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相刘罗锅是个官二代是真的吗?历史上他真的斗得过和珅吗?

王君蓝

首先来说,宰相刘罗锅一说是个错误的概念。自明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中国就没有了宰相。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也没有宰相,所以称刘墉为宰相是不对的。另外,刘墉也并不是罗锅。

刘墉不应该说是官二代,应该是官四代。他的曾祖父刘必显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他的祖父刘棨曾任四川布政使。到了他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位极人臣,任清朝的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谥文正。可以说乾隆皇帝对刘统勋是荣宠尤嘉。

当然,也正是由于家庭的荫恩,刘墉直接被授予了举人的身份参加科考,中了殿试二甲第二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兼编修。此后,刘墉被放外任,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等职。直到刘统勋去世,刘墉回家守孝,乾隆皇帝念在股肱之臣的份上,授予刘墉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教皇子们读书。

刘墉在南书房任职时,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一次乾隆去视察皇子们的读书情况,居然发现刘墉提前放学了。乾隆很生气,找来刘墉训话,说要不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早把你治罪了。于是,又调他去当江苏学政,其后又任户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刘墉的官最高当到了正一品,体仁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

但是,从正史上看,刘墉并没有与和珅斗过,相反,刘墉与纪晓岚都是和珅的下属,三人之间的私交还很不错。刘墉最终弹劾和珅也是在和珅倒台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刘墉见了和珅都得毕恭毕敬。

刘墉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是和珅;刘墉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是和珅。这属于是他的顶头上司。刘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珅任军机大臣,当和珅在军机处内跪受笔录的时候,刘墉只能站在军机处外面看门。和珅的爵位是一等忠襄公,终刘墉之世也没有任何爵位。可想而知,刘墉怎么可能跟和珅斗呢?


傅斯鸿

刘罗锅即刘墉(1719~1804),山东省高密县,逢戈庄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虚衔,荣誉称号)。


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刘墉的爸爸刘统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刘统勋(1698年-1773年),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翰林院掌院学士(中科院院长)及军机大臣(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要职。刘统勋去世后,乾隆追授太傅,谥文正。可以说刘统勋生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死后也是极尽恩宠,其谥号是有清一代文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谥号。

这样来说的话,刘墉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不知甩了“我爸是李刚”之流的伪官二代多少条街。


与和珅的爱恨交织

其实二人交集并不多,两人年龄相差30岁,刘墉进入官场时,和珅才刚出生。刘墉虽入仕较早,但一直外放,且升迁较慢,进入中央时和珅的地位已经非常巩固了;和珅虽入仕较晚,由于和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帅哥,很符合乾隆用人标准就是帅,同时又是一个满人,政治上更容易被信任,和珅又很会来事,给了晚年的乾隆很大的心理安慰,乾隆实际上已经离不开和珅了,不给和珅升官才怪,可以说的官职像坐火箭似的升也不为过,迅速执掌中枢。

而且刘墉作为官二代,同时又是汉人,在政治上并不是十分被信任,没必要太拼,所以在政绩上不是特别突出,同时刘墉弹劾和珅后,董事长乾隆皇上并没有太大反应,董事长都不在意总经理做什么,他这个副总经理还能说什么呢?更没必要招惹和珅,只是不依附和珅而已。既然没有利益冲突,和珅也不会给自己树敌去招惹刘墉。

那么为什么会有刘墉和纪晓岚智斗和珅的这些传说呢,只能说是人民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期待清官为民做主。


村中一奇花

第一个问题,刘墉属于官四代,并非官二代,刘罗锅属于戏称。第二个问题,刘墉与和珅并非同龄人,二者交集不多,没有利害关系,也就并非敌对关系,所以也就不存在刘墉斗得过和珅或刘墉斗不过和珅一说。



宰相刘罗锅与中堂刘墉


《宰相刘罗锅》是1996年上映,李保田、王刚、张国立主演的一部电视剧。李保田饰演刘墉、王刚饰演和珅、张国立饰演乾隆。电视剧讲述了刘墉与和珅的恩恩怨怨、斗智斗勇的故事。刘墉是山东来到京城赶考的才子,一考落第,落第的原因便是和珅贪污致使科场舞弊成风。重考考取状元,并迎娶六王霞格格,可谓双喜临门。这位霞格格是刘墉在棋局上赢来的,并且对手是乾隆。和珅此时是礼部侍郎,后来成了户部侍郎,并且仕途顺畅。

刘墉初任江宁知府,此后的官途并不顺畅,有时候,连升数级,有时候一撸到底,成为小县城的小城门官,如同几夜回到解放前。

电视剧里,刘墉的罗锅相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也就被乾隆以及世人戏称为“刘罗锅”,被夫人称为“罗锅子”。

刘墉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老来得子,最终刘墉战胜了和珅成功将和珅打败,而后一个白胡子老头回归故里山东。(电视剧仅是娱乐)


上面是电视剧情节,现实中是这样的:

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记载:北京内城为八旗辖区,汉人官员不得居住。汉官居外城,只有皇帝在内城赏赐宅院,汉官才可在内城居住,这称为“赐第”,一般只有皇帝宠幸的汉臣才得此殊荣。刘墉父亲刘统勋住的就是位于北京驴市胡同的“赐第”,刘统勋住进“赐第”之后,一家老小便也跟着住进了“赐第”。既然刘墉长期住在北京城,也就不存在什么“山东草民刘墉”一说了。

刘墉并非状元,也没有娶格格。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父亲关系恩荫举人,参加当年的会试和殿试。刘墉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原本刘墉是被主考官定为状元的,但是乾隆认为主考官涉嫌讨好刘统勋,于是刘墉被钦定为二甲第二名,所以也就不存在刘墉是状元一说。刘墉的夫人,是单氏高。历史上真实的六王,也就是乾隆的叔叔,名叫爱新觉罗.长华,他是康熙第六子,他在康熙十三年出生的当天夭折,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六王。

年龄问题:刘墉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而和珅则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者年龄相差31岁。再看,阿桂、王杰、朱硅与和珅的年龄差。阿桂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比刘墉大两岁,比和珅大33岁。王杰出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王杰比和珅大25岁,比刘墉小6岁。

刘墉、和珅、纪晓岚被并称为乾隆王朝三大中堂 。(历史需要正视)


刘墉,官四代

刘墉确实是官宦子弟,不过不是官二代,如果非要说加上官几代的名头的话,刘墉应该是官四代。父亲是乾隆宠臣刘统勋,祖父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曾祖刘必显官至户部员外郎。


刘墉曾祖刘必显出生于1600年,卒于1690年,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税政等职,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刘必显最高时的户部员外郎为从五品官,又属京官,所以属于中下级官员。

刘墉祖父刘棨出生于1657年,卒于1718年。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等,官至四川布政使。刘棨为官清廉,勤勉政事 ,曾得康熙皇帝御笔“清爱”二字,由此刘家即称“清爱堂”。布政使,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和民政。

按照现在的话,刘墉曾祖刘必显属于副市长级官员,祖父刘棨属于省长级官员。刘家可谓一代比一代强,刘墉父亲强于祖父,祖父强于曾祖,刘墉及父亲则是最强者 。


刘统勋生于1698年,卒于1773年。刘统勋生前官至正一品,死后追授太傅(正一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刘统勋谥号“文正”,这是宋仁宗之后文官的最高谥号,终清一朝只有八位。乾隆皇帝在听到刘统勋去世的消息时,感慨“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清朝虽然没有宰相,但是刘统勋如同宰相般,辅佐着皇帝治理国政。刘统勋生前属于正国级官员,死后能够谥号“文正”,确实已经达到了人臣巅峰。

刘统勋,26岁高中进士,雍正七年(1729年)31岁的他就担任了湖北乡试的主考官。此后历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1754年,刘统勋授孔雀翎,加太子太傅。1761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1768年12月,他70岁,乾隆帝赐御书赞元介景匾额。1773年任四库全书总裁,同年11月卒,年75岁。

刘统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刘统勋去世后乾隆感慨“朕失一股肱”。



简单历史客

首先第一个问题,宰相刘罗锅,即清朝名臣刘墉,是不是官二代?问这话,十足的小看他了——人家何止是官二代?简直是个“官四代”。身为山东诸城当地的名门望族,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在顺治年间就是进士。然后祖父和父亲两代,都做过清王朝的高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清朝政坛上出名的不倒翁。

以这家世说,比起各类“刘罗锅”题材的野史演绎来,真心牛气的多。

而能和这家世比牛气的,就是刘墉个人的能力。别看是官宦世家,还曾经凭着父亲的关系恩荫举人,但他的进士功名,却是实打实的凭着才学考出来。入仕后的仕途生涯,更是常见高光表现,无论在安徽做学政,还是在江宁做知府,表现都有声有色。甚至就是在江宁任上,他还因为执法公允,被老百姓赞誉为大清朝的包拯。工作能力着实强。

那么后一个问题来了,如此有能力的大清名臣,是否也像野史里流传的那样,把清朝大贪官和珅治到吐血?这事,《清史稿》里一句话就写的清楚: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也就是说,面对和珅的权势滔天,野史里丝毫不惧和珅,敢于跟和珅硬碰硬的刘墉,在正史上却是严重失语,基本是绕着弯子赔小心。

如此情况,看似不可理解,但放在乾隆年间的政治风气里,却是丁点不奇怪。

刘墉从政的乾隆年间,正是整个大清朝彻底沦入腐败的关键时代,清王朝的政风严重败坏,以乾隆皇帝自己的话说,地方上的督抚级别官员,有两三成清廉的就算不错。封疆大吏尚且如此,整体风气可想而知。身为中国古代贪得“名垂青史”的巨贪,和珅的抓权敛财,更是有霸道门道。平日里发财是好手,贪风肆虐下更是威风八面。就连平日里来上朝,百官都只敢站在一帮侍候,满朝文武除了硬骨头的王杰,几乎没人敢驳和珅的面子。刘墉,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在经过了地方官任上的良好表现后,升迁入京的刘墉,面对和珅基本就陷入了沉默。所幸的是,他总算还保有这廉洁的操守,因此在嘉庆皇帝清算过和珅后,乾隆晚期长期失语的刘墉,也恢复了忧国忧民的本色,多次向嘉庆皇帝建言国事,直到病故于家。他没有人们想象中勇敢,却是那个吏治败坏的时代,难得的好官。


我们爱历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dcde99ef7dcd39f3984041c5f09de5e\

看鉴

宰相刘罗锅既乾隆年间的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个妥妥的官二代无疑,因为他的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被追授太傅,谥号文正。能死后被追授给谥号的汉族官员,刘墉的老爸不是一点两点牛逼啊。

但是,刘墉并不仅仅是官二代啊,他的爷爷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他的太爷爷刘必显是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也就是说,刘墉是妥妥的官四代才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阶级的重要性。

除了问题中的官二代是错误,其实开头的“宰相”和“刘罗锅”两个称呼也是错误的。一是因为清朝并没有宰相之职,清朝文官品级最大的,也就是正一品文官都是XX大学士,也就相当于名义上的宰相了。可大学士虽然是文官最高的职位,其实因清朝各帝所异,并没有实权,也就是皇家秘书,和唐宋的宰相有本质区别。二是刘罗锅的称呼,我们都知道罗锅是驼背,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老师所扮演的刘墉就是个驼背,但事实上刘墉并不是驼背。说他罗锅一是民间传言因他酷爱书法所以导致背有点驼,二是嘉庆帝曾称呼刘墉做“刘驼子”,但那会他都是一个80岁的老人了,你到了80你试试?


然后是,历史上他斗得过和珅么?答案是,当然斗不过啦。

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年间的超级无敌大红人和珅,除了当时和珅的唯一上司,也就是首席军机大臣章佳阿贵(《铁将军阿贵》)曾经正面怼过和珅以外,其他所有的人,包括你在电视上看到的,都没有怼过和珅。别说斗不斗的过了,在乾隆年间,刘墉都没敢给和珅一个差脸色,当然人前是这样子的,在人后,刘墉也是反对和珅的重要官员之一。不过嘉庆即位之后,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是和珅案的主审官。不过有一点事,当时嘉庆是要把和珅凌迟并满门抄斩的,后来被刘墉拦了下来。和珅有了体面的死法,也未再牵连其余任何一人。


三观粉碎机

一说刘墉,我们都很熟悉,他是清代乾隆朝的清官。关于他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其中以《宰相刘罗锅》最为著名。剧中刘墉被人称为“刘三本”,天天必须奏请三本奏折,体贴民情。刘墉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墉是怎么一路高升的,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是真的吗?历史上的刘墉真的处处与和珅作对吗?

刘墉被民间称之为“宰相刘罗锅”,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就废除了宰相制度,清朝也是没有这个官职的,为什么人们把刘墉称之为宰相呢?刘墉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大清官的名声远扬在外,都知道刘大人是个大官、更是个清官,但很多人不知道刘墉具体担任什么职务,认为宰相就是大官的意思,所以称之为宰相刘罗锅。



刘墉是“官二代”吗?答案是肯定的,刘墉不能说是官二代,而应该说是“官四代”。刘墉的曾祖父就是清顺治年间的进士,刘墉的爷爷和他的父亲刘统勋也都担任要职。所以刘墉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现在咱们一说“官二代”基本上都是贬义,以为是靠着老爸有本事才混上去的。但是刘墉却不是这样,他是真正靠着自己的才华中举的,由于清正廉洁,官位越做越高,后由地方上调到了京城。



在《宰相刘罗锅》等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刘墉处处与和珅对着干,那么历史上是这样吗?在乾隆朝后期,和珅的权势特别大,完全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墉单刀匹马是干不过他的。

历史上的刘墉入京任职后就变得非常低调了,既不与和珅同流合污,也不敢明着与和珅对着干,变的有点沉默了。其实刘墉这也是被迫之举,和珅贪污敛财的事乾隆是知道的,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都不管刘墉怎么管啊。管不住别人,但能管得住自己,坚决不与和珅等贪官同流。乾隆死后,嘉庆帝除掉了和珅,刘墉此后不再沉默了,积极上奏民情,提出了许多治国良策。


竹林史怪

乾隆时期,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此外,乾隆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所以和珅是皇亲国戚。

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这里面的体仁阁大学士还是在嘉庆朝,和珅死后的任职。

所以在和珅和刘墉有交集的乾隆朝,和珅干过的差事是内阁总理、国防部长、人事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公检法司一把手、外交部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全是一把手,而且是京官长期和皇帝在一起。刘墉的差事是中央党校老师、太原市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国务委员……所以说刘墉和和珅差着几个级别,而且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各部门一把手只有一人。电视剧里面刘墉斗和珅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以和珅的权势和皇亲国戚的身份,刘墉想见着和珅都难。而且和珅作为几个部门的一把手、比如人事部和组织部,刘墉得罪了他,立马让刘墉下课。


li周某人li

向敬之

清代宰相刘罗锅,即刘墉。其父刘统勋为雍正二年进士,在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做过詹事等。乾隆元年,刘统勋以内阁学士,成为了新皇的新宠,继任刑部侍郎,后来历任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担任军机处行走,进入核心权力机构,成为乾隆帝的重臣。九年后,乾隆帝任命刘统勋为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继而管翰林院、上书房、国史馆等,进入了宰相之列。

《天下粮仓》王庆祥版刘统勋

刘墉于嘉庆二年任体仁阁大学士。父子皆宰相,在清史中传为佳话。昭梿《啸亭杂录》卷二专辟一节写“本朝父子祖孙宰相”,就提到:“王弇州载明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如阿文端公兰泰之子为傅文恭公明安,阿文勤公克敦子为文成公桂,张文端公英子为文和公廷玉,刘文正公统勋子为文清公墉。马文穆公齐之侄为傅文忠公恒,其子为福文襄公康安。高文良公斌之侄为文端公晋,其子为参政公书麟,皆父子宰相。”

但,刘墉不只是一个官二代,其祖父刘棨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曾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其曾祖刘必显为顺治九年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也是一个从五品官员。而刘必显以上的刘家,有几代读书人,但还是以务农为主。

如此算来,刘墉是一个官四代。

《宰相刘罗锅》王刚版和珅与李保田版刘墉

刘墉成为大学士,名列宰相,则是嘉庆二年的事情。关于他智斗和珅,也是民间传说。刘墉在乾隆后期,虽曾被以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但很快因乡试贿赂案牵连而降内阁学士。《栖霞阁野乘》卷下《刘文清轶事》条中有记述:“时和绅方炙手可热,刘墉惟以滑稽悦容其间”,故而有《宰相刘罗锅》中和刘逗哏的笑剧。而电视剧《乾隆王朝》中,刘墉同和珅又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以礼观书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刘罗锅确实是个官二代不假,至于他是否斗得过和珅,这个我真想告诉你他斗得过,然而现实总是意外的残酷,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总是差距巨大,刘罗锅智斗和珅的故事只能说传达了百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仅此而已。


先来了解下刘罗锅。刘罗锅原名刘墉,罗锅只是戏称,按照清朝制度,罗锅属于身体残疾,而残疾人有碍观瞻,是不能居于庙堂之上的,也就是不能做官,至于罗锅这个称号,据说是嘉庆帝见刘墉年老驼背,才戏言的,以至后世传开,遂成刘罗锅。

刘墉并不仅仅是官二代,他的祖上当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刘必显,刘必显是明朝的举人,清朝的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从五品)。刘墉的祖父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从二品),俗称的藩台,主管一省行政。到了刘墉父亲刘统勋这一代,刘家这官算是做到了极致,刘统勋为雍正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正一品),虽然清承明制,不设宰相,但刘统勋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到达了宰辅的程度,被乾隆帝肯定为自己的肱骨之臣。



从上面我们看出,刘墉出身在官宦世家,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强势官宦世家,而刘墉自己也恩荫了父亲的官势,直接就做了举人,这虽然给刘墉带来了常人无法相比的便利,但是刘墉的进士却是自己货真价实考来的,要不是乾隆怀疑考官巴结刘统勋,刘墉是可以拿到状元的!最后只取了二甲第二名,这个成绩也算很高了!


刘墉中了进士以后,被外放当官,很久之后才被乾隆帝提拔,回到中央任职,也是做到了吏部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的高位,基本和他父亲相当。

我们再来说和珅。和珅是满族,满清正红旗下钮钴禄氏,荫祖上战功授三等轻车都尉,在皇宫做侍卫,因为长相美好,做事伶俐,为乾隆帝赏识,之后,他的官位就开始火箭式上升,年仅二十六岁的和珅,就已经做到军机大臣的高位了,那简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说下清朝的官制。清初,承接明制,设内阁,一般来说内阁大学士都是重臣,被称为中堂,但是到了雍正时期,为了主抓西北战事,设立军机处,逐步取代了内阁的地位,军机大臣成了实质上的重臣,而内阁大学士基本成了虚职。乾隆继承了雍正的军机处制度,这样来看,刘墉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但是并不是权力核心的人物,而和珅,二十六岁就被提拔到军机大臣的位置,算是进入了权力核心阶层,这样看,刘墉斗和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差着级别呢!二人都作为乾隆宠信的大臣,一满一汉,也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基本斗不起来。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为我们展示了清官刘墉智斗贪官和珅的多个情节,表达了百姓美好的愿望,属于一种民间传说的演义,但与历史事实完全是两码事,和珅在乾隆时期地位是相当的稳固,因为他是宠臣,而且他的钱是不是贪污的,现在也有争议,因为他很有经商头脑,用权力打通商路赚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只是钱捞的太多了,犯了众怒,不是贪也是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