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中國幾千年歷史,一共出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 162個“王”。有文治武功的漢武帝,也有昏庸無能的同治帝,有的皇帝致力於江山社稷,有的則醉心於聲色犬馬。說起來,中國歷史上90%的皇帝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在那個時代絕對屬於頂級的知識分子。

歷代帝皇中,喜歡書法的不在少數,甚至在書法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帝王坐擁江山,萬人之上,然而其中有些喜歡甚至痴迷書法的心,卻是和任何一個喜歡書法的平凡人無異的。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古代帝王的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漢章帝劉炟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漢章帝 《辰宿帖》

漢章帝草書《辰宿帖》。章帝劉炟(dá)是東漢第三位皇帝。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草書非常有名,被稱為“章草”。漢章帝《辰宿帖》,也稱漢章帝習字帖,是有記錄的關於《千字文》的最早書法作品,也是現今存世最早的帝王書作。此帖是宋《淳化閣帖》第一帖,書體為章草。見宋《淳化閣帖》(蘭州肅府本殘本)


晉武帝司馬炎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晉元帝司馬睿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晉元帝 《安軍帖》

晉元帝司馬睿《安軍帖》。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東晉的書法在歷史上非常耀眼,晉書、唐詩、宋詞是中國古文化的三座巔峰,成就最高。此帖全篇連綿的線條,流暢的走筆。點畫有輕有重,筆勢大開大合,這已是成熟的今草書體,呈顯現出當時的書法風氣。


梁武帝蕭衍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梁武帝 草書

梁武帝蕭衍草書。蕭衍是南北朝時梁朝的建立者。梁武帝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在古代善書的帝王中排上前幾位。即使拋卻他的帝王身份,以一個書法家的標準來評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觀之處。梁武帝還留下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等書法理論著作。


魏武帝曹操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曹操隸書

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詩寫得好,在書法上也有獨到的成就。


宋明帝劉彧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宋明帝 《鄭修容帖》

宋明帝劉彧《鄭修容帖》。宋明帝劉彧,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史載劉彧個性寬和仁慈,儀容端雅,喜好文學。即位後雖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將士效忠不貳。然而晚年好猜忌,對待皇族及侍臣動輒殘忍刑戮;國家連年征伐,國庫空虛,而劉彧卻奢侈無度,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劉宋國運自此衰敗。


隋文帝楊堅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楊堅書法

隋文帝楊堅,隋代開國皇帝,他建立的隋朝統一了已經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文帝精通書法。用筆靈動,格調高古,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頗有魏晉風範。“無須故作驚人筆,寫得性靈品字高”,這一作品蕭散流落,就好比一群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的高士。

唐高宗李治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鶺鴒頌》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寫起來隸書、草書、飛白書、楷書都很得心應手。


武則天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武則天《昇仙太子碑》

一代女皇武則天,多才多藝,不僅精通史籍詩文,還精於書法,尤其擅長飛白書和行草書。她把大臣名字以飛白書寫出來賞賜給他們,受到臣子追捧。她的書法造詣不輸唐朝任何一位帝王。


唐玄宗李隆基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李隆基《石臺孝經》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達到鼎盛,李隆基也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稱其:“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


南唐後主李煜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李煜行草墨跡

南唐後主李煜,雖然皇帝當的有點窩囊,但他的詞確實是帝王中最好的。除了詞外,書畫也相當有名,只可惜大部分都被他燒了,留下來的太少。他的書法別具一格,叫金錯刀體,這種書法在南唐非常有名,不過傳世太少,後來基本沒人練了。


宋徽宗趙佶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趙佶書法

宋徽宗趙佶的書法在帝王裡絕對是無人能及,他的楷書,草書,甚至是花鳥畫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佼佼者。除宋徽宗外,沒有一個帝王能跟二王、顏真卿等人相提並論,他是真正的書法大家。


宋高宗趙構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趙構《賜岳飛批卷》

書法中有“二王”,在帝王中,父子都是書法大家的只有“二趙”了,即趙佶和趙構,作為宋徽宗的兒子,趙構的書法造詣也相當高,不過由於政治上的昏庸一直被人唾罵,書法也跟他爹有一定差距,所以一直不是那麼響亮。


宋孝宗趙昚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趙昚《草書後赤壁賦》

宋孝宗趙昚(shèn),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書法學宋高宗,自稱“無他嗜好,或得暇,惟讀書寫字為娛”。趙昚書法很好,《書史會要》稱其“書有家庭法度”。


宋光宗趙惇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趙惇《五言聯團扇》

受祖上文風影響,宋光宗趙惇的字也不差,寫得很端正。


宋理宗趙昀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趙昀《枝上詩團扇》

宋理宗趙昀(yún)的書法,打破幾代沿襲宋高宗書體的傳統,其草書,用筆尖利,氣格高邁,自成一家。


明太祖朱元璋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朱元璋《大軍帖》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軍事才能突出,但他的書法也獨具特色。康有為評價:“明太祖書雄強無敵,惟筆畫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跟趙佶比還是差了不少。


明宣宗朱瞻基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朱瞻基書法

明宣宗朱瞻基不僅是治國能手,也在繪畫、書法上獨樹一格,有“宣德宸翰”美譽。


明思宗朱由檢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崇禎書法

不知道為什麼,亡國的皇帝往往在其它方面有特長。明思宗朱由檢(崇禎)這個亡國之君的書法在整個明朝皇帝裡應該是最好的,就算放到明朝的書法家裡也能排在前列。


清世祖福臨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福臨書法

順治帝福臨《行書論桐文》。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新興的滿清統治穩定了基業,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清聖祖康熙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康熙書法

康熙是一個偉大的皇帝,殺鰲拜,滅三番,平臺灣,幹掉葛爾丹,擊敗沙皇,他的功績和魄力在帝王裡是數一數二的。殊不知,他的書法成就也非常高,他平生最愛董其昌,寫字也基本上是董的風格。


清世宗雍正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雍正書法

雍正是康熙第四子,也是一位好皇帝,他勵精圖治,讓大清朝又強大了一百年。雍正擅長漢文書法,以行書和草書最佳,滿文書法也很嫻熟精湛。


清高宗乾隆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乾隆書法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開國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本人很推崇趙孟頫的書法,經常臨摹學習。不過,他有個愛好,每遊覽一處名勝,便題字作詩,刻石立碑。所以,他的墨跡流傳下來較多。


清德宗光緒帝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光緒書法

光緒皇帝的書法頗有銳氣,雄強厚重而精神挺動,書寫時起筆、運筆、收筆皆有法度。光緒皇帝起意維新變法,想要改變國勢積弱的狀態,然終遭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勢力的竭力反對,光緒帝被幽禁,變法失敗,滿清也因此錯過了一次變革發展的良機。


宣統皇帝溥儀

古代帝王書法手跡,或許可以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震撼

溥儀書法

宣統皇帝《行楷八言聯》。愛新覺羅·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書法是有功底的,曾任偽滿宮內府大臣的沈瑞麟在《皇上乾德恭記》一文中寫道:“上善書法,日必臨摹古帖與列聖御筆。“

看歷代皇帝,權力至高無上,才華也是各有千秋,在這些帝王中,書法也是各有特色,你認為誰是書中王者,誰能摘得桂冠呢?

有人說,歷代皇帝中,書法最好的應該是宋徽宗趙佶,因為他獨創了一種字體--瘦金體。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

有人說,我國清朝的帝王十分重視書法藝術,清朝歷代帝、後及王室成員幾乎都擅長書畫。清初,內務府開辦“如意館”,培養書畫人才,書畫藝術同時也成為皇室成員的家傳,數百年來,已形成了清逸典雅、雍容華貴的獨特風格。因此,清帝王的書法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當然,書法好壞因標準不一,角度不一,欣賞水平不一以及年代跨度太大,評出的結果肯定也不一。筆者個人喜歡雍正帝的書法,楷行草樣樣精通,中鋒老辣,靈動流暢,骨肉清勁,意韻盎然。

話說回來,皇帝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政治上的縱橫開闔,外交上的唇槍舌劍,還要防政敵突施冷箭,這文治武功都不能白給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