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名言警句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老師讓他來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我們用它來自我激勵,要發奮圖強;長大後,我們又用它來教育後代,要青出於藍。

可是,很多名言警句卻因為“特殊原因”,只選取了部分或在流傳的過程中產生了差錯,而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才是最要命的

下面我們就來還原一下出場率最高的幾個名言警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人是生而自由的

這句話出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號召人民起來抗爭的號角——我們要為自由而戰!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說: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由於這句話太過美好,以至於人們在引用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後半句給忘掉了。這句話的全文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隸。”

前半句是理想,後半句是現實。很多人心懷理想,卻不願面對現實。或許這就是後半句被遺忘的原因。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這句話出自《莊子》,常常被老師引用,來教育我們,時間有限,學海無涯,要上下求索,發奮圖強。

可是,莊子這麼一位瀟灑飄逸、神仙般的人物,會這麼苦口婆心嗎?

果然,全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的本意是說,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根本不可能實現,體乏神傷,那就十分危險了。

再結合後文,莊子是想讓大家順從自然之道,不要過分強求,這樣“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言必信,行必果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孔子的學生問他,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士”。孔子回答了三個層次:

最高層次的人,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次,可以做到“孝”和“悌”;再次,“言必信,行必果,硜(keng)硜然小人哉!

這裡的“小人”是指格局小、氣量小,眼裡只盯著說的話一定要做到信、做事情一定要做到底,但是沒有更高的仁、義等為言行指導,所以只能排在“士”的最末。

後來孟子補充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只要不違背“義”的準則,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現在,我們卻多用這句話來教育他人,一定要言而有信,做事情要堅持到底。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三思而後行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是這樣的: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這個人做事情喜歡考慮很多次,這裡的“三”概指多次。孔子聽了說,考慮兩次就行了。

最近答題節目特別火,不知道大家是“兩思”答對的多,還是“三思”答對的多呢?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無毒不丈夫

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電影裡面看到這句臺詞。但是轉念一想,“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大丈夫,怎麼會倡導內心歹毒呢?

果然,這句話是由一句俗語訛傳而來。它的本來面目是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量”和“度”都指的是氣量、胸懷、氣度。君子和大丈夫,必須有氣度,能容人。而不是後來訛傳的,心不狠,站不穩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這句話出自《禮記》,眾所周知,這是一本講禮儀的書,而原句講的是乘車禮儀。

後來,人們理解的是,刑法不能施加於士大夫,平民沒有資格受到禮遇。但是這跟“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相悖的。

所以,有學者指出,這裡的“上”和“下”是使動用法刑不使大夫置之上,禮不使庶人置之下

也就是說,刑上大夫,禮下庶人。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以德抱怨

這句話經常被用來教育人要寬容,吃虧是福,忍耐以求和。

然而,在《論語》中,這只是弟子提出的一個問題:“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孔子的本意是,對於善行我們應回報以善行,如果是惡行,我們應該給予懲戒。

事實也證明,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軟弱,一國亦如此。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為”字,到底讀四聲,還是兩聲

如果是wei(四聲),意思就是人如果不為了自己爭取利益,天地都不能容你。顯然,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義利觀是不符的。

如果讀wei(二聲),意思就是人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修養,這樣才不會被天地所懲罰。

所以,你覺得哪個更合適呢?

歷史上被誤傳的名言警句,其實還有“後半句”,看哪句話坑慘了你


還有那些話,讓“最後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掉下來”?歡迎評論,與大家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