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中,为什么不让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弹盾?

亚亚X

即使给第一批士兵配备防弹钢板也不能有效降低士兵的伤亡。



首先,盟军的登陆艇由于还要回去运载后续的部队进行登陆,所以并不是直接抢滩到海滩上,而是在海滩附近便开始卸载步兵然后返航。如此盟军士兵必须要冲过一段1米深的水域。本来登陆的士兵就已经额外背负了许多进攻德军坚固工事用的迫击炮炮弹、TNT等武器,加上自身的武器装备负重数十公斤,已经非常行动不便。从《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可看出有许多士兵由于登陆艇停的距离海滩过远,士兵们掉入深达数米的海域,最终由于过重的负载而淹死。假使让这些步兵再一人抱一个钢板,淌在水里冲锋,打死他也跑不动啊,反而造成拥挤让后面的士兵也慢了下来,成为德军机枪的活靶子。事实上任何防御都是徒劳的,唯一的机会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躲到德军海滩上的障碍物附近。


德军在对付盟军步兵登陆的主要武器就是MG-42重机枪和迫击炮,而重机枪的威力可不是一般步枪和冲锋枪可比的。其使用的全威力步枪弹穿透力很强,更不用说使用全金属被甲弹了。盟军士兵用1公分左右的钢板根本无法防御重机枪的射击,一样被击穿的命,而太厚的钢板又携带不了。

所以携带防弹钢板并不会减少盟军士兵的伤亡,反而有可能增加盟军的损失。在抢滩登陆中最重要的还是速度,尽可能的减少冲击距离和时间才能有效的降低伤亡!


小小狼王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使用最多的登陆舰型号是LCM-3型,这种登陆舰采用下翻式舱门,当登陆舰抵滩后舱门向下翻折展开,舰上士兵以舱门为踏板,便于越过浅滩沼泽,迅速占领滩涂阵地。但是,这款舱门的设计弊端是缺乏对搭载士兵的必要防护,舱门下翻开启的一瞬间,往往是守岛敌军防御火力最为猛烈之际,对即将抢滩上陆的士兵,尤其是对第一波登陆兵构成了极大的生存威胁。针对登陆舰舱门的设计缺陷,给第一波士兵配备防弹盾牌,不失为减少伤亡的有效办法。然而在实际作战中,盟军却并没有采用这种做法。

图示:诺曼底登陆中,盟军使用的LCM-3型登陆舰

  慕什塔戈认为,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盟军第一波士兵不使用防弹盾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防护效果欠佳。对于第一波登陆兵来说,最大的生存威胁不是德军的MG-42机枪火力,而是来自于德军永备工事内的203毫米岸防炮,以及移动布防的88毫米高炮,倘若盟军登陆舰被这些重火器发射的炮弹击中,全舰士兵的生命都将危在旦夕;防弹盾牌在这些重火器面前,无异是螳臂挡车。即将对于德军机枪火力,这些防弹盾牌也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且不说手持盾牌的士兵能否抵住机枪子弹的强大撞击力,就是击中盾牌后产生的跳弹也会造成盟军士兵的群死群伤。

图示:德军在奥马哈海滩构筑的岸防炮发射掩体

  二是不利于快速抢滩。登陆兵迅速抢滩并占领滩头阵地,是完成登陆作战任务的关键,所以登陆舰抵滩后,全体士兵应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向滩涂纵深地域冲击,以分散队形减少伤亡,同时占据有利地形,抗击守岛敌军的反击。如果首先想到的是防护问题,将大大降低部队占领滩头阵地的行动速度,短时间内产生更大的伤亡。

图示:德军在抗登陆作战中,用88毫米高炮实施平射

  三是不便于携行运输。由于受到材料技术水平的制约,二战时期的防弹盾牌不可能采用碳纤维、凯夫拉等轻质材料,基本以钢板为主要材料加工而成,那么其重量将至少达到10-30公斤。如果第一波士兵人手一面防弹盾牌,将极大地挑战盟军登陆舰的装载能力,挑战的结果只能是减少乘载人数,而这样做,必然导致首波登陆作战能力的削弱。此外,登陆士兵大都使用需双手持握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如果再腾出一只手持握防弹盾牌,将无法完成行进间射击,必然造成战斗力的下降。

图示:盟军士兵抢滩登陆


慕什塔戈

诺曼底登陆只有百分之二十是被枪击打死的!电影和电视剧普遍都削弱了大炮的作用!一门88炮的榴弹炮落下来,半个足球场里的人都得死!哪里向电影里演的炮弹在身后落下主角一爬下啥事都没有!能留全尸其实就不错了!而手持盾牌表面是争强了防御,但是目标变得更大了,移动更加缓慢,而且还削弱了攻击力!更是对面炮兵所喜欢的!


库德加尔

开舱门就是一米深的海水!你手持四十斤重的钢盾牌,身上挂着四十斤重的步枪、弹药、手榴弹、钢盔、干粮、急救包、防毒面具、工兵锹、刺刀、水壶、饭盒外加一本圣经,跳到一米深的海水里还能站起来?


银河

这是集团军作战,不是街头反恐.战场上各种轻重武器应有尽有,而且如果前面有个拿盾牌挡子弹的,冲锋的士兵面对枪林弹雨的很容易鬼使神差的聚集在盾牌后面,然后一发炮弹过来就再见一大片


悟空好性感豹纹加钢管57377818

假如诺曼底登陆是在发生在古代,那么无论是第一波士兵,还是第二波士兵,都是要配备盾牌的,在古代战场,那时候没有重机枪,没有重炮,能够有效进行远程击杀的,大概只有弓箭。

因此配备盾牌,可以有效降低伤亡,即便是对面万箭齐发,这边使用盾牌,基本上就可以降低百分之70的伤亡,假如防守方使用抛石机,或者抛掷火球,那么使用盾牌列阵,基本上也可以降低百分之50的伤亡,也就意味着,有生力量,始终能够达到百分之50以上。

更何况,古代战争中,弓箭和抛石机,精准度实在太差,即便是向一艘登陆船发射大规模的弓箭,也不能保证有效的杀伤,因为只要在靠近滩头的地带,大家迅速弃船,这种密集的弓箭,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在于,在船上的士兵,也是可以放箭的,除非敌方的弓箭射程显著较长,不然的话,就会引发两方的箭阵对决,最后防守的一方不一定占便宜。所以在古代战场上,大规模的战争,都是在敌人上岸后,才进行对决,基本上没有阻止敌军登陆的肯能性。原因也很简单,那就在于,无论是多么严密的防守体系,登陆一方的的战斗力都能保持在百分之50以上。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防守一方的兵力有5000人,进攻一方的兵力有3000人,从数字上看,防守一方一定占有优势对吧?其实不一定。因为防守一方的5000人里面,不可能都是弓箭手,否则地方一上岸,自己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因此,大概能形成远程打击战斗力的,不超过1000人,但是远程打击的效率,即便是百分之50的输出,充其量也只能杀伤500人,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输出能达到百分之20就算及格了,顶多也就能杀伤200人。在这种局面下,有2500-2800人规模的敌军冲上来,最后防守一方的1000远程输出,基本上就废了,剩下的事,就轮到了4000防守的兵力对阵2800进攻方的兵力。这也就意味着,最终的战场,依然是在登陆后,而不是阻止敌人登陆。

但是到了二战时期,防守一方的力量大大加强,有着密集的火力输出,还有炮火支援,即便是只有1000人的防守部队,其输出能力恐怕也能达到5000人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双方的重点,就在于登陆和反登陆,而不是登陆后的大战,这个反而显得不重要了,因为登陆后,进攻一方的重火力也上来了,还有多大抵抗价值?

因此,防守一方,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能阻止对方的登陆,那就是不计一切代价,把第一波登陆的士兵给打退,然后用火力压制逼迫第二波和第三波无法靠近,后续的船只也无法靠近,重火力也上不来,尤其是坦克上不来,基本上就能阻止大规模登陆。有人说可以用军舰大炮轰炸登陆地点啊,可问题是暗堡怎么办?如果暗堡不能清除,登陆一方随时可能被打退,最后伤亡会更大。

所以战役的重点,就是第一波登陆的士兵,需要迅速拿下滩头阵地,让后续的兵力可以过来,尤其是坦克登陆滩头,防守一方基本上就是注定失败了。假如使用盾牌,就会造成很多麻烦,行动不便是主要原因,再就是,有盾牌,也不能有效降低伤亡率,反而影响作战能力,倒不如直接没有盾牌,利用突击的方式,只要抗住对方百分之50的输出,就依然可以夺取阵地。

当然了,这是在对方只有重机枪和大炮的情况下,如果装甲集群就在登陆地附近埋伏,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图维坦

诺曼底登陆一共有五大海滩,美军负责犹他海滩(Utah beach)和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英军及加拿大军负责金海滩(gold beach),朱诺海滩(juno beach),剑海滩(sword beach)。

电影里面展示的都是奥马哈海滩。这是最惨的一个海滩。并不是每个海滩的登陆舰都被德军机枪正面扫射。在登陆之前,舰炮把不少的防御工事都端了。


chouc蝙蝠侠

首先看看防护盾是个什么东东

嗯没错,就是这个,尺寸估计长1.2~1.5米,宽0.5米吧(正常人体肩宽就是50厘米),如果是凯夫拉纤维层估计重量会轻一点,不过这个尺寸的话估计也得有个5斤吧,可是二战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材料,所以只能是钢板制成。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呢?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物资携带量上看。
德军的制式武器MP40的穿透力没找到公开数据,但是以我军95式自动步枪公开的数据来看,95在6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3毫米厚的冷轧钢板后继续穿透14厘米厚的松木板;而在300距离上可以轻松穿透10毫米厚的冷轧钢板!多么惊人的穿透力。虽然那个年代的弹药技术没有现在好,但是当时的条件来说,想单兵都拿个盾牌抢滩登陆,防护力必须足够可靠吧,不然浪费这个钱这个体力干嘛?所以防护盾至少也得5毫米,加上这么大的一个尺寸,那这个防护盾的重量可想而知,至少得有个10斤。本来单兵抢滩登陆就需要携带大量弹药,加上给养物资(水壶、基本生活用品被褥等、)加上有的士兵还要协力搬运重火力武器(迫击炮等),给抢滩登陆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要知道抢滩登陆,将就一个快,本来就是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慢腾腾的只有被打的份了。

第二,从战场规模上看。我们从《拯救大兵瑞恩》剧照中可以看出

当时的海滩上除了各种障碍物,基本上就是一片开阔地,敌在暗我在明,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出,敌人布置了许多暗堡,居高临下射击盟军,还有重炮。所以,拿着这个防护盾,笨重不说,还基本上没啥大用,而且敌人的重机枪猛烈射击,估计也抵挡不住。

所以综合来看,带着防护盾抢滩登陆是不需要而且不明智的选择,只会带来迟滞行动加大伤亡的结果。


战马一号

当时欧洲战场正面并不像中国敌后战场,而且整个防守公式做的非常好,以重武器为主,火力网交叉。

防爆盾牌起不到有效防护作用,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来看,能做出防爆盾牌应该不轻。怀疑一个人能不能抬动。除了渡海船只能把兵源线顶到水线前,不然都是沉底货。

再有,防爆盾牌无法防止从上方打下来的弹药,比如空爆弹,还有重机枪的投射。


老来得子的兜兜爸

使用防弹盾的想法很好,但是实用性不大。

首先,在二战时期,由于材料科学并不发达,因此用来做防弹盾的材料一般都只能采用钢制,但是使用钢制的盾牌有很多缺点:

1、那就是重。

二战时期,不说炮弹威力,单单说普通的机枪子弹威力都是很大的,比如现代的7.62毫米AK47步枪子弹,可以在100米以内轻易的击穿6毫米以上的钢板。

那么二战时期想要防御住同等威力的7.62毫米机枪子弹,防弹钢板就必须超过6毫米以上。

假设一名士兵拿一块1.5米X1.0米X6毫米厚钢板,这样一块厚度的钢板,重量一般在35KG左右,由于每个登陆艇载重量有限,如果每个人都携带这样重量的防弹板,就会导致登陆艇带人数量严重下降。

同时,由于登陆士兵要全副武装,本身负重就比较大,这个时候还要带一块35KG的防弹钢板,会导致战士因为负重太大,走不了多远就会精疲力尽,无法再继续作战。

2、不利于士兵抢滩队形的展开。

由于每一块防弹钢板都有几十公斤重,因此士兵在携带这么重的东西移动的时候,其移动速度必然严重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抢滩阵型的展开。

所以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士兵要迅速移动,进行横向展开,快速占领敌军阵地。携带防弹钢板在此时显得毫无意义。

人都是有畏死心理的,因此在遭受攻击的时候,会本能地躲到安全的地方借以求生,所以当士兵携带防弹钢板时,就会不自觉地蜷缩在防弹板后面,畏畏缩缩,不敢前进,这样的话反而还会让士兵因为很慢的移动速度,而变成敌人的靶子,会被机枪一一“点名”。

所以,二战时期在抢滩时使用防弹盾,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战术行为。不仅仅不利于抢滩登陆的推进,而且还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伤亡,因此是非常没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