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相劉羅鍋是個官二代是真的嗎?歷史上他真的鬥得過和珅嗎?

王君藍

首先來說,宰相劉羅鍋一說是個錯誤的概念。自明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之後,中國就沒有了宰相。清朝沿襲明朝的制度,也沒有宰相,所以稱劉墉為宰相是不對的。另外,劉墉也並不是羅鍋。

劉墉不應該說是官二代,應該是官四代。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曾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他的祖父劉棨曾任四川布政使。到了他的父親劉統勳更是位極人臣,任清朝的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等職,死後追贈太傅,諡文正。可以說乾隆皇帝對劉統勳是榮寵尤嘉。

當然,也正是由於家庭的蔭恩,劉墉直接被授予了舉人的身份參加科考,中了殿試二甲第二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兼編修。此後,劉墉被放外任,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江寧知府等職。直到劉統勳去世,劉墉回家守孝,乾隆皇帝念在股肱之臣的份上,授予劉墉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教皇子們讀書。

劉墉在南書房任職時,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一次乾隆去視察皇子們的讀書情況,居然發現劉墉提前放學了。乾隆很生氣,找來劉墉訓話,說要不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早把你治罪了。於是,又調他去當江蘇學政,其後又任戶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劉墉的官最高當到了正一品,體仁閣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

但是,從正史上看,劉墉並沒有與和珅鬥過,相反,劉墉與紀曉嵐都是和珅的下屬,三人之間的私交還很不錯。劉墉最終彈劾和珅也是在和珅倒臺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劉墉見了和珅都得畢恭畢敬。

劉墉任戶部侍郎,戶部尚書是和珅;劉墉任吏部侍郎,吏部尚書是和珅。這屬於是他的頂頭上司。劉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珅任軍機大臣,當和珅在軍機處內跪受筆錄的時候,劉墉只能站在軍機處外面看門。和珅的爵位是一等忠襄公,終劉墉之世也沒有任何爵位。可想而知,劉墉怎麼可能跟和珅鬥呢?


傅斯鴻

劉羅鍋即劉墉(1719~1804),山東省高密縣,逢戈莊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虛銜,榮譽稱號)。


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劉墉的爸爸劉統勳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劉統勳(1698年-1773年),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翰林院掌院學士(中科院院長)及軍機大臣(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要職。劉統勳去世後,乾隆追授太傅,諡文正。可以說劉統勳生前是名副其實的宰相,死後也是極盡恩寵,其諡號是有清一代文官所能獲得的最高諡號。

這樣來說的話,劉墉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不知甩了“我爸是李剛”之流的偽官二代多少條街。


與和珅的愛恨交織

其實二人交集並不多,兩人年齡相差30歲,劉墉進入官場時,和珅才剛出生。劉墉雖入仕較早,但一直外放,且升遷較慢,進入中央時和珅的地位已經非常鞏固了;和珅雖入仕較晚,由於和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帥哥,很符合乾隆用人標準就是帥,同時又是一個滿人,政治上更容易被信任,和珅又很會來事,給了晚年的乾隆很大的心理安慰,乾隆實際上已經離不開和珅了,不給和珅升官才怪,可以說的官職像坐火箭似的升也不為過,迅速執掌中樞。

而且劉墉作為官二代,同時又是漢人,在政治上並不是十分被信任,沒必要太拼,所以在政績上不是特別突出,同時劉墉彈劾和珅後,董事長乾隆皇上並沒有太大反應,董事長都不在意總經理做什麼,他這個副總經理還能說什麼呢?更沒必要招惹和珅,只是不依附和珅而已。既然沒有利益衝突,和珅也不會給自己樹敵去招惹劉墉。

那麼為什麼會有劉墉和紀曉嵐智鬥和珅的這些傳說呢,只能說是人民心中一種美好的願望,期待清官為民做主。


村中一奇花

第一個問題,劉墉屬於官四代,並非官二代,劉羅鍋屬於戲稱。第二個問題,劉墉與和珅並非同齡人,二者交集不多,沒有利害關係,也就並非敵對關係,所以也就不存在劉墉鬥得過和珅或劉墉鬥不過和珅一說。



宰相劉羅鍋與中堂劉墉


《宰相劉羅鍋》是1996年上映,李保田、王剛、張國立主演的一部電視劇。李保田飾演劉墉、王剛飾演和珅、張國立飾演乾隆。電視劇講述了劉墉與和珅的恩恩怨怨、鬥智鬥勇的故事。劉墉是山東來到京城趕考的才子,一考落第,落第的原因便是和珅貪汙致使科場舞弊成風。重考考取狀元,並迎娶六王霞格格,可謂雙喜臨門。這位霞格格是劉墉在棋局上贏來的,並且對手是乾隆。和珅此時是禮部侍郎,後來成了戶部侍郎,並且仕途順暢。

劉墉初任江寧知府,此後的官途並不順暢,有時候,連升數級,有時候一擼到底,成為小縣城的小城門官,如同幾夜回到解放前。

電視劇裡,劉墉的羅鍋相伴隨了他的一生,他也就被乾隆以及世人戲稱為“劉羅鍋”,被夫人稱為“羅鍋子”。

劉墉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老來得子,最終劉墉戰勝了和珅成功將和珅打敗,而後一個白鬍子老頭回歸故里山東。(電視劇僅是娛樂)


上面是電視劇情節,現實中是這樣的:

據清朝禮親王昭槤所著的《嘯亭雜錄》記載:北京內城為八旗轄區,漢人官員不得居住。漢官居外城,只有皇帝在內城賞賜宅院,漢官才可在內城居住,這稱為“賜第”,一般只有皇帝寵幸的漢臣才得此殊榮。劉墉父親劉統勳住的就是位於北京驢市衚衕的“賜第”,劉統勳住進“賜第”之後,一家老小便也跟著住進了“賜第”。既然劉墉長期住在北京城,也就不存在什麼“山東草民劉墉”一說了。

劉墉並非狀元,也沒有娶格格。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父親關係恩蔭舉人,參加當年的會試和殿試。劉墉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原本劉墉是被主考官定為狀元的,但是乾隆認為主考官涉嫌討好劉統勳,於是劉墉被欽定為二甲第二名,所以也就不存在劉墉是狀元一說。劉墉的夫人,是單氏高。歷史上真實的六王,也就是乾隆的叔叔,名叫愛新覺羅.長華,他是康熙第六子,他在康熙十三年出生的當天夭折,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六王。

年齡問題:劉墉出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而和珅則出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者年齡相差31歲。再看,阿桂、王傑、朱硅與和珅的年齡差。阿桂出生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比劉墉大兩歲,比和珅大33歲。王傑出生於雍正三年(1725年),王傑比和珅大25歲,比劉墉小6歲。

劉墉、和珅、紀曉嵐被並稱為乾隆王朝三大中堂 。(歷史需要正視)


劉墉,官四代

劉墉確實是官宦子弟,不過不是官二代,如果非要說加上官幾代的名頭的話,劉墉應該是官四代。父親是乾隆寵臣劉統勳,祖父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曾祖劉必顯官至戶部員外郎。


劉墉曾祖劉必顯出生於1600年,卒於1690年,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中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戶部主事、稅政等職,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劉必顯最高時的戶部員外郎為從五品官,又屬京官,所以屬於中下級官員。

劉墉祖父劉棨出生於1657年,卒於1718年。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歷任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等,官至四川布政使。劉棨為官清廉,勤勉政事 ,曾得康熙皇帝御筆“清愛”二字,由此劉家即稱“清愛堂”。布政使,為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和民政。

按照現在的話,劉墉曾祖劉必顯屬於副市長級官員,祖父劉棨屬於省長級官員。劉家可謂一代比一代強,劉墉父親強於祖父,祖父強於曾祖,劉墉及父親則是最強者 。


劉統勳生於1698年,卒於1773年。劉統勳生前官至正一品,死後追授太傅(正一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劉統勳諡號“文正”,這是宋仁宗之後文官的最高諡號,終清一朝只有八位。乾隆皇帝在聽到劉統勳去世的消息時,感慨“劉統勳乃不愧真宰相”。清朝雖然沒有宰相,但是劉統勳如同宰相般,輔佐著皇帝治理國政。劉統勳生前屬於正國級官員,死後能夠諡號“文正”,確實已經達到了人臣巔峰。

劉統勳,26歲高中進士,雍正七年(1729年)31歲的他就擔任了湖北鄉試的主考官。此後歷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等。1754年,劉統勳授孔雀翎,加太子太傅。1761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1768年12月,他70歲,乾隆帝賜御書贊元介景匾額。1773年任四庫全書總裁,同年11月卒,年75歲。

劉統勳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劉統勳去世後乾隆感慨“朕失一股肱”。



簡單歷史客

首先第一個問題,宰相劉羅鍋,即清朝名臣劉墉,是不是官二代?問這話,十足的小看他了——人家何止是官二代?簡直是個“官四代”。身為山東諸城當地的名門望族,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在順治年間就是進士。然後祖父和父親兩代,都做過清王朝的高官。父親劉統勳更是乾隆年間的軍機大臣,清朝政壇上出名的不倒翁。

以這家世說,比起各類“劉羅鍋”題材的野史演繹來,真心牛氣的多。

而能和這家世比牛氣的,就是劉墉個人的能力。別看是官宦世家,還曾經憑著父親的關係恩蔭舉人,但他的進士功名,卻是實打實的憑著才學考出來。入仕後的仕途生涯,更是常見高光表現,無論在安徽做學政,還是在江寧做知府,表現都有聲有色。甚至就是在江寧任上,他還因為執法公允,被老百姓讚譽為大清朝的包拯。工作能力著實強。

那麼後一個問題來了,如此有能力的大清名臣,是否也像野史裡流傳的那樣,把清朝大貪官和珅治到吐血?這事,《清史稿》裡一句話就寫的清楚: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也就是說,面對和珅的權勢滔天,野史裡絲毫不懼和珅,敢於跟和珅硬碰硬的劉墉,在正史上卻是嚴重失語,基本是繞著彎子賠小心。

如此情況,看似不可理解,但放在乾隆年間的政治風氣裡,卻是丁點不奇怪。

劉墉從政的乾隆年間,正是整個大清朝徹底淪入腐敗的關鍵時代,清王朝的政風嚴重敗壞,以乾隆皇帝自己的話說,地方上的督撫級別官員,有兩三成清廉的就算不錯。封疆大吏尚且如此,整體風氣可想而知。身為中國古代貪得“名垂青史”的鉅貪,和珅的抓權斂財,更是有霸道門道。平日裡發財是好手,貪風肆虐下更是威風八面。就連平日裡來上朝,百官都只敢站在一幫侍候,滿朝文武除了硬骨頭的王傑,幾乎沒人敢駁和珅的面子。劉墉,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所以,在經過了地方官任上的良好表現後,升遷入京的劉墉,面對和珅基本就陷入了沉默。所幸的是,他總算還保有這廉潔的操守,因此在嘉慶皇帝清算過和珅後,乾隆晚期長期失語的劉墉,也恢復了憂國憂民的本色,多次向嘉慶皇帝建言國事,直到病故於家。他沒有人們想象中勇敢,卻是那個吏治敗壞的時代,難得的好官。


我們愛歷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dcde99ef7dcd39f3984041c5f09de5e\

看鑑

宰相劉羅鍋既乾隆年間的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是個妥妥的官二代無疑,因為他的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於上朝途中,被追授太傅,諡號文正。能死後被追授給諡號的漢族官員,劉墉的老爸不是一點兩點牛逼啊。

但是,劉墉並不僅僅是官二代啊,他的爺爺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他的太爺爺劉必顯是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也就是說,劉墉是妥妥的官四代才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階級的重要性。

除了問題中的官二代是錯誤,其實開頭的“宰相”和“劉羅鍋”兩個稱呼也是錯誤的。一是因為清朝並沒有宰相之職,清朝文官品級最大的,也就是正一品文官都是XX大學士,也就相當於名義上的宰相了。可大學士雖然是文官最高的職位,其實因清朝各帝所異,並沒有實權,也就是皇家秘書,和唐宋的宰相有本質區別。二是劉羅鍋的稱呼,我們都知道羅鍋是駝背,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李保田老師所扮演的劉墉就是個駝背,但事實上劉墉並不是駝背。說他羅鍋一是民間傳言因他酷愛書法所以導致背有點駝,二是嘉慶帝曾稱呼劉墉做“劉駝子”,但那會他都是一個80歲的老人了,你到了80你試試?


然後是,歷史上他鬥得過和珅麼?答案是,當然鬥不過啦。

在真實的歷史上,乾隆年間的超級無敵大紅人和珅,除了當時和珅的唯一上司,也就是首席軍機大臣章佳阿貴(《鐵將軍阿貴》)曾經正面懟過和珅以外,其他所有的人,包括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沒有懟過和珅。別說鬥不鬥的過了,在乾隆年間,劉墉都沒敢給和珅一個差臉色,當然人前是這樣子的,在人後,劉墉也是反對和珅的重要官員之一。不過嘉慶即位之後,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是和珅案的主審官。不過有一點事,當時嘉慶是要把和珅凌遲並滿門抄斬的,後來被劉墉攔了下來。和珅有了體面的死法,也未再牽連其餘任何一人。


三觀粉碎機

一說劉墉,我們都很熟悉,他是清代乾隆朝的清官。關於他的影視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其中以《宰相劉羅鍋》最為著名。劇中劉墉被人稱為“劉三本”,天天必須奏請三本奏摺,體貼民情。劉墉與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情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墉是怎麼一路高升的,有人說他是“官二代”,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劉墉真的處處與和珅作對嗎?

劉墉被民間稱之為“宰相劉羅鍋”,我們都知道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廢除了宰相制度,清朝也是沒有這個官職的,為什麼人們把劉墉稱之為宰相呢?劉墉為官清廉、體恤民情,大清官的名聲遠揚在外,都知道劉大人是個大官、更是個清官,但很多人不知道劉墉具體擔任什麼職務,認為宰相就是大官的意思,所以稱之為宰相劉羅鍋。



劉墉是“官二代”嗎?答案是肯定的,劉墉不能說是官二代,而應該說是“官四代”。劉墉的曾祖父就是清順治年間的進士,劉墉的爺爺和他的父親劉統勳也都擔任要職。所以劉墉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現在咱們一說“官二代”基本上都是貶義,以為是靠著老爸有本事才混上去的。但是劉墉卻不是這樣,他是真正靠著自己的才華中舉的,由於清正廉潔,官位越做越高,後由地方上調到了京城。



在《宰相劉羅鍋》等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劉墉處處與和珅對著幹,那麼歷史上是這樣嗎?在乾隆朝後期,和珅的權勢特別大,完全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墉單刀匹馬是幹不過他的。

歷史上的劉墉入京任職後就變得非常低調了,既不與和珅同流合汙,也不敢明著與和珅對著幹,變的有點沉默了。其實劉墉這也是被迫之舉,和珅貪汙斂財的事乾隆是知道的,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皇帝都不管劉墉怎麼管啊。管不住別人,但能管得住自己,堅決不與和珅等貪官同流。乾隆死後,嘉慶帝除掉了和珅,劉墉此後不再沉默了,積極上奏民情,提出了許多治國良策。


竹林史怪

乾隆時期,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此外,乾隆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所以和珅是皇親國戚。

劉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這裡面的體仁閣大學士還是在嘉慶朝,和珅死後的任職。

所以在和珅和劉墉有交集的乾隆朝,和珅幹過的差事是內閣總理、國防部長、人事部部長、財政部部長、公檢法司一把手、外交部長、北京衛戍區司令....全是一把手,而且是京官長期和皇帝在一起。劉墉的差事是中央黨校老師、太原市委書記、南京市委書記、國務委員……所以說劉墉和和珅差著幾個級別,而且是不可逾越的。因為各部門一把手只有一人。電視劇裡面劉墉鬥和珅的情況基本是不存在的,以和珅的權勢和皇親國戚的身份,劉墉想見著和珅都難。而且和珅作為幾個部門的一把手、比如人事部和組織部,劉墉得罪了他,立馬讓劉墉下課。


li周某人li

向敬之

清代宰相劉羅鍋,即劉墉。其父劉統勳為雍正二年進士,在南書房、上書房行走,做過詹事等。乾隆元年,劉統勳以內閣學士,成為了新皇的新寵,繼任刑部侍郎,後來歷任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乾隆十七年,劉統勳擔任軍機處行走,進入核心權力機構,成為乾隆帝的重臣。九年後,乾隆帝任命劉統勳為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繼而管翰林院、上書房、國史館等,進入了宰相之列。

《天下糧倉》王慶祥版劉統勳

劉墉於嘉慶二年任體仁閣大學士。父子皆宰相,在清史中傳為佳話。昭槤《嘯亭雜錄》卷二專闢一節寫“本朝父子祖孫宰相”,就提到:“王弇州載明代門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調梅以濟昇平之盛者,指不勝屈。如阿文端公蘭泰之子為傅文恭公明安,阿文勤公克敦子為文成公桂,張文端公英子為文和公廷玉,劉文正公統勳子為文清公墉。馬文穆公齊之侄為傅文忠公恆,其子為福文襄公康安。高文良公斌之侄為文端公晉,其子為參政公書麟,皆父子宰相。”

但,劉墉不只是一個官二代,其祖父劉棨為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曾任陝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其曾祖劉必顯為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也是一個從五品官員。而劉必顯以上的劉家,有幾代讀書人,但還是以務農為主。

如此算來,劉墉是一個官四代。

《宰相劉羅鍋》王剛版和珅與李保田版劉墉

劉墉成為大學士,名列宰相,則是嘉慶二年的事情。關於他智鬥和珅,也是民間傳說。劉墉在乾隆後期,雖曾被以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但很快因鄉試賄賂案牽連而降內閣學士。《棲霞閣野乘》卷下《劉文清軼事》條中有記述:“時和紳方炙手可熱,劉墉惟以滑稽悅容其間”,故而有《宰相劉羅鍋》中和劉逗哏的笑劇。而電視劇《乾隆王朝》中,劉墉同和珅又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以禮觀書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劉羅鍋確實是個官二代不假,至於他是否鬥得過和珅,這個我真想告訴你他鬥得過,然而現實總是意外的殘酷,民間傳說與歷史事實之間總是差距巨大,劉羅鍋智鬥和珅的故事只能說傳達了百姓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僅此而已。


先來了解下劉羅鍋。劉羅鍋原名劉墉,羅鍋只是戲稱,按照清朝制度,羅鍋屬於身體殘疾,而殘疾人有礙觀瞻,是不能居於廟堂之上的,也就是不能做官,至於羅鍋這個稱號,據說是嘉慶帝見劉墉年老駝背,才戲言的,以至後世傳開,遂成劉羅鍋。

劉墉並不僅僅是官二代,他的祖上當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劉必顯,劉必顯是明朝的舉人,清朝的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從五品)。劉墉的祖父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從二品),俗稱的藩臺,主管一省行政。到了劉墉父親劉統勳這一代,劉家這官算是做到了極致,劉統勳為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正一品),雖然清承明制,不設宰相,但劉統勳的地位實際上已經到達了宰輔的程度,被乾隆帝肯定為自己的肱骨之臣。



從上面我們看出,劉墉出身在官宦世家,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強勢官宦世家,而劉墉自己也恩蔭了父親的官勢,直接就做了舉人,這雖然給劉墉帶來了常人無法相比的便利,但是劉墉的進士卻是自己貨真價實考來的,要不是乾隆懷疑考官巴結劉統勳,劉墉是可以拿到狀元的!最後只取了二甲第二名,這個成績也算很高了!


劉墉中了進士以後,被外放當官,很久之後才被乾隆帝提拔,回到中央任職,也是做到了吏部尚書和體仁閣大學士的高位,基本和他父親相當。

我們再來說和珅。和珅是滿族,滿清正紅旗下鈕鈷祿氏,蔭祖上戰功授三等輕車都尉,在皇宮做侍衛,因為長相美好,做事伶俐,為乾隆帝賞識,之後,他的官位就開始火箭式上升,年僅二十六歲的和珅,就已經做到軍機大臣的高位了,那簡直是萬千寵愛於一身了。



在這裡有必要給大家說下清朝的官制。清初,承接明制,設內閣,一般來說內閣大學士都是重臣,被稱為中堂,但是到了雍正時期,為了主抓西北戰事,設立軍機處,逐步取代了內閣的地位,軍機大臣成了實質上的重臣,而內閣大學士基本成了虛職。乾隆繼承了雍正的軍機處制度,這樣來看,劉墉雖然貴為內閣大學士,但是並不是權力核心的人物,而和珅,二十六歲就被提拔到軍機大臣的位置,算是進入了權力核心階層,這樣看,劉墉鬥和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差著級別呢!二人都作為乾隆寵信的大臣,一滿一漢,也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所以基本鬥不起來。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為我們展示了清官劉墉智鬥貪官和珅的多個情節,表達了百姓美好的願望,屬於一種民間傳說的演義,但與歷史事實完全是兩碼事,和珅在乾隆時期地位是相當的穩固,因為他是寵臣,而且他的錢是不是貪汙的,現在也有爭議,因為他很有經商頭腦,用權力打通商路賺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只是錢撈的太多了,犯了眾怒,不是貪也是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