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古代科舉,考中進士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中狀元更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而明代永樂朝的兩位狀元卻是出自福建長樂,而且民間有傳說兩人還是同母異父兄弟。這兩位狀元就是永樂十年(1412年)狀元馬鐸和永樂十六年(1418年)狀元李騏。

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傳說,長樂布商馬某,中年無子,就娶了一個妾,這個妾“身具鱗甲文”,可能是有皮膚病,出生時其母又夢見長蛟纏體而生了這個女兒,所以起名叫王夢蛟。嫁給馬某時,王夢蛟才十六歲,不久,就生下了馬鐸。

馬某正妻許氏表面上很喜悅,但其實非常妒忌,總是想法子要害王氏母子二人。王氏知道許氏的想法,暗地裡也做了防備,幹什麼事都帶著馬鐸,片刻不離身。有一天,許氏讓王氏洗衣服,王氏把馬鐸抱在懷裡,上樓到窗口晾曬,“持衣登樓,當窗以晾”。許氏悄悄跟在後面,把王氏母子推下了樓,自己卻大叫呼救。

馬某聽到了,趕緊去查看搶救兒子,發現王氏雖然傷著了頭臉,但是馬鐸卻坐在母親身上一點傷也沒有。從此馬某知道許氏不能容忍王氏,因此驚悸生病。

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這時候馬某就託一位朋友,也是布商的李某,“泣告以故,出妾與子,屬之李。”李某大驚:“以你我的交情,你託付我,我自然不敢推辭,但是我沒有家室,不適合安置你的如夫人。”馬某就表示:“我正是要把王氏送給你做妾,正好照顧我的兒子。”

於是,馬某準備了嫁妝,就將妾王氏嫁給了李某,而且把馬鐸也帶到李家撫養。過了一年,王氏又為李某生下一個兒子,李某給兒子取名叫李馬,以示“不忘其友之贈妾生子,以志其恩義也”。

不久,馬某就病逝了,而許氏也因故去世。

李某就用馬某贈送的嫁妝,經營起家,富甲一邑。有了錢,便聘延名師,教育兩個兒子。

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後來,馬鐸中了永樂十年狀元,而李馬也中瞭解元。李氏夫婦便分了一半家產給馬鐸,讓他歸宗。馬鐸卻推辭了,表示:“若非繼父,何有今?茲願以空身守先人廬墓。”但是李某硬給他這些家產,於是馬鐸便拿這些錢給弟弟李馬,作為他求學之資。

六年後,永樂十六年,李馬中了會元之後又中了狀元,連中三元,明成祖臨軒臚唱時,御筆於“馬”字旁加“其”字,為其改名“騏”。

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李氏夫婦死後,馬鐸打算廢黜嫡母許氏,以王氏與其父馬某合葬。但是弟弟李騏不同意:“如果聽從大哥的話,那麼兄弟我豈不成了無母之兒了,這於禮不順。”馬鐸陳情於朝,明成祖命禮部議,最後禮部認為:“王氏改嫁,義已絕於前夫,教子成名,理應隆以異數。況李騏不能無母,而馬某本自有妻。論婦道之有終,應砭後葬,嘉英才之連育,請錫榮封。事出創聞,後不為例。”不同意王氏與馬某合葬。

於是,皇帝下旨封王氏為長樂縣君,下諭為王氏舉行祭葬儀式。

以上就是馬鐸與李騏同母異父的故事。但是也有記載稱,馬某時見老友李某無子,便把生過孩子的妾王氏贈給李某,便有人評價稱“生子之妾猶可贈人,可見是不足為重的了。”

明代永樂朝兩個狀元是同母異父兄弟,大哥差點被嫡母殺死

但是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考證認為,馬鐸和李騏的故事也有不可考證的事實,雖然王世貞記載了這件事,似乎不是無根據的。但是沈德符考證馬鐸和李騏的墓誌銘,發現志銘中並沒有記載二人同母之事,而且二人母氏也都非常清楚。馬鐸母親為卓氏,李騏嫡母為葉氏,葉氏去世後,繼母黃氏,二人都封了安人,與李某所說無家室也不符合。可見二人並不同母,“何以世有此說?或因一時並貴,因諱而易其姓耶,是不可考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