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美國會幫印度嗎?

善於偽裝城府

嘿嘿,這個問題有意思,是呀,看美印這二年好得有似蜜調,真打起來,美國將如何因應呢?要在看印度對誰開戰,如果是巴基斯坦,兩國打起來半斤八兩差不多,印度縱然吃點虧,也是無礙的,美國人不一定就要出手,相反會做壁上觀,美印關係實質如此,從地緣戰略利益的根本上出發,美國也是不喜歡一個強大的印度的,這對其維護印度洋利益沒有任何好處,地緣戰略這一套,美國從來熟稔。如果有比印度更強者與之接戰,美國一定不希望印度的消亡,維持一個兩敗俱傷後的印度,才是美國所期望的,那麼此時的美國一定會明裡暗裡出手,一定不甘坐視不管的,這就是個人的整體判斷。

我們來看美印關係的實質,一個觀察點就是軍火銷售,現在的勢頭美國正由代俄羅斯之勢,像P-8、C-17這類頂尖級武器都已賣給印度,極具拉攏性質。另一個視點是兩國的軍事合作,演習不斷,軍演層級正代表國家關係程度的標示,美印向好也明矣。好是好,好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看軍火賣給印度的價格並不算低,簡直可以用敲骨吸髓來形容,從來美國銷售軍火目的並不單純,吸乾對方資金,並使之成為離不開的美國柺杖,形成美國軍火依賴,美對印軍火銷售正是如此。之於軍演,美印並非盟國,聯合程度並不深,拉攏意味甚濃。

印度是否徹底放棄不結盟政策,徹底倒進美國懷抱,還是值得觀察的。現在是互相利用階段,未來呢?不好說。


魂舞大漠

問題中說的“這個國家”我想大家都明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看看印度人和美國人的訴求分別是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目的。印度人不僅僅在商業上,在科學研究上很精明,而且在國際戰略上也有著印度商人精明的一面。這次在邊境上印度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看到有很多網友都覺得是受了美國人的收買,在給美國人當冤大頭來牽制中國,也有人認為印度想擴張領土,把本來沒有爭議的地方變成爭議地區。其實,在我看來這兩點說的都有點兒道理但都不完整,都很片面。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印度的所作所為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必這點應該大家是同意的。不知道有沒有人去仔細思考一下這件事情的蹊蹺之處,這次的事件是幾百名印度軍人帶著兩臺推土機進入中國境內100多米,去阻止咱們修路。換句話說,中國的路已經修到離邊境線只有100多米的地方了。那麼,

印度軍隊越境侵入到中國領土,就為阻止中國修這100多米的路嗎?都修到距離邊境一百多米的地方了,為什麼不早動手呢?

正像大家所說,美國等西方國家非常希望能拉攏印度來遏制中國,這是個公開的秘密。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全世界各國都明白,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沒有能力真正做到遏制中國,唯一一個在未來有潛力和中國抗衡的國家只有印度,而且這種潛力巨大,人口上可能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所以,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非常起勁兒得拉攏印度,希望印度跟中國走向對抗,這一點是個公開的秘密。

近些年,特別是2000年以後,美國和日本是實實在在給了印度非常多的好處。舉個例子,大家知道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事實上的有核國家。但是,您知道,不是你有核武器就是合法的有核國家。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才能成為合法的有核國家。伊朗、朝鮮都擁有了一定的核能力,但是都不是合法的有核國家。那什麼叫做合法呢?說白了,就是讓五大常任理事國能夠承認你加入有核國傢俱樂部,這樣才行,否則你就是非法擁核,會受到各種的制裁,甚至軍事打擊。而在這五大國當中,美國的態度最關鍵。

美國為了拉攏印度,在2006年第一個承認了印度的有核國家地位,不但不按世界規矩去制裁印度這個違規者,而且還跟印度簽署了美印民用核能協議,還給予印度很多經濟貿易優惠政策。反正是印度把美國人能給的好處,來者不拒,通通吃下去了。

當然了,拿了美國人這麼多好處,印度被英國人調教了那麼多年,是很懂事的,所以就不斷的告訴美國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讓美國感覺那印度天生就是跟我一夥的啊,天然就是盟友。其實,我要告訴您的是,公知們總告訴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您要知道,印度還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不信您去查印度憲法第42修正案,這份修正案把印度的國家性質從“主權的民主共和國”改成了“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看見沒有,這是印度憲法白紙黑字寫的,印度即是民主國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我還要告訴您,印度最大的政黨,也是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國大黨,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不僅如此,在印度的很多邦,印度共產黨幾十年來長期執政。

看到這兒,其實您也不難理解為啥從前蘇聯和美國都把印度當成自己的盟友了吧?

有人生動的比喻,印度的憲法就是個咖喱糊糊,像一坨漿糊一樣,你也分不清裡面到底是什麼。從這個憲法你就能看出印度人的精明,從冷戰期間就在兩大陣營之間來回佔便宜。所以,你美國人想讓我跟中國競爭甚至對抗,好啊,好處拿來,我先吃了,至於對抗競爭,我上下晃完左右晃,你也說不清楚我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雖然印度人很精明,現在碰上了美國來了一位商人總統,印度人明白絕對不好糊弄,不過這位商人總統能精得過印度人嗎?

你看看美國的大公司、大銀行裡有多少的印度裔的CEO,就明白怕特朗普大總統也未必是印度人的對手。所以我提醒您,注意一下,印度軍隊什麼時侯越境的?恰恰就是穆迪去美國訪問的時侯,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明擺著的事兒吧。印度人很懂商場的套路,以前的總統都是政治家,我揮舞著我那咖喱糊糊一樣的憲法,高喊幾句政治口號,那便宜就騙到手了,現在不一樣了,既然特朗普是商人,特別精明,不像從前的職業政治家,就喜歡講理想,講信念,那麼好糊弄,那我就動點兒真格的唄。接下來,你看那些表演,明明耍無賴跑人家家裡搗亂,也絕對不服軟,就是賴著不走。

還口口聲聲什麼自己絕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那請問中國是1962年的中國嗎?

乍一看那架勢就是要跟中國打架啊。然後就弄了百十號人,開臺推土機在邊境線這邊一百多米戳著,就這麼對抗中國?我真的不太清楚美國人和特朗普覺得印度人這次的投名狀分量夠不夠,有沒有足夠的誠意。美國人賣給印度的無人機9000萬美元一架,都趕上F35了,我覺得這不是印度人是冤大頭,因為這次的無人機非常先進,連美軍還沒正式裝備,而價格這麼貴是說明美國人覺得印度這次的誠意還不夠。所以呢,也許印度人還需要把戲再演得再像一點兒,演得更真一點兒。不過,我擔心的是入戲太深,對手不答應,回頭真要讓人打一頓,怕是就得不償失了。

印度一直以來把遏制中國作為從美國換取好處的籌碼,如果印度用觸及底線當作籌碼就變得非常危險。但是,印度人的商人性格就是不擇手段沒有底線得去試探你的底線。現在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也必須讓印度人清楚我們的底價是什麼。過去邊境線上,我們為了默契,很多事情都剋制著不去做,

既然印度已經打破默契,越過底線了,我們就要趕緊利用這個機會放開手腳去幹原來不能幹的事兒,道路,哨所,碉堡,機場,後勤基地,利用這個機會開足馬力去幹。

總之,我們就是要讓印度清楚的明白,底線就是鐵底,如果不接受,那麼價格只會越來越高。印度人是商人,中國的價格越來越高,對於印度來說成本、代價就會越來越高,那麼相應的,印度人期望從美國那邊換來的利益也就會越來越高。咱們這兩年也看到了,無論是在東海還是在南海,美國圍堵中國的努力基本上都失敗了,所以對印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當然,美國圍堵中國,遏制中國是美國的根本性戰略利益,美國人抱有很大的希望,對於印度來說就是巨大的利益,而對於美國來說是力量的消耗,需要美國用真金白銀去補貼貪婪的印度人。這還不僅僅是在對峙這麼簡單,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印度方向的各種事態都可能發生。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人雖然喜歡冒險去試探對方底線,但是並不喜歡打仗,特別是不喜歡打一場規模不可控制的戰爭,所以我們不妨按照它的套路來玩,看看印度人能堅持多久,更看看美國人能堅持多久,雖然很危險,但我相信只要沒有擦槍走火,

美國人能夠承受的資源投入總是有限的,無論美國能接受到什麼程度,在印度這裡消耗掉更多地資源,美國可以投入到東海南海的資源就會減少,對我們來說用荒涼的西南邊陲代替富饒的東南沿海去吸引更多的火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照理說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朗普此次亞太之行的行程安排,就能分析出一些十分有意思的事。

日前白宮發佈公告稱,特朗普攜夫人梅拉尼婭將於2017年11月3日至14日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最後赴夏威夷。

為什麼沒有印度呢?

頗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上臺後的第一次亞太之行,就把印度"遺漏"了。

其實一點不奇怪!美國這個國家是利益至上,商人特朗普上臺之後,將這種利益至上推到了一種極致。

筆者認為,從現在開始,美國的行為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立場"。

美國可以因為利益,在某個時候拼命拉攏印度。當然也可以在另外一個時候,不顧印度嗷嗷待哺的迫切心情,有意遺忘印度,好像根本沒有印度這個盟友。

就比如這一次的亞太之行,特朗普想讓世界知道的是,他目前最關心的亞太局勢,第一是半島,第二是南海。所以他選擇了這兩個區域內最重要的幾個周邊國家。至於印度?對不起!你雖然是我的盟友,但你必須服從我的利益,暫時靠邊站!

所以說,問印度與別的國家開戰時,美國會幫忙嗎?筆者的答案是不確定。

美國是否幫忙,關鍵要看是否符合美國"當時的"利益。

再說句實在話,美國目前與印度走近,關係密切,不就是想拉攏印度,讓印度主動跳出來當炮灰,一方面更加疏遠俄羅斯,另一方面牽制另一大國嗎?

這就是商人的本質!假如印度沒有利用價值,特朗普絕對不鳥他莫迪!

當然了,印度的地理位置獨特,又是南亞實力最強的第一大國。美國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和印度鬧僵關係。除非印度作死,美國對待印度的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將以"拉攏"為主。

從上述分析看,一旦印度與某個大國開戰,美國最可能的做法,是以打嘴炮為主,經濟和物資支持為輔,進行一場有限的支持戰。

從美國的利益考慮,美國不需要一個虛弱的印度,更不需要一個太強大的印度!

一個太弱的印度,無法完成牽制兩個大國的任務。

一個太強大的印度,那就更糟糕了。這就好比是,一個流氓頭子不希望自己手下有個小流氓,真的混得太好,那樣的話,自己做什麼事情,不是反過來要看這小流氓的臉色嗎?

有人說印度擁有地緣政治的巨大優勢。但筆者認為,那個所謂的地緣政治優勢,你說好就好,說不好就不好,因為印度這國家,再過一百年一千年,也只能做別人手裡的工具。


99隨便


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首先看是誰,然後是什麼程度的戰爭。美國大部分情況下會有條件幫印度,但不會為印度玩命。

如果是世界性大國與印度開戰,比如俄羅斯、中國這一類型的,肯定是打高強度消耗性戰爭。削弱潛在對手,這是美國樂見的,所以肯定會在軍火、情報、經濟和外交上擦邊球似的支援印度,但不會軍事援助和明確態度,畢竟美國不想捲入一場不必要的長期衝突中。

如果是區域性大國與印度開戰,比如巴基斯坦、伊朗這一類型的,肯定是打成持久戰,這樣美國不光從以上的角度幫印度,如果沒有大國反對,或者印度處於劣勢,美國很有可能露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幫印度,畢竟大的打不過可以拿小的練練手,露露肌肉,順便為自己的軍火打打廣告。

如果是小國與印度開戰,比如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這一類型的,如果沒有大國反對,美國幫印度只需要在聯合國招呼小弟通過一些法案就能制裁,從而達到目的。當然根據大流氓的特性,也有可能資助小國一方纏住印度從而達到對印銷售軍火的目的。


總之,美國幫不幫取決於印度對於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以目前的世界格局,由於印度向南能控制印度洋,向東能牽制中國,向北能支援阿富汗美軍,向西能警戒伊朗這種地緣,不論出現任何情況,美國都會或多或少的幫助印度。


馬克觀察



印度不結盟運動

自印度獨立建國以來,首任總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運動國策,希望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反對一支獨大,至今仍然是印度堅持的國策。

美國人奉行全球安全戰略,從海灣戰爭以來就是訓練全球即時打擊戰略,即是七十二小時內部署到位陸軍一個旅,15天內部署陸軍一個師,30天部署五個陸軍師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從911事件之後,再平衡戰略變成了主動進攻消除威脅的反恐名義的戰爭狀態,從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到特朗普印太戰略,都與印度國家利益形成了衝突,世界三分之一的商品,三分之二的海航石油運輸從印度洋和太平洋航道經過,印度更是94%的國際貿易和運輸集中在印度洋上。


印太戰略與印度利益衝突

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新概念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升級版,美軍在太平洋部署的第七艦隊定期巡防印度,駐紮紅海海灣地區的第五艦隊監視著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島,在印度洋上美軍有軍事基地,非洲吉布提有反恐基地,在這樣軍事部署下,印度人幾乎沒有反抗的餘地。

印度是西方世界最大的民主政治國家,他的人權保障和私有財產法律保護及民主政治都得到了白人的真傳,所以擁有天然的親近感。印度人慷慨大方得體,基本上把國防工業交給了西方友好國家,由於害怕東方大國是隔壁老王,所以基本上軍火買賣都不給機會中國。印度2016年GDP在國家統計局從2003年格式化國家國民經濟數據後趕上了英國,經濟上的進步讓它擁有軍事外交的信心,升級了自己國家核武器庫,發展自己戰機和軍艦及先進導彈,號稱可以同時應對三線作戰。

美元毒品與印度經濟主權交易

那麼回到問題上,美國人一直等待印度軍事合作上門戶洞開深入合作,以便開展部署印太戰略,保衛美國全球利益。如果印度發生與其他國家中等規模以上戰爭,超過了印巴戰爭的烈度,印度人請求支援美國人肯定會參與進來,並且提出系列建議如切斷與普京所有軍火生意,印度應該在同意美軍建立軍事基地以防範東方大國。同時,印度糟糕的軍事工業和製造業,經歷一場中等戰爭必然需要國際資本和新科技引進,美國人可以藉此讓印度成為美元毒品輸入國,讓印度經濟主權淪陷成為華爾街的獵場。


唐俊龍5539857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關係如何處理,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個國家的人都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希望別的國家給自己好處;但正因如此,如果不能換位思考,不能在國際關係中保持本國利益的前提下,適當照顧其他國家的關切,實現一種協同關係的話,很難得到雙贏的局面。

所以基於木叔以上所言,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其實要看美國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間如何實現彼此的共同利益,在這個前提下,才可能談到幫與不幫的問題。

因此回答印度開戰,美國是否幫助的問題先看看他們的共同利益是否大到美國足以冒著和另一個國家關係破裂的危險來支持印度。

在木叔看來,美國和印度的共同利益有三:

一是維護民主的價值觀。美國從來不吝嗇讚美印度的民主制度,這也是印度被西方視為最大民主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所以有這個稱呼,一是印度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多的西方議會制國家;二是印度的議會制度比較完善,數十年來儘管爭吵不斷、效率也不高,但從未像東南亞、非洲乃至韓國那樣發生過軍人干政的事情。這對於民主國家而言是非常難得的。因此印度和美國具有相同的民主價值觀,這是他們彼此都要守護的共同利益。

二是印度和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共同敵視。美國是全球受到恐怖威脅最多的國家,而發源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主義勢力是威脅的主要來源。同樣,印度也是受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恐怖襲擊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和印度在反恐問題上擁有共同語言,而且同樣是以受害者身份來反恐的。在此問題上美印的共同利益非常多,涉及到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合作。

三是印度和美國在全球與地區發展上的共同利益。

美國需要繼續維持全球領導者的地位,就必然對挑戰者保持警惕。以印度目前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是難以挑戰美國地位的,因此美國對印度的崛起不會緊張,反而持歡迎態度,因為印度的崛起可以制約其他大國對美國的威脅。印度方面也希望能夠獲得在聯合國改革、國際組織發聲等諸多問題上的美國支持,雙方這種共同利益顯然是越來越大。

木叔以上的解讀中可以分析,一旦印度與某個國家交戰,美國可能會為了價值觀、反恐問題和維護本國領導地位等幫助印度。除此之外,美國很難插手印度與其他國家的戰爭。比如假如塔利班恐怖組織控制了阿富汗,該國對印度發動襲擊,美國出兵幫助印度的可能性就很大。

其實從現實來說,即使是以上三個問題,美國也並不是說一定會用戰爭手段來解決。歷史上類似的問題出現過,美國從沒幫印度打仗。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爭,美國就保持中立。


木春山

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哪個國家對印度開戰?多大規模的開戰?二是美國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目前看來,最可能是巴基斯坦同印度開戰了。印巴分治以來,兩國已經多次開戰,幾次大軍瀕臨戰爭邊緣。兩國在實控線上的小規模衝突,已經算是家常便飯了。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上看,由於巴基斯坦冷戰期間一直是美國的小兄弟,因此美國也更多地扮演印巴之間的調停者角色。在1971年的戰爭中,美國還曾將航母開進孟加拉灣“恐嚇”過印度。就現在的情形觀察,由於2017年8月美國特朗普政府提出新的南亞戰略,採取重印輕巴的策略,不僅取消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批評巴基斯坦“白眼狼”,對美國關心的反恐問題採取“三心二意”的態度。以此來看,一旦印巴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美國很可能會在道義上站在印度的一邊,但是提供更具體的幫忙,似乎也不需要吧。

另一個可能是印度同鄰近大國開戰,不過美國提供公開幫助的可能性應該也不高。就2017年印度同鄰國的對峙而言,美國事實上都沒有表現出明顯“偏袒”印度的舉動。美國直接的表態是在2017年的7月18日,美國務院發言人第一次稱,“美國對正在進行的局勢表示關切……我們相信,雙方應該為了和平,應該合力謀求更好的解決方案”7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第二次談及,“我們正緊密細緻地跟蹤形勢,我們鼓勵雙方進行直接對話以減少緊張”。這些表態都並沒有顯示出太強的傾向性。只是7月21日美國五角大樓(國防部)發言人的表態則是有明顯傾向的:“雙方應在不受任何脅迫下直接對話,以減少雙方的緊張局勢”。此後,美國進一步保持著沉默。

所以,可以看出,美國幫助印度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這也是印度戰略界為什麼對美國並不信任的重要原因。


林民旺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題目。

一方面,鑑於印度廣闊的領土面積,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軍隊數量,以及巨大的戰爭潛力,可以掰著手指頭算一下,其實世界上真沒有幾個國家有能力或敢於主動對印度開戰。在軍事實力對比方面,當今世界軍事力量明顯或說敢說強於印度的其實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國。其他國家,即便如發達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國,也很難說軍事實力比印度強。同時,鑑於印度當前在國際事務中左右逢源的有利態勢,包括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英法德等歐洲大國在內的大國都希望與印度交好,而不是與印度交惡甚至開戰。因此,環顧當今世界綜合國力位居前十的主要國家,有能力且有意圖主動向印度開戰的國家確實沒幾個,或說沒有。

另方面,如果是印度主動挑起戰爭,從當前印度及其與鄰國的關係看,最有可能的戰爭對象可能就是巴基斯坦。雖然美國近些年一直在拉印抑巴,也希望讓印度在印太地區對中國進行制衡,但巴基斯坦畢竟是美國名義上的非北約主要盟國,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也離不開巴基斯坦的合作與支持。因此,對美國而言,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美國可能會較為尷尬。同時,巴基斯坦各方面的實力都明顯弱於印度,因此印度也不需要美國的幫助。當然,如果單純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抗,巴基斯坦還是有一定招架能力的。可以試想,如果美國在印巴戰爭中偏袒或支持印度,那麼戰爭可能呈現有利於印度的一邊倒態勢,巴基斯坦如果被逼急了,動用核武器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將導致核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美國屆時也不得不認真掂量其介入印巴衝突的可能後果。

因此,只能說這個題目有點腦洞大開,現實中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小。


西域都護

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分為會不會幫,如果幫幫到什麼程度。

美國素來自視為世界警察,對有國家對印度開戰這種事肯定會插一槓子,美其名曰維護和。而且美印關係雖然不是盟國關係,但是近年來愈加走進,打得火熱。若有國家對印度開戰,美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但是至於幫不幫印度,就看對印度開戰國家與美國是什麼關係了,是不是超越美印關係,權且分為美國盟國、一般關係國和美國敵國對印度開戰三種情況。

如果這個國家是美國的盟國,盟國與印度開戰的話,那不僅不會幫印度,而且美國直接幫助這個國家一起暴揍印度。當然,美國自己也不想直接捲入與印度的戰爭,很可能在沒有開戰前就對自己盟國施加了壓力,確保不發生盟國與印度互毆的情況發生。

至於第三種,美國的敵國與印度開戰,“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那美國鐵定會幫助印度了。這也是增進美印關係的大好時機,相信美國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的。但是至於是“道義”上聲援、援助武器物資、制裁敵國,直接出兵,又會視情況而定。

簡而言之,美國與這個與印度開戰國家關係如何,是否高於美印關係,就決定美國所採取的行動。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個或哪幾個國家最可能與印度開戰呢?


北玄武

1、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國家,是世界上四大聞名古國。印度擁有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人口13.24億人,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印度GDP產值2.264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聯邦議會制共和制國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社會財富分配極不均衡的發展中國家,種族制度較為嚴重。印度是世界認定為最佳投資目標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印度是與中國、巴基斯坦長期存在領土爭紛的國家。 2、美國提出的印太地區的概念以期取代亞大地區的概念無疑是為了拉攏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共築反華包圍圈,力圖遏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印兩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鄰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好的國家之一。兩國之間和則雙贏,鬥則兩敗俱傷。蚌鶴相爭,漁夫得利。相信兩國領導人有這個智慧與能力解決處理好兩國之間的分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