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44 鄒陽,又一個忽悠高手!

讀資治通鑑札記544 鄒陽,又一個忽悠高手!

梁王恐,使鄒陽入長安,見皇后兄王信說曰:〔說,式芮翻;下同。〕"長君弟得幸於上,後宮莫及,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按:沒少捅婁子。】。〔長,知兩翻。行,下孟翻。〕今袁盎事即窮竟,梁王伏誅,太后無所發怒,切齒側目於貴臣,竊為足下憂之【按:這有點扯。老太太發怒怎麼就會牽扯到這裡了?貴臣也不是一個。忽悠。但是思路是對的。大舅子比親弟弟親。這就是當時的邏輯。】。"〔為,於偽翻;下精為同。〕長君曰:"為之柰何?"陽曰:"長君誠能精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長君必固自結於太后,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長君之弟,謂皇后也。如淳曰:兩宮,太后宮及帝宮也。〕金城之固也【按:客觀的說結果就是這麼個結果。劉武折騰了半天,卻又讓王皇后和竇太后關係緊密了。而真要殺了劉武,竇太后還真不好說什麼。從這裡可以看出,立劉徹當太子和王夫人當皇后應該不是竇太后本意。】。〔師古曰:言其榮寵無極而不可壞,故取喻於金城。〕

讀資治通鑑札記544 鄒陽,又一個忽悠高手!

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於有卑。〔卑,音鼻。師古及柳宗元皆以為零陵之鼻亭即象所封。〕夫仁人之於兄弟,無藏怒,無宿怨,厚親愛而已。〔用孟子語意。〕是以後世稱之。以是說天子,徼倖梁事不奏。"長君曰:"諾。"乘間入言之,〔徼,工堯翻。間,古莧翻。〕帝怒稍解【按:孟子原文是: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萬章曰:“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殺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庳,讀音:bì,作名詞指兩旁高中間低的房屋;作形容詞指土地低窪。)。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曰:“象不得有為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此之謂也。”

說白了,在儒家這裡親情、血緣才是最高原則,其他的都不是。所以,即使要殺害自己弟弟,天子,或者說你一旦成為地位比較不錯的人,也得寬恕他。血緣關係跟非血緣關係是矛盾而跟敵我關係不是矛盾。這就是孟子的思想。對於我們後人來說也只能是你接受不接受的問題,而絕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鄒陽這裡明顯是將政治問題轉換為家庭問題。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的從漢代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來看當時的家庭生活。在這裡,母親的地位是至上的。兒子當了皇帝,也不能怎麼樣。真以為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是不對的。漢武帝之所以可以那樣,那是因為後來他母親都死了。他頭上也沒有比他再大的。這裡只是皇帝的怒氣稍微緩緩。

讀資治通鑑札記544 鄒陽,又一個忽悠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