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泉城|城市建設,讓平陰更美好

如果你長期生活在平陰,你會發現近些年來,平陰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潔淨如新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樓宇、四通八達的交通、流光溢彩的夜景、綠意盎然的街區、安居宜居的村鎮……

隨著時間的腳步行走至今,平陰對於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面貌“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為了推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平陰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棚改舊改、城市水系治理、老舊住宅小區整治、城市綠化、城市亮化、拆違拆臨、村鎮建設等方面不斷髮力,讓平陰人民生活的這座家園變得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路寬了、綠多了、城美了,心裡感覺舒坦了。”一位晚間在改造完工的青龍路散步的市民感慨地說。

打造城市空間新格局

平陰這座“天下玫城”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作為城市工作的根本要求,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繪就了一幅日新月異的城市畫卷。

現代泉城|城市建設,讓平陰更美好

漫步平陰,主城區改造提升的號角已吹響。近1萬戶、100餘萬平方米棚戶區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支持棚戶區改造的機遇,加快推進實施,致力於讓老城的業態活起來,讓老城的居民富起來,讓老城的經濟繁榮起來。

而在錦東新區、東部新城、雲翠新區建設上,平陰依據各區的功能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其中,錦東新區立足行政辦公、文教衛生、商業流通、群眾居住定位打造;東部產業新城立足高新產業及現代物流聚集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產城融合示範區的定位打造;雲翠新區立足健康養老產業區、創新產業集聚區、和諧生態宜居區的定位打造。

新區建設與主城區改造“一同發力”,不僅展現了現代文明的成果,為主城區改造提升創造了空間,也促進了新老城區均衡發展,提升了平陰的整體形象。

綜合治理擦亮城市名片

在平陰,不經意間抬頭,你會發現,藍天白雲的天數多了,空中原本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蜘蛛網”不見了;雨天行走在路上,你會發現,“斷頭路”沒有了,“小水坑”沒有了,“雨天一身泥”的尷尬也沒有了……這一系列變化正是平陰堅持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三精”要求,通過實施“十大工程”綜合治理結出的碩果。

現代泉城|城市建設,讓平陰更美好

民生之事無小事。今年,平陰將啟動錦東人防商城建設,啟動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建設4處移動公廁,2處垃圾中轉站,方便群眾生活;完成39個老舊住宅小區整治,完善硬化、綠化、亮化、環衛、管網、安防等配套設施,推進小區停車位建設,緩解居民停車難問題。同時,爭取5月底前完成架空線杆弱線入地, 6月底前完成18個列入老舊小區整治改造計劃的弱電線路管道鋪設及穿線工作;完成220國道、工業園區核心區105國道以南、縣城背街小巷等道路770盞路燈安裝任務,繼續推進樓體亮化,扮靚縣城夜景。

路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氣神。在城市路網體系上,平陰將加快構建快速高效的對外交通、暢通快捷的內部交通、人性智能的靜態交通,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重點完成青龍路中段、玫瑰路、南門路中段改造,實施育英街西延,適時啟動東外環道路建設。除了“路網”建設,平陰還將在地下“管網”上統籌配置資源,堅持更高標準,具備長遠眼光來建設地下管網,嚴防城市建設“後遺症”。

營造望山掬水的生態環境

推窗滿眼綠,出門進公園。近年來,平陰充分利用縣城有山有水的自然資源優勢,做好“山、水”文章,以綠色發展為主題著力打造望山掬水的生態環境,真正把平陰建成“山水園林城、泉城後花園”。

現代泉城|城市建設,讓平陰更美好

2017年,平陰啟動了總投資26億元的錦水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這是平陰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影響最大的民生工程。該項目計劃分3年實施,在全部工程完工後,將達到“河暢、水清、景美”的效果,讓錦水河不僅是一條排洪河道,更成為一條城市風景帶、一個天然的河道公園。今年,平陰將重點實施錦水河東支下游段、溼地公園、雲翠湖、青龍河等十項工程。

在城市水系治理過程中,平陰今年還計劃完成安城、東阿兩個汙水處理廠建設,同時加快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儘快展現“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體”的特色空間格局。

除了做好“水”文章,平陰還不遺餘力做足“山”文章。2017年,平陰修復破損山體30座,栽植楊柏槐等樹木10萬棵,建成大寨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打造青山景觀。今年將啟動文筆山、堂屋山、五鳳山等縣城周邊山體公益公園建設。

生態是城市的底色。為了給生活於此的人們營造一個宜居的生態環境,平陰還進一步推進綠化美化,在規劃上注重對城市綠地的保護,在建設上加大城市綠化的力度,建設生態林帶、公園廣場。同時,在城市主次幹道兩側,建設一批生態廊道;在城區閒置及拆違拆臨空地,加快“空轉綠”,讓城市更多地見綠顯綠、充滿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