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谁呢?史书中有把大禹作为夏朝的第一位统治者,称大禹为夏禹。现在的主流观点把大禹的儿子启作为夏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尧、舜通过“禅让”这种方式将王位传递下去。大禹晚年也不例外,按照禅让的传统将皋陶指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惜皋陶没那福气,死在大禹的前面。大禹又选择皋陶的儿子伯益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伯益身强力壮,大禹去世的时候他还健在,既然如此,为什么最终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并建立夏朝呢?

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史书上记载,伯益辅佐大禹的时间很短,并没有拿出像样的成绩,等到他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的诸侯没有拥戴他的,说道:“禹帝的儿子启才是我们的君主!”诸侯纷纷离伯益而去,投奔到启的帐下,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天下的统治者。但是有的史书上说,大禹根本就不想把王位禅让给伯益,而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但是迫于传统的压力又不得不把禅让这场大戏演下去。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地抢班夺权,他暗中培植启的势力。伯益继承王位之后,深深感受到启对他的威胁,时时刻刻防范着启,甚至一度将启囚禁,但是他终究无法和早已羽翼丰满的启相抗衡,最终被启赶下王位。所以,有人说大禹名义上将王位让给伯益,实际上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启“自取之”。我们现在无法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不论过程如何,结果都是一样,启最终登上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帝王。

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启废止禅让制,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屈从于他的淫威。一个被称为有扈(hù)氏的部族对启的这种作法极为愤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启。有扈氏敢当这个出头之鸟,反对实力强大的启,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实力”。相传在大禹时代,有扈氏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大禹费尽千辛万苦才征服它。虽然被禹打败,这个部族在大禹执政的年代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对于这样一个不服从管理的部族,启采取的解决办法就一个字:打!很快,双方军队在甘这个地方短兵相接。

战争一打起来,启就发现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一些原本臣服于夏的诸侯竟然加入到有扈氏的队伍,共同讨伐夏国,还有一些诸侯站在一旁隔山观虎斗,等着坐收渔人之利。最终他没有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大败而归。

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启被有扈氏打败之后,他手下的将领不服气,纷纷请命再次出兵与有扈氏决一死战。启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自己废除禅让制让一些诸侯心中不快,与他离心离德,他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评,对将士说道:“我们土地辽阔、兵多将广,却被有扈氏打败,这全是因为我的德行浅薄,无法获得强大的支持啊!”

战败之后,启开始收买人心。他每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连欣赏音乐的心思都没有,他命令自己的子女不得锦衣玉食,还带头礼待亲属、尊敬长辈,到处招募贤能才俊,拉拢诸侯,一时间天下归心。

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启认为时机成熟,大举进兵讨伐有扈氏。为鼓舞士气,临战之前,启向全军郑重地作出一项承诺,史书上称之为《甘誓》,大意如下:“统率六军的人们,有扈氏逆天而行,上天派我带领你们惩罚他们。左面的战士不去攻击左面的敌人、右面的战士不去攻击右面的敌人、驾车的人驾驭(jià yù)不好战马,这都是不执行上天的命令。你们执行上天的命令,胜利之后我会在祖宗面前奖赏你们;你们若是不执行上天的命令,我不但要在神灵面前杀死你们,还要株连你们的家人,把他们变成奴隶!”

这一次,有扈氏不是启的对手,灭亡于启的铁蹄之下。其他对启不满的诸侯,看到有扈氏的下场,纷纷归顺、臣服于启,再不敢有反叛之心。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为“甘之战”。

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发生在何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

平定天下之后,启建造一座钧台,举行隆重的开国典礼,大宴天下诸侯,以向天下表明这王位自此以后就是他们家族的私有财产,不再以“禅让”的方式转让给外人。所以,王位编制之外的人想要坐上这个位置,就只有一条路:抢夺!中华五千年皇朝史中,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钧台也叫“夏台”,钧台之享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