯為100,則我個人認為,英法都可以是80,意大利給個及格分60,美國30分(我都覺得多了),日本75分。但這都是表面現象,單看當時的軍事實力,不足以說明問題,這個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

那就加上綜合國力,或者說是潛力吧。

法國、意大利:85分。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分有點高了,尤其是對意大利而言,但我想說的是意大利和法國,在二戰中並未給大家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窘態百出。

但我要說的是,這是因為兩個國家都缺乏像斯大林、羅斯福甚至是希特勒這樣國家領袖的高瞻遠矚,全都是目光短淺、碌碌無為的平平之輩,一個是時時想著禍水外移,不由的讓人想起了那句話“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割讓的雖然不是本國的土地,卻依然讓對手強大。於是乎,“薪不盡,火不滅”,當東歐幾乎只剩下一個蘇聯時,遭殃的便是自己。另一個呢?到處恃強凌弱,撈油水、撿便宜,卻因為領導人的平時的不注重,導致了戰鬥力的嚴重低下,裝備的陳舊,和最終的失敗。但是,我還是那句話,這是領導人的錯誤。上層領導一天到晚,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國防荒廢、經濟受挫,怎能不失敗?但是,上觀歷史,法國近代以來,傑出人物層出不窮,是啟蒙思想的最輝煌的地方,也有過拿破崙的輝煌。

意大利,在亞平寧半島,誕生過羅馬帝國的輝煌,拜占庭帝國甚至延續到了近代文明曙光的出現,幾乎是緊接著的,在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時候,文藝復興運動又從意大利誕生,人文主義的思想就是從佛羅倫薩這座古城風靡世界的。下觀歷史,二戰結束後,法國竟然在戴高樂總統的帶領下,與美國分庭抗拒,打開封鎖,打響了北約成員國與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第一炮,時值今日,赫赫然為世界強國,在高新科技上,亦是屬於一線。意大利也不錯,逐步發展,到了後來,另闢蹊徑,發展新興工業,位列西歐四大工業強國之一。因此,這個分,我覺得還是可以的,不過意大利嘛,可能有5分鼓勵分。

英國:90分。應該說這個國家的世界霸主地位形成於新航路開闢,確立於第一次工業革命,動搖於的二次工業革命,終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百足大蟲,死而不僵。英國當時在東非、東南亞、印度,好友廣袤的殖民地,本國的石油、煤炭蘊含量、儲存量,足以應對一次長久戰爭,而且在科技上也是比較領先的,最重要的是他與歐洲大陸有著一條英吉利海峽,和一支強大的海軍、先進的空軍,以及強大的生產能力。

小日本:60分。並不是說我有意貶低這個國家,但事實證明,這個國家沒有發展戰爭的潛力,對於石油、煤炭這些戰爭物資的蘊涵的儲備幾乎是0,全靠進口,當年和美國開戰,也是被迫於想取得東南亞的資源。

美國:150分。要知道,美國早在19世紀後十年,國民生產總值一直躍居世界第一,直至今天,是以在19世紀末,歐洲也盛行“美國威脅論”。隨讓當時美國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也只有300多量,

但是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已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海軍規模更是可怕,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反潛艦艇740艘。

如果開戰,蘇聯面對的第一個對手將是波蘭,管他是死打還是怎麼辦,都不費勁,這群小上校,沒有一個有畢蘇斯基有能耐。

第二個對手是德國,如果德國還是那個魏瑪共和國,還是像凡爾賽規定的小國,那麼德國將比波蘭更好對付。

第三個是匈牙利這些中歐小國,好像除了捷克有幾十萬精銳,其他的國家都不堪一擊。

理論上說下一個是法國,但是考慮到馬其諾防線,還是先打下意大利,然後再從南面迂迴打下法國,似乎不費什麼力氣。

然後再清剿歐洲其餘各國殘餘勢力,一切都很輕鬆,不是嗎?很天真嗎?但仔細一想,歐洲大陸又有誰能擋住蘇聯前進的步伐呢?

雖然不夠威武,但其他動物更弱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