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鍾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後來,鍾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古琴臺是後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始建於北宋,後屢毀屢建。現在的古琴臺建築群佔地15畝,規模不大,佈局精巧,並保留了當年古建築的風格。為武漢三大古名勝之一。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院內迴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園林設計中巧於“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到古琴臺遊覽,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照壁東側有一小門,門額“琴臺”二字,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臺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堂前庭院中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臺,便是象徵伯牙彈琴的琴臺。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印心石屋:為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臺:琴臺庭院中間的漢白玉石臺,上刻有“琴臺”二字和“伯牙撫琴圖”。圖周為石欄,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為清代遺物。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雕塑:位於琴臺一側空地上的一大型雕塑,餘伯牙拱手向鍾子期致意,表現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雕像背景為波光粼粼的月湖,湖畔林木蔥蔥,是遊人留影的最佳景點。

古琴臺;對外開放時間:8:00--17:00;遊覽

所需時間:1小時以內 電話:027—84834187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的故事

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來到楚國的伯牙欣賞著楚國的山河美景,當伯牙來到楚國漢陽江口,遇到了風浪,於是伯牙乘坐的小舟就停泊在山腳下,當風浪平靜下來,周邊的美景瞬間令伯牙陶醉,伯牙琴興大發,他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的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當伯牙完全陶醉的時候,猛然看到岸邊有個人一動不動的站著,伯牙不小心將琴絃撥斷了。這個人就是鍾子期,鍾子期於是解釋道,聽到先生的琴聲很美妙,於是不自覺的站了起來。伯牙於是問道既然你懂琴聲,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鍾子期答道“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歎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斷了。”伯牙很高興於是請他到舟上交談,伯牙感覺到這就是他要找的知音,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就是沒等到鍾子期,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絃,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伯牙絕弦,只因世上再無知音,這樣的友情值得我們稱讚,放眼現在還會有這樣的友誼嗎?朋友很多,但總感覺很孤單,真正懂你的又有幾個?

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