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清代历史上,和珅创下了三个文官的记录,一是升迁速度最快;二是担任职务最多;三是地位最为显赫。作为臣子别说是符合这三点,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可死而无憾了。可是对于和珅来说,他并不满足,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也可以说是终生的遗憾——身无尺寸战功。

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大清是满洲贵族依靠骑射武功得来的天下,习武征战、建立功勋是清代满族人最为看重的,军功是他们赢得社会地位和得到人们尊重的首要条件。对于和珅来说,他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依靠乾隆帝的宠信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高峰,但他却无法赢得满族人的认可和尊重,甚至很多以军功出身的人还看不起他。

没有军功讲话就没有底气,这也是和珅始终被阿桂压过一头的根本原因。聪明的和珅对此十分清楚,他总是在积极寻找有利的时机来弥补这个缺憾。同样,更聪明的乾隆也乐于帮助和珅,也在为他创造机会。

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乾隆一朝不比顺治时期,那时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前明残余和民间反清力量此起彼伏,战争频发,那些有志在战场上立功的人往往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虽然乾隆朝也有所谓的“十全武功”,可留给和珅的机会实在不多,不过也不是没有,乾隆四十六年,就有一次良机出现在了和珅的面前。

那一年,甘肃爆发冲突,苏四十三起兵对抗清政府,其势迅速覆盖甘肃全境,叛军进攻省城兰州。消息传到京城引起朝野震动,乾隆帝立刻命额驸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统领额森特等率兵前往镇压,同时乾隆帝还派钦差大臣和珅与大学士阿桂前往督师。

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乾隆为了让和珅赢得头功,让他先于阿桂出发前往前线督战。可是让和珅没有想到的是,在京城中他能呼风唤雨,可到了战争上却不能撒豆成兵,清军诸将由于看不起和珅,并不听从他的指挥,由此直接导致了清军接连战败,损失严重。

对于打仗,和珅并没有经验,他所发出的命令往往不切合实际,这就更让诸将产生逆反心理。实事求是地说,和珅指挥失当是要负领导责任的。可是和珅在给乾隆的奏报中却将自己的责任一笔带过,而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为诸将不听调遣,以致战事不利。

乾隆迫于前线战事吃紧,马上让阿桂赶赴甘肃指挥战事。然而,阿桂到了甘肃后,情形发生了逆转,当阿桂发出命令时,诸将应声而起,并没有人不听指挥,于是阿桂不屑一顾地对和珅说:“诸将都很有纪律,何来有不听调遣之说。”和珅见此大为尴尬,心里十分气愤,认为是阿桂让他下不来台,所以此后他与阿桂一直不和。

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乾隆帝虽身处京城,但对于阿桂与和珅两人的军事能力还是十分清楚的,阿桂到了前线之后,战事顺利。于是他感觉到了和珅在军营中的尴尬地位,不久一道谕旨就将和珅召回京师。

原本和珅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建立军功的,没想到却被一帮武将戏耍了一番,搞得灰头土脸,好不狼狈。不过,和珅此行也不是全无收获,他丰富了阅历,体察了当地的民情。

同年十一月,乾隆为了历练和珅授予他兵部尚书一职。兵部尚书的主要权力是对各级军官的考核、奖惩及举荐。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乾隆心中也是有算盘的,他想让和珅从多方面接触兵事,与各级将领搞好关系,以后可以凭借这样的优势再寻建功立业的良机。

和珅担任的官职极为显赫,可有一样他没有,因此被满洲亲贵看不起

然而,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出现,随着乾隆日益衰老,和珅已经成为了他须臾不可离开的人物,别说是打仗,就是到外出查案的机会也不多。朝廷的中枢军机处及各部,少了和珅这个领头人物,一切政务就得停摆,和珅俨然成了大清朝第一大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