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槐:永州或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現代人的“伊甸園”

永州歷史文化的重大突破

──從道縣福巖洞的考古發現說起

張澤槐

位於道江盆地的道縣是一方非常神奇的土地。這裡註定要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諸多驚天奇蹟的發生地。繼玉蟾巖發現距今1.2~1.4萬年的人工栽培稻穀與陶片後,在距玉蟾巖僅6公里的福巖洞,又有了驚天考古發現。自2011年9月開始,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領銜,包括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道縣文物管理局、西班牙國家人類演化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機構的人員參加,經多年挖掘,在福巖洞內發現了47枚人類牙齒化石。經測定,其年代在8萬至12萬年前,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可能是目前可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現代人牙齒。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這一考古研究成果。考古專家們表示,這種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特徵的人類在東亞大陸的出現時間,比歐洲和西亞要早至少3.5~7.5萬年。因此,福巖洞的考古發現,是我國學者在現代人起源研究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對於探討現代人在歐亞地區的出現和擴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對於永州來說,福巖洞的考古發現更是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這種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福巖洞的考古發現,將永州可以追溯的歷史,向前推進了6.6~9.9萬年。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寫下千古定論: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在此後的兩千多年裡,永州(零陵)可以追溯的歷史,為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然而知道司馬遷這一千古定論的並不多,大多數人對永州的瞭解只是停留在柳宗元筆下的“永州之野產異蛇”。這不能不說是永州的無奈。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1993至1995年,湖南考古研究所在道縣玉蟾巖發掘出距今1.2~1.4萬年的人工栽培稻穀、距今1.4~2.1萬年的陶片。這一重大發現,被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和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這一重大發現也改寫了永州的歷史,將永州可以追溯的歷史,由此前的4000多年前推到距今1.2~2.1萬年。而福巖洞的考古發現,則將永州可以追溯的歷史進一步提前到8~12萬年前,比玉蟾巖提前了6.8~9.9萬年。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改變。

其二,福巖洞的考古發現表明,永州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現代人的發祥地或發源地。以前學術界有種說法,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從非洲起源遷移過去的。但從道縣福巖洞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來看,這裡的人類牙齒尺寸較小,明顯小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更新世中、晚期人類,位於現代人變異範圍。其牙齒齒冠和齒根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研究還表明,這些牙齒的年代在8~12萬年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牙齒。這給中國的人類進化史,尤其是從原始人到現代人的連續進化這一觀點提供了新證據,說明也許在東亞大陸存在一個內在的人類進化譜系。換句話說,中國乃至東亞的現代人,可能是由東亞大陸自己的原始人進化而來的。儘管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但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表示,會有信心在此地開展更為深度的研究。如果這一研究成果得以最終確認,那麼永州將成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現代人的發祥地或發源地。換句話說,永州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現代人的“伊甸園”。永州的原始人在福巖洞一帶實現了由原始人向現代人的華麗轉身,完成了原始人向現代人進化的歷史性跨越。此後,永州的遠古現代人,經由瀟水、湘江、長江沿岸走向整個東亞,經由湘桂走廊與道賀谷地走向嶺南、大西南、東南亞乃至南亞。更有甚者,曾拋出“湖南人是韓國人和日本人祖先”“古攸縣人是印第安人祖先之一”等言論的湖南大學教授杜鋼建,近日更拋出《日耳曼人源於上古湖湘地區》的媒體文章,再度引發網友熱議。其觀點正確與否,尚待觀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永州(湖南)是東亞的“伊甸園”,福巖洞人是東亞現代人的“亞當”“夏娃”,這大概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其三,永州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開發最早的地區。這是與永州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現代人的發源地分不開的。原始人在這裡進化成現代人,那麼他們的社會生活當然也是在這裡進行的。他們要生活下去,就必須從事生產勞動。這種生產勞動,最先是狩獵、採集活動,然後逐步發展到農耕活動,最後實現由狩獵、採集到農耕的跨越。聯繫到距福巖洞僅有6公里的玉蟾巖,考古工作者曾在這裡發現了距今1.2~1.4萬年的人工栽培稻穀,我們有理由認為,在玉蟾巖周圍栽培稻穀的人,即是福巖洞人的後裔。世界農業史表明,人類從狩獵文化進入農耕文化時代的時間,大約在1萬年前。而1.2~1.4萬年前,“福巖洞人”的後裔“玉蟾巖人”就已經在這裡種植水稻,收穫了世界上第一粒人工栽培稻穀,並在玉蟾巖留下數十粒人工栽培稻穀為證。我們可以設想,玉蟾巖栽培稻從這裡經瀟水、湘江、長江,逐步傳播到洞庭湖區、鄱陽湖區乃至江浙一帶,洞庭湖畔城頭山遺址發現的距今1萬年左右的稻穀,浙江良渚文化遺址發現距今8000年左右的稻穀,就是玉蟾巖人工栽培稻傳播的實證。這些表明,福巖洞、玉蟾巖一帶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水稻的原產地。而民間傳說的神農嘗百草、播百穀,很可能就是“福巖洞人”“玉蟾巖人”從事農耕實踐的遠古記憶。

綜上所述,道縣福巖洞發現的47顆人牙,確實改寫了永州的歷史,確立了永州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人類進化中的重要地位。永州將以中國乃至東亞現代人的發源地、農耕文化的發祥地、水稻原產地等桂冠載入史冊。

(張澤槐,系省舜帝陵基金會副秘書長,永州詩社社長,永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編著有《零陵要鑑》《當代永州詩詞選》《永州文化叢書》《舜帝陵叢書》等;個人專著有《永州史話》《古今永州》《舜帝與舜帝陵》《名人與永州》《永州地名詩》《舜帝陵詩文選》《名人詠贊》《周敦頤探秘》《幾微集》《越南使者詠湖湘詩文選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