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不能对孩子生气的人,你们可能是“假”的父母!

文|安羽心理咨询

也许凡是关心子女的人,都无法逃避愤怒。

为人父母,在责备孩子的时候,很难不生气。而生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愤怒。

既然难有不愤怒的父母,那么是否应该对孩子的过错表达愤怒呢?如果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角度来看,我想是需要的,或许这也是孩子一生当中难逃的课题。

那些说不能对孩子生气的人,你们可能是“假”的父母!

“打是疼骂是爱”这话粗,但理却不糟。因为如果父母对孩子所有的行为动作不管不问,统统忍耐不发作的话,也许孩子体验到的并不是父母对他的爱,而是淡漠。就像是一个孩子千方百计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但父母只是面无表情不做任何回应,孩子的感觉估计只会觉得他不重要,他的父母一点儿也不在意他。

但过犹不及,责备和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得掌握好分寸,不然只会让孩子又落入极端的体验,那也不是爱,那是恨。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对其恨之入骨,他也许真的不该来此一遭,他是不被接受和不被爱的。

所以愤怒可以有,但要用之得当。因为愤怒是一种代价颇高甚至危险的情感,父母可以对孩子发怒,但不能任凭你的情绪宣泄,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而你的目的也不是发泄情绪,而是以此让你的孩子明白——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那些说不能对孩子生气的人,你们可能是“假”的父母!

如此你发泄愤怒的目的就在于松弛自己因焦虑担心而引起的紧张感,让孩子产生内心的自省,但同时又不至于让孩子收到伤害,留下阴影。所以,父母对孩子生气或者表达怒气的时候,要掌握好分寸。以便达到既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意图传达给孩子,又不至于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敌对情绪。

听起来并不容易,但依然有法可循,父母们可以依据如下的方法来进行。

父母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状况层出不穷,你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怒火中烧,想要大发雷霆。所以趁着还没起风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

1、孩子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发怒。

2、我们有权发怒。发怒并不能表明我是一个无能的人。

3、我们有权在安全的范围内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且这种表达不会伤害到孩子的人格。

随后,我们会遇到必须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辨别和判断自己的情绪强度,并对孩子警告说:

“我生气了。”

“我心里不高兴。”

如果这样说不能制止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可以逐步增加语气的强度来表达我们的愤怒:

“我很生气了。”

“我冒火了!”

往往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说明便可以压制住孩子了。

但有时候这么做还不行,这时,我们便必须进行到最后一步,清楚地说明我们愤怒的由来和感受

“我一看到你脏衣服鞋子乱丢就生气,忍不住要发脾气。我真想打开窗子,把你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楼下去。”

上面的方式既能够让父母表达了自己愤怒的感受,又不至于引发伤害的后果。而孩子们也可以找到其中的界限,了解到那些愤怒是安全的,而那些愤怒则可能带来恶果。于此,他们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那些说不能对孩子生气的人,你们可能是“假”的父母!

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对象是针对幼儿期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探索信任和真实感。所以如果妈妈因为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而不高兴的话,就应该把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传达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从而了解到,原来这件事妈妈不喜欢啊。最后去了解到哪些行为是自己不能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