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寺——李鴻章壽終之地!

賢良寺——李鴻章壽終之地!

賢良寺

位於北京東城區的賢良寺原本是明朝時著名的“十王府”。滿清入關後,這裡就成了清王公貝勒的府邸。

雍正唯一禮遇的胞弟王府

在被改建成寺廟之前,這裡是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允祥的府邸。因為排行十三,所以又被人稱為“十三爺”。

歷史這樣評價怡親王允祥:“詩詞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騁如飛。”

據說自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康熙帝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

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中,允祥始終站在四阿哥胤禛這一邊,為後來我們的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

賢良寺——李鴻章壽終之地!

怡親王·胤祥

雍正初政,允祥迅速成為雍正的臺柱。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繼續重用他的決心。康熙晚年,經濟、軍事、賦稅、刑獄等均已出現危機,哪一件都極為棘手,並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

因允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他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雍正八年怡親王允祥去世,時年45歲。雍正念其功績,允許其配享太廟,且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同時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因允祥生前曾表示死後要將宅院改為寺廟,在其死四年後,他的住宅改建為寺,雍正皇帝親賜名“賢良寺”。

李鴻章曾經的住處

乾隆二十年,賢良寺遷建於冰碴衚衕路北,之後,賢良寺便成了外省的朝廷重臣進京朝見的住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晚清炙手可熱的地方督撫進京都寄住於此。

李鴻章第一次進京時便住這賢良寺,之後的無數次進京,李鴻章均居賢良寺。

1900年庚子事變之後,正在兩廣總督任上的李鴻章從廣州被調回北京與聯軍議和。當時的北京城裡,八國聯軍宣佈除了“兩個小院落屬於清國政府管轄”之外,京城的其他區域都由各國軍隊分區佔領。

聯軍所稱的“兩個小院落”,一個是與聯軍議和的慶親王府,還有一個就是李鴻章回京後居住的賢良寺。

賢良寺——李鴻章壽終之地!

李鴻章

結語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賢良寺死於欽差大臣任上。死之前,北京的天氣突然驟變,秋風蕭瑟,滿街的落葉如人們撒落的冥紙。已經穿上壽衣臥於病榻上的李鴻章忽然睜大眼睛,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緩緩滾出。

匆忙趕來的部下週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罷!”李鴻章忽目張口動,欲語淚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須臾氣絕。終年78歲。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為何李老臨死之前不得安寧——欸,弱國無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