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五胡乱华之前胡人活动范围

五胡乱华与他们展开的“五胡十六国”连锁反应建国运动上限的设定,一般解说以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于山西建国称“汉”为起点。实则其前已有四川李特(氐族)与湖北张昌(义阳蛮)的独立例子。

刘渊出身于匈奴贵族家庭,以及八王之战期间担任主角之一成都王司马颖高级军官屯骑校尉冠军将军参丞相府军事的经历,虽较

李特、张昌仅只州郡低职,家世、地位高下有别,但彼此间同具参与汉族政治的实际经验相同。

刘渊另一身份匈奴自治组织领袖,则以左部都尉留置洛阳侍子(人质)而于晋武帝末年(公元279年)继其父任左部都尉惠帝初进五部大都督,封侯,坐事免职。公元304年,刘渊以调发匈奴部队助司马颖而离邺返还山西省中部离石自族领导中心,未及归邺,司马颖已败,刘渊便被人口急激增殖的匈奴自族推举为全族性大单于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同年,于离石县北左国城,向晋朝宣布独立,称王。之后数年是其事业大发展期,向南完成汾水盆地沃地全域的占领,《晋书》所谓“并州诸郡为刘元海(渊)所陷,刺史刘琨独保晋阳(太原)”。永嘉二年(公元307年),司州的河东、平阳二郡继续陷落,刘渊终于进位皇帝,定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

刘渊僭号汉王,继又登位皇帝的理由,又便是恢复汉朝正统从汉朝女婿关系一变而为自认汉朝皇帝后裔。离石左国城起义经过与其文告,《晋书》 刘元海载记称:

永兴元年,

元海为坛于南郊, 僭即汉王位, 下令曰:

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 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 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 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 多士盈朝。 是我祖宗道迈三王, 功高五帝。 ……

曹操父子,凶逆相寻。 故孝愍委弃万国, 昭烈播越岷蜀, 冀否终有泰, 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 后帝窘辱。 自社稷沦丧, 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 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 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 黎庶涂炭, 靡所控告。

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 愿兹尫闇, 战惶靡厝。 但以大耻未雪, 社稷无主,衔胆栖冰, 勉从群议。

乃赦其境内, 年号元熙, 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其时刘渊势力急速膨胀,如《晋书》刘元海(渊)载记所指出:“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酋大单于征、东莱王弥及石勒

等,并相次降之。”以后第六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兄自立后,便连续演出洛阳、长安相继失守而怀、愍两帝被俘晋朝大悲剧

公元307年或永嘉元年时山西省悲惨萧条的社会现象,《晋书》刘琨传说明:刘琨司马腾任并州刺史,沿途目睹的报告原文: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活现纸上的无秩序人心思变情况,正便是

刘渊利用制造叛乱的基盘

所以刘元海载记叙述他于左国城登位时,特笔大书“远人归附者数万”。被刘渊击降合流而于刘聪时代发展为刘汉政权两大异姓主力兵团的王弥与石勒,最早兴起的情况也相同。

王弥是山东省(东莱郡)汉人,惠帝末年“亡入长广山为群贼”,永嘉元、二年间连寇青、徐、兗、豫四州,大掠许昌,于进逼洛阳时遭到挫败而倒向刘渊

石勒则上党匈奴支族羯人。《晋书》的记载:“太安中,并州饥乱,东嬴公司马腾虏群胡,两胡一枷,卖充军实(奴隶),勒亦在其中

”。然后在魏郡追随牧马人汉人汲桑造反,元嘉元年攻陷邺城,杀自太原新调任、与自东嬴公进爵新蔡王的司马腾汲桑在政府军围剿中阵亡,石勒便投奔刘渊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刘聪时代,军事行动在

王弥、石勒指挥下,于河南省境内激烈展开,堪注意所获得响应,仍是“河东、平阳、弘农、上党诸流人之在颍川、襄城、汝南,南阳、河南者数万家,为旧居人所不礼,皆焚烧城邑、杀二千石长吏以应弥。”

从而可以发觉,刘渊集团自始便以联合匈奴自族与汉人为构成要素。其事业开展的助力,也未脱出八王之祸所形成广幅度汉族难民潮,以及所谓盗贼的范畴。

换言之,晋朝以天灾与皇族战乱,造成黄河流域的普遍疲敝,逼迫危险性的流民化汉人贫民层激变,才使晋朝政权发生动摇,匈奴胡人不过因势利导。相反的解释,也可谓汉人危险势力利用了胡人,此由刘渊政治、军事的指导者系为汉人

陈元达,石勒也对赵郡名族张宾敬重为事业发展的灵魂人物可知。

胡—汉合流而形式表现为胡主汉从,理由与汉族自身间投奔豪族接受庇护,正复相同。而胡人领袖于汉族领土上特具的部族自治权,也正与豪族对郡县政治的抗拒力背景一致。

胡—汉合流趋向非自其时而始,早自二世纪末汉朝动乱期间已见端倪。换言之,如同倒向豪族,乃是人民逃避痛苦现实无可选择时的选择。此一趋向,至四世纪初“八王之乱”展开而愈益加大。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永嘉之乱画像

公元318年刘聪亡故,匈奴汉国内讧而归位于刘渊疏族侄辈——石勒、王弥同为建国三大支柱,当时镇守长安的刘曜。次年 ,刘曜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

《晋书》对在黄河流域独立的原奴族汉国三代五人统治者,曾分别有以下的教养说明:

建国者刘渊字元海,“ 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 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

渊子,字玄泰,“ 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 。

和弟,字玄明, “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通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 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

聪子, 字士光, “ 少而俊杰, 才兼文武” 。

刘渊养子 (疏族侄辈)与改建汉国为赵国的刘曜,字永明, “读书志在广览,不精思章句。善属文,工草隶。尤好兵书,略皆谙诵,以琴书为事” 。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前赵与后赵并峙

因并灭王弥而愈益强大的东方石勒,于同年背叛刘曜独立,以其本据地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县)为国都,建立另一个“赵”国,历史界以前—赵国通同其前身刘汉称“前赵”,后一赵国则“后赵”,以资区别。

独立后的后赵,十年间先后消灭段匹磾鲜卑与一应清扫北方的晋朝残余势力,剥夺东晋靠北的边缘领土。 至公元329年,又完成前赵的并合。领土东起于海,西及甘肃东部,北至绥远,南有淮河流域与汉水流域,北方中国的大半已尽行立于后赵胡—汉联合政权支配之下

石勒时代,是十六国前期最开朗的时代。石勒的坦诚、大度、能征询意见与接受意见,都是吸引汉人人才向心合作赢得地方豪族拥护的最大精神资本。同时,五胡胡—汉联合政权汉人指导者的产生决定性影响力,后赵张宾也是特为闻名的代表性例子之一。石勒河北经营与选择襄国为大事业据点,便都出自张宾强力主张。张宾去世以前,于石勒初起时代“专居中总事”,独立后“专总朝政”,对后赵立国的贡献已毋待赘词。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274年-333年)酒酣耳热之际,跟群臣探讨前代帝王的功业德行

《晋书·卷一百五·载记第五》,(石)勒因飨高句丽、宇文屋孤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

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

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其群臣皆顿首称万岁。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五胡乱华发展至此,后赵与长江以南司马氏东晋四川李氏成国三国鼎立并存的形势,几乎已是半个多世纪前魏、蜀,吴三国分立再现,分界线也相似。只是,石氏后赵之于北方,不能如曹魏的据有中国北方全域,东北与西北两地区,已由名义上立于东晋支配之下,而过渡到各别的独立局面。

胡人入主中原离不开汉人的襄助,从中原第一个胡汉政权“汉”说起

姚大中 著 华夏出版社 2017年1月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历史是伟大的,但没落的世家子而尽缅怀昔日荣华,表示的惟是懦弱。知耻庶近乎勇。忘怀历史的民族注定灭亡,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又或只会自打嘴巴,同样为没出息”。——姚大中

姚著中国史(全五卷)

第一卷·黄河文明之光(汉以前)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国

第三卷·南方的奋起(魏晋南北朝)

第四卷·中国世界的全盛(隋唐)

第五卷·近代中国的成立(宋以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