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三變”改革新機制有效破解三農老難題

武威民勤:“三变”改革新机制有效破解三农老难题

陳英將挑剩下的西紅柿送往縣城的批發市場。

“以前種植傳統的小麥、大豆,一畝地下來最多收入1000元錢。現在種植蔬菜果品,一座日光溫室(佔地面積近3畝)去年淨收入12萬元……”民勤縣蘇武鎮羊路村村民陳英臉上堆滿了幸福的笑容。從過去畝產收益千元到如今一座棚淨收12萬元,不只是兩個簡單的數字,更是農戶觀念的轉變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農村“三變”改革精神和脫貧攻堅行動帶來的成效。

A 6座大棚年收入60多萬元

5月23日下午,甘肅民勤縣蘇武鎮羊路村,雲淡風輕。走進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自動噴灌“嘶嘶”的噴射聲中,任性的水花若雨若霧珍珠般散落在星羅棋佈的碧綠菜地裡,遠處一排排整齊的日光溫室蔚為壯觀,田間地頭忙碌的村民,個個笑容燦爛。

陳英幫父親從日光溫室裝了滿滿一三輪車西紅柿去縣城集市批發了。儘管這些西紅柿個頭大小不同,但吃起來酸酸甜甜的爽口。“大部分都被挑走運往外地市場了,這些挑剩下的,有的長相醜陋點,有的熟得過度了,只能就近以每斤1元錢賣出去。”陳英介紹。

去年,陳英家6座大棚都種植了人生果,純收入60多萬元。“這是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以前種植傳統的小麥、大豆等農作物,辛苦一年一畝地也就千兒八百塊錢收入。大多數農戶一家也就兩畝多地。”陳英說著,臉上流露出自豪,“現在不一樣了,都是訂單農業,唯一擔心的就是市場行情太低。”

B “三變”改革民勤開花結果

2017年中央1號文件、省委1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

在此背景下,總投資2.68億元的民勤縣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應運而生,由民勤縣騰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參與農村“三變”改革,與蘇武鎮羊路村共同出資流轉土地3800畝,園區以種植有機農產品和出口外銷為發展目標,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既能拿分紅,又能領基金,全程參與日光溫室經營,這樣的好事在過去想都不敢想。”蘇武鎮鎮長張有輝介紹,去年羊路村積極動員132戶農戶以土地流轉費共計45.4萬元,入股民勤縣騰盛貿易有限公司,採用保底固定分紅模式,每畝每年合計收益可達660元,同時吸引周邊農戶在園區就近務工,增加勞務收入,實現群眾穩步脫貧,持續增收。

C有機農業成香餑餑

近年來,民勤縣以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為契機,全面實施生態安全戰略,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發展現代節水農業。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日光溫室4.78萬畝。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是典範之一。

“人在家中或者在車上,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監控大棚溫度和溼度,還可遙控開啟大棚簾子。”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蔬菜基地以種植葉菜為主,品種包括日本芥藍、上海青、白心等特色有機綠色蔬菜。噴灌蔬菜每年可種植4—5茬,純收入可達3600元,單方水效益是傳統作物玉米、小麥的3—5倍。

蔬菜種植以綠色無公害為目標,全部採用起壟栽培,配套噴灌、遠程監控、智能供水、土壤溫溼度監測等設施。嚴格控制化肥施用,不打農藥,以優質腐熟的雞糞為主要肥源,全生育期採用綠色防控技術。

目前通過招商引資,產業園已經與香港、廣東等地蔬菜企業合作,產品通過冷鏈物流運輸,直銷香港、廣東等發達地區。為確保果蔬產品源源不斷向外供應,公司還出資建成恆溫儲藏能力5000噸的果蔬保鮮庫1座,初步形成果蔬產品分級—加工—包裝—入庫—製冷—保鮮—銷售為一體的冷鏈物流現代農業產業市場體系。

產業興旺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根基,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民勤縣以發展溫室瓜菜、肉羊養殖、文化旅遊、節水農業等主導產業為重點,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新機制,有效破解三農難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小康社會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