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提起沈從文,你會想到什麼?

我國著名作家學者?

湖南鳳凰的“金鳳凰”?

小學學歷卻差點獲得諾貝爾獎?

一支禿筆闖天下的北漂青年?

詩意淳樸的《邊城》翠翠?

與張兆和的浪漫師生戀?

......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可回望沈從文的一生,從一個邊城少年,到一個著名作家,再到一個被邊緣、被遺忘的文物研究者,除了上述偏較樂觀的個人標籤,“不容於時代的思信悲劇”也應當是他大鳴大放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那麼今天,5月10日,在沈從文去世30 週年的紀念日,我們就一起來談談沈老先生後半生裡,那些戰戰兢兢、謹小慎微地站在現實社會對立面的衰頹時刻。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被圍攻

1946年8月,沈從文一個人從上海乘飛機回到北平,就任北大教職。同年,他發表作品近四十篇,有少數是重刊。

在這些文章中,最受矚目的是《從現實學習》,11月3日、10日《大公報·星期文藝》天津版和上海版同時刊出,可緊隨而來的,卻是異常激烈的批判。

文章正文前有一小段引言:“近年來常有人說我不懂‘現實’,追求‘抽象’,勇氣雖若熱烈實無邊際。在楊墨並進時代,不免近於無所歸依,因之落伍。這個結論不錯,平常而自然。極不幸即我所明白的現實,和從溫室中培養長大的知識分子所明白的全不一樣,和另一種出身小城市自以為是屬於工農分子明白的也不一樣,所以不僅目下和一般人所謂現實脫節,即追求抽象方式,恐亦不免和其他方面脫節了。”

這算是被圍攻的緣起了。不過,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在於,沈從文筆下那些不容於時代的“思”與“信”。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相信讀過《邊城》,或正在參與《邊城》共讀的小夥伴們應該發現了,沈從文,這位從湘西鳳凰飛出來的“金鳳凰”最關注的是文學作品對“優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的描寫:

無論是湘西旅程中的舵手水手,還是吊腳樓河街上的娼女浪客,他們吃酒吃肉、大聲玩鬧,嬉笑怒罵中透出的是最野性的自然和單純。

因而,當“政治開始介入文學”的歷史大變局到來之時,沈從文幾乎是沉痛地批判了“政治”、“時代”之流對人性寫作的侵蝕:

“卻明白一個國家真正的進步,實奠基於吃政治飯的越來越少,而知識和理性的完全抬頭”。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可這一觀念,卻遭到了當時文學界的極大反對。1948年11月,在一場名為“今日文學的方向”座談會上,沈從文又一次因為“文學與政治限制”的問題引起了激烈的辯斥:

馮至說,“既然要在路上走,就得看紅綠燈。”沈從文道,“也許有人以為不要紅綠燈,走得更好呢?”

廢名則說,“文學變了。歐戰以前的文學家確能推動社會,如俄國的小說家們。現在不同了,看見紅燈,不讓你走,就不走了!”

沈從文又回應道,“我的意思是,文學是否在接受政治的影響以外,還可以修正政治,是否只是單方面的守規矩而已?”

一夜之間,“汙衊”、“反動”、“犯罪”成口誅筆伐之勢向沈從文砸來,他本能地想要反抗,卻只能在一波又一波的圍攻浪潮中頹然廢言。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擱筆轉行

不得不承認,那個崇尚領袖、打壓思想的時代,讓習慣獨立思考的沈從文感到無所適從:

“二十年三十年統統由一個‘思’字出發,此時卻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這是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1934年,沈從文回鄉拍攝的鳳凰虹橋。

1948年,在猛烈的、鋪天卷地的批判聲浪中,沈從文被踢出北大,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大教授被髮配到了“邊緣化”的歷史博物館當講解員。

作家“失去”了寫作的權利,就像美食家失去了味覺一般,本就足以令人崩潰。而更加殘酷的一個現實是,批判到現在為止還遠沒有結束。

“文革”十年浩劫,沈從文重又被罰被批鬥:

造反派要求他胸貼標語“打倒反動文人沈從文”,遊街批鬥;造反派要求他打掃歷史博物館的男廁女廁;再然後,造反派又將他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開荒種田,壘屋蓋房。

據說後來,沈從文在接受雜誌社的採訪時,被問起“文革”的事情,慨然說到,“在‘文革’裡我最大的功勞是掃廁所,特別是女廁所,我打掃得可乾淨了。”

什麼話都不說,就是不停地哭,鼻涕眼淚滿臉地大哭。妻子張兆和只有像哄小孩子一樣,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能讓他安靜下來。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謹小慎微

“好好工作吧,不明白的事沉默對待,可少錯誤。工作多擔負些,向(好的)解放軍學習看齊。向優秀黨員(真正優秀的)和同志看齊,即可望提高而少出意外。謙虛謹慎不怕多,不宜忘。”

“希望你凡事謹慎,多學習,也多聽群眾意見,見名譽就讓,見困難就幫,能把握大處,就可以少讓媽媽擔心。”

這是沈從文寫給長子沈龍朱和次子沈虎雛信裡的話。可這短短2段話,卻明顯包含著老人在經歷了驚濤駭浪年月之後衍化出的戰戰兢兢與謹小慎微。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沈從文繪

1974年2月,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寫了一封長信,推心置腹地講述自己在新中國的生存方式。令人意外的是,信中的他否定了自己過去的創作,認為進行文物研究才有價值:

“而取得的進展,卻又顯明比過去寫點不三不四的小說,對國家有現實意義。”

1988年4月,在聽說凌宇要參與籌備“國際性的沈從文研究學術研討會”後,沈從文極力阻止,已經好幾日無法寫字的他勉強握筆,焦急而費力地寫了一封短信:

“你目下的打算,萬萬走不通,希望即此放下痴心妄想。你只知道自己,全部明白外面事情之複雜。你全不明白我一生,都不想出名,我才能在風雨飄搖中,活到如今,不至於倒下。”

“你不要因為寫了幾個冊子,成為名人,就忘了社會。社會既不讓我露面,是應當的,總有道理的。”

“......寫幾本書算什麼了不起,何況總的來說,因各種理由,我還不算畢業,那值得誇張。我目前已做到少為人知而達到忘我境界。以我的情形,所得已多。並不想和人爭得失。能不至於出事故,就很不錯了。”

你看啊,經過幾十年的打壓改造,自由主義作家沈從文徹底顛覆了自己,成為馴順的革命一兵。此後,“個人渺小”,“犧牲一己,成全一切”,成為他的座右銘。

“竟然在內心深處獲得了一份可笑的崇高感。”(沈從文)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有人說,沈老先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雖然失寵於時代卻贏得了歷史。

可在博庫君看來,“贏得了歷史”又有何用?一個曾經意氣倔強、自視甚高的大作家,在後半生卻宛如變了一個人——膽怯、羸弱和謙卑。“鄉下人”這匹“無從馴服的斑馬”,最後還是抵不過時代的強權而主動“扭曲”了。

如果歷史能夠重來一次,博庫君希望見到的是,那位在“邊城”裡擁有十足自然、十足野性的沈從文。

-END-

今日薦書

《沈從文作品精選》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這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日子,所見的人物,所聽的聲音,所嗅的氣味,也就是說我真真實實所受到的人生教育。”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

即可免費在線閱讀~

沈從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