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日,随着旧的统治秩序全面崩塌,豪强之辈就会乘势而起,逐鹿中原。伴随而来的是刀兵四起,连年战火。兵荒马乱的乱世,既让亿兆苍生陷于水火之中,另一方面,也成为英雄好汉建功立业之时。一批优秀武将人才应运而生,在血火疆场上斗智斗勇各显其能。其中又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人才,无论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李世民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从起兵之初,就不遗余力招揽吸收各类军事人才,使得他手下天下英雄汇聚一堂,在唐朝的开国战争中,正是这些人的竭忠尽智的效力,才使得李世民在战场上势如破竹,百战不殆。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曾多次对这些功臣名将进行表彰。李渊曾亲封“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李世民亲封“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这两次的功臣册封,是李渊和李世民根据各方面情况,综合考量得出的结果。单就军事才能而言,李世民心中另有一本账。《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八年,李世民曾经对手下文武大臣的特点说过一番高论。他先是对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等文臣各自指出其长处和缺陷,又专门论及武将,“今之名将,李勣、道宗、万彻三人。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李世民所说的李勣,也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功。这个人的名字很有意思,他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因为能征惯战屡立大功,唐高祖李渊对他十分欣赏,赐姓“李”,以示恩宠。结果徐世勣变成了李世勣。后来李世民登基坐殿,徐世勣名字中的“世”字犯了忌讳,与皇帝之名重合,必须改掉,李世勣没办法,只得把“世”去掉,成了李勣。因此唐代史书中的徐世勣、李世勣、李勣,实则都是指徐茂功一人。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李勣在唐朝开国将帅中,军事才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水准,三大名将中无论才能和功绩都数他厉害,其他二人远不如他。《隋唐演义》中,他是个摇着鹅毛扇坐在幕后出主意的军师,足智多谋妙算如神。其实这是对他的一种误解。真实历史中的李勣,不仅智略超群,更兼武勇过人,是文武全才独当一面的大帅之才,无论是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扫平十八路反王,还是在开国之后对外战争中,他都曾立下不世奇功。

武德三年,李勣参加击灭军阀刘武周、宋金刚之战,武德四年,接连参加平定王世充的洛阳之战、消灭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武德五年,参加击败刘黑闼的洺水城之战,讨伐徐元朗的兖州之战。武德六年、七年,南下江南,击灭军阀辅公祏。李勣不仅内战内行,外战更是专家。李世民登基后,国内形势日趋安定,周边游牧部族国家对新生唐朝不大服气,屡屡兴兵犯境。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贞观四年,李勣和李靖一起带领大军,出塞攻击危害唐朝多年的颉利可汗,犁庭扫穴一战成功,曾对唐朝北疆构成巨大威胁的颉利可汗,被生擒活捉。贞观十五年,北部薛延陀国倚仗强大的骑兵优势,屡屡兴兵犯境。李勣带领大军,在长城之下痛击薛延陀。贞观十九年,李勣随唐太宗出征高句丽,兵锋所向势如破竹,堪称李世民手中的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

然而,李勣一生勤劳王事,屡立奇功,最终却晚节不保,被人千年唾骂。贞观后期,李勣作为开国名将中能力最强、声望最高之人,受到李世民倚重信任。《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对他说:“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正式把他指定为托孤重臣,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成为唐高宗李治的三大护法。长孙无忌、褚遂良最终不负重托,李勣却闹出了大乱子。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昏庸懦弱,管不住他老婆武则天。武则天野心不可抑制,一心想独揽皇权。有识之士都看出这个女人不简单,对她深怀戒心。武则天为了掌权,先当上皇后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当时李治的正宫皇后王皇后,德才兼备贤明淑德。武则天对李治软硬兼施,必须废掉王皇后,封她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老谋深算之辈,一眼看穿武则天的险恶用心,斩钉截铁地反对武则天封后。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只要朝廷重臣们齐心协力,咬死不松口,依着李治的软弱脾气,绝不敢触犯众怒,只能不了了之。问题是有人不这么想。当时是永徽六年,英雄一世的李勣,此时已经是个六十二岁的白发老者,却晚节不保。他为了保住功名富贵,不顾李世民的重托,选择了妥协退让。《新唐书》记载,关键时刻他说了十个字:“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须知李勣当时是掌握兵权的实力派,他这一句话,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李世民的三大名将数他厉害,62岁时说了10个字,被人唾骂千年

李治和武则天一听,心里有了底。只要李勣赞成,长孙无忌那一帮文臣就翻不了天。于是“帝意遂定”,王皇后被废,李勣亲自出面担任册封大臣,一手把武则天扶持上位,从此开启了唐朝祸乱之源,李唐江山由此沦于武氏之手。李勣为此身后骂名如潮,千年不断。明朝学者丁耀亢骂他“一言以丧邦”,清初学者王夫之直接骂他是“狡贼”,“无赖小人”,《读史漫笔》骂他“勣固乱贼也”。也算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