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姨

一说到奋斗,我首先想到我姨。

  在我小的时候,姨是农村老家的一名民办教师,工资微薄,她有一个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生活比较拮据。后来学校一下子辞退了一批民办教师,姨不幸失业,只能和姨夫带着三个孩子去县城找出路。刚开始,全家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里,所有生活用度全靠姨给别人做衣服勉强维持,吃的用的都很寒酸,有时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我们每次去看望姨,总觉得没处坐没处站,而且从不在她家吃饭,怕姨为难。我母亲和姥姥时不时也接济着。这样的生活,姨一过就是好几年。

厉害了,我的姨

  面对如此窘迫的生活,姨却从不灰心丧气,相反,她却很积极乐观,时刻留意着身边的商机。由于我的老家山东省夏津县是产棉区,加上姨的耐心寻找,终于抓住了一个做棉绒生意的机会。

  然而,万事开头难。由于姨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姨就只能一个人出去跑生意。那时我的老家还没有其他便捷的交通工具,姨只能骑着她的28号大“金鹿”自行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棉花。冬季,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农闲的季节也随之到来,姨要赶在农民们都完全闲下来之前去收棉花。她顶着刺骨的北风,从这个村到那个庄,遇到突如其来一阵大风,经常把姨和自行车一起掀翻在冬天冻的硬梆梆的土地上,那叫一个疼!反复几次,半边身子都摔得一块青一块紫。

  比起天气带来的阻碍,人们对姨的评价更让她感觉委屈。那时候在我老家,一个女人独自外出做生意是不被人理解的,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家,不安生地在家呆着反而到处折腾就是不本分。为此,姨遭受过许多白眼和冷脸,甚至有极端的村民会放狗出来驱赶姨。但这些并没有打垮姨,她把这些委屈都咽进肚子里。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一年,棉绒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许多供货商因为利润稀薄拒绝供货。此前,一个棉厂曾向姨要大批棉绒,姨答应下来,还没来得及着手去办,棉绒价格已经一夜间疯涨了上去。由于货源紧张,交货也越来越近,为了按时交货,姨只能花高价买了几车一级棉绒交到棉厂。由于棉绒价格过高,这次生意不仅没让姨赚到钱,反而赔进去不少,还欠了债,但姨却说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不守信用。

厉害了,我的姨

  那时,姨夫是一个小厂的合同工,得按点上班,姨的孩子都还小,只能靠姥姥去姨家照顾孩子们的一日三餐。除了姥姥,我的母亲也常为姨家的三个孩子做衣服、做鞋。有了坚强的后盾,姨干的更加卖力了,起早贪黑,到处奔波,几乎没正点吃过饭。有时正在吃饭,刚吃了几口,接到生意电话,放下碗筷马上起身出门。

  后来,姨有了一些收入,就租了辆货车,雇了司机,表弟也渐渐长大了,成了姨的帮手,跟着姨走南闯北。有一年冬天,姨和表弟去拉货,司机开着车,车厢里拉着刚收来了棉绒,车内电气线路突然短路起火,火势引燃了车厢里的棉绒,车厢内开始冒烟。那会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幸好路边有条小河,冬天的河面上浮着冰块,姨和表弟提着车上的塑料桶,二话不说就下河取水救火。情急之下,姨一脚踩滑,跌进河里,全身湿透。当火被浇灭时,车上的棉绒已烧掉大半,姨也为此伤心了很久。

  在生意场上,姨受过骗、上过当,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生性要强的她始终不放弃、不服输、不抱怨。渐渐地,她的生意有了起色,由于姨的诚信,她一点点积累起人脉,拓展生意,她自己也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精通,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姨的生意也做了三十几年,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不懈奋斗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如今,姨已经在县城盖了宽敞的楼房,两个表弟也都买了轿车,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苦日子终于奋斗成了甜日子。

  近几年,姨还经常去全国各地联系生意,与一些大企业洽谈业务,签订供货合同。前两年姨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与外国厂商、棉花商们签订大单棉绒合同。

厉害了,我的姨

  姨还回到县城建了工厂,凭借着产棉区的优势,开辟了几个和棉花相关的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姨总说,人只要活着就不能混日子,得努力奋斗,才能苦尽甘来。命运好坏都攥在自己手里,明天的一切都得靠今天的奋斗得来。

  每次见到姨,看到她那幸福的笑容,我都会想起这笑容背后她那几十年不忘初心的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我很想由衷地跟她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姨!


文:王凤华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