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那麼多,為什麼年年都有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殷延閣

分析一下是這樣的——第一,用工單位的一部分是簡單加工的流水工序勞動密集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特點是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長,強度大。工人流動性相當大。招聘工作都是專門與第三方勞務中介委託招募員工。而源頭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稍微減少,體現在用人單位就有明顯的用工荒。



第二,年輕人的選擇空間加大了,在一個企業連續上班持續性較以前差了。而純靠體力勞動的那群人,也已經老了,退出了務工大潮。年輕人接受新技能的領域擴寬了。這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感覺來的人少了。


第三,回鄉潮,返鄉創業的人群大了!農村的年輕人悄悄多了起來。

第四,就業渠道多元化了!例如電商,微商等行業,讓許多以前只能靠出門務工的人員,可以不用出門了,在家就可以賺錢,導致用人單位感覺人少了。


第五,從用人單位來說,實際上對人的要求比過去提高了。隨著各種智能設備的應用,機械化操作的廣泛,對於新型務工者有著很多內在要求,例如對文化程度,技能掌握,智商情商的要求都比過去高了。篩選之下感覺夢想用的人少了。


老碗哥說事兒

用工荒與用工難,其實本質上是一個“需”與“求”的錯位疊加問題。

在講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下下本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先說宏觀層面,在過往,往往人口跟著經濟走,也就是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往往就能夠更多的吸引到人口,所在發達的城市也能夠越吸引到人才來參與就業,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但是隨著中國政策的變法,比如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等一系列政策等,人們越來越發現,可能去武漢或者烏魯木齊或者成都等等一系列城市(這兒是隨機舉例,實際並不一定如此),可能待遇也並不必一線城市差。

資金流指揮用工流,大批的需要就業的人員,在東部打工的收益,未必能高於西部,此種大勢之下,都在新一輪的流動選擇之中,於是大面上的又緊又缺現象就發生了。在這些大背景下,新增就業人數會減少,同時還包括在年齡、技術、性別需求等上,會增強更為挑剔的對接,會有多重從錯位到找位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是宏觀層面,我在說一下企業的用工情況。雖然各行各業都競爭十分強烈,除了部分像阿里騰訊華為這類型巨頭,往往絕大多數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對人力資本這塊,都控制的十分嚴格。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往往希望能夠用最小的人力成本區應對現在的各種競爭。

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情況,就是說,在公司工作的越久的人(尤其是小公司),感覺到日益繁忙,而且似乎也越來越不可替代。而在外找工作的人呢,也會越來越挑剔,一方面由於企業給出的薪酬(往往控制的很嚴),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的選擇範圍也越來越廣。


(-6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明確“用工荒”這個詞所指的範圍!

常在媒體上報道的“用工荒”,多指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對象多為農民工。工作性質多為體力勞動。而並不是所有行業整體存在“用工荒”。

那麼,人口那麼多,為什麼會年年都有用工荒呢?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從事體力勞動的老一代農民工逐漸老去,新一代農民工不願更多的從事體力勞動。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原來持有勤勞樸實傳統美德的那一代勞動者,現在都已上了年紀,他們的身體狀況已不再能加入農民工隊列。

而後續力量補充不足,因為新一代農民,大多也至少大專文化,對於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並非首選。

這樣使得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總量相對下降,所以出現用工荒。

二、從原來從事粗放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在專業技能上已不只是原來概念的普通農民工。多年的行業經驗和實踐,使他們已掌握了大學生理論難以學到的適用技術。用人單位再用原來的待遇,包括薪資待遇,已不能招到這部分人群。所以,用工整體出現用工荒。

三、政策鼓勵、扶持自主創業,從宏觀就業與創業上,拓寬了就業渠道,打破了謀生只能靠打工這一傳統觀念。緩解就業難題的同時,也淡薄了就業的概念。使得某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出現用工荒。

用工荒是一個社會現象,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在促進企業創新,讓更多的企業從粗放的經營向技術含量更高的發展模式轉型。


視說大同

我是一個製衣廠的車位工,做為感同身受者,站在打工者的思想上來說下這個問題,我在東莞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型製衣廠做車位,其實廠裡並不缺人和人才,但是就是要每天大張旗鼓的去招人,人多了,怎麼辦?天天辱罵老員工,讓老員工受不了走人。然後趕貨的時候,就招大量的臨時工,給出比廠里老員工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工價,你說廠裡的老員工咋想?然後總結出結論,用工荒其實就是企業內部高層管理人員和市面上多如牛毛的勞務派遣公司串通一氣賺取回扣和工價差價的"雙贏"陰謀。這樣就導致普通員工流動性非常大。但是流動性越大,那些個雙贏就越高興,因為他們賺的越多。這種情況企業真正的老闆知不知情,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不知道,因為真正的老闆是香港的,從來沒見他來過。還有,工廠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改造裝修,再改造再裝修,而那些改造裝修費用非常高昂,比如地板磚是那種家裝根本不要的最便宜的工裝磚,大概兩三元一塊。但費用卻比家裝還貴很多,做出來地面不平,縫最寬的達到一公分!總結出來,還是吃回扣和裝修公司賺錢的雙贏。我們再來總結,企業本來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在這兩個雙贏的方面被壓榨了大頭,最後又不得不在工人成本上壓榨。結果可想而知。然後工人就不斷的跳槽,形成了用工荒和找工難的矛盾局面。最後,其實勞務派遣是在做無用功,而且還吃了很大一塊利潤。東莞這邊幾乎所有的員工密集型企業,比如製衣廠,電子廠,鞋廠,手袋廠。都是給勞務派遣一個2000左右的人頭,就算工廠人滿了也接,個人來應聘反而很難進廠。想一下,這是為什麼?


劫後重生813



“用工荒”己成為一種全國現象。

“用工荒”主要波及電子、食品、服裝及鑄造等行業。



中國雖然不缺人,但缺少留人的制度。

1。傳統用人模式的弊端。

傳統用人模式,只依靠初級加工、低技術含量、低保障,換取了企業最大利潤



這種方式,在人們只追求溫飽的年代盛行,如今,再以這種方式用人,己無人可用。

“廉價勞動力”所帶來的是:工人低工資、低福利和低保障。工人收入最小化、社會保障空心化等弊端,讓日益覺醒的工人所無法忍耐,最終導致紛紛離崗,造成“用工荒”。

顯然,這種傳統用人模式,己不再具有生命力。

2。年輕勞力的缺失。



生活在逐漸提高,很多家庭不缺錢。

這也讓許多年輕人,只貪圖享受,好高鶩遠,卻不願進廠幹髒、累的工作。這一方面,恐怕一般的父母也不會捨得讓自己孩子去出大力吧!



從農民工角度看,他們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這裡沒有他們的家,冷漠、浮躁的城市生活,讓他們沒有絲毫的保障感和歸屬感。他們也不願過長待在城市,寧可回家幹些零工。

3。用工的不協調。

用工不協調,主要表現在:



(1)想幹的幹不了。

有些農民工人,他們不怕苦、累,想幹一些別人不願乾的,卻由於沒有技術,而幹不了。

比如,我們這裡有許多鑄造廠,以加工精細零件為主,很多廠子就無工可用。

年輕的農民工閒髒、累不說,主要是車件需要計算數據等,光這一項,沒有一個多月時間,你是學不會的。這也就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了!

(2)會幹的留不住。



這主要在於一些工廠待遇差,一些高端人才,特別是一些技術型人才。選擇了離開,工人也紛紛跳槽,另謀發展。

總之,只有在制度上建立保障體系,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領域,讓他們得到保障,才會留住人。

不然,工人一去不復返,只留工廠空悠悠。


清泉水58415

我來回答,我原來是某橋熱電廠人員。05年全球經濟危機,公司鋁價大跌,然後公司就提出人員優化,降本增效。給老員工進行績效評比,最後一名就要罰款一百到兩百,連續三次倒數第一就要降崗或者調離原來的崗位。結果可想而知,很多人不幹了,還有很多人忍氣吞聲降崗或者調離崗位。後來就添加各種罰款,玩手機辭退,打電話超10分鐘就可能要面臨二百塊的罰款。工作不到位加班不給工資,加班不給加班費而是給休息,加班8小時給一天休息,因為工作不到位而加班,是不給休息的。現在廠內職工勾心鬥角,本來工作就是講究配合的,現在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新員工進來都是大專生,全是學生好管理。什麼也不懂,給錢就幹。在工廠的老員工都走了,可以給公司節約成本。等那些學生工作幾年,然後又開始各種設卡,然後再招收新學生。這就是套路,很多人就是將青春送到了工廠。

最後勸各位大專生,別進工廠。大專畢業都是學的一些皮毛,要想有點技術,就踏踏實實去技校,或者職業培訓機構學習點有技術的東西。千萬別進工廠,等你出了廠會發現就晚了,成了一張廢紙。

畢了業,是張白紙。出了廠,就成了廢紙。可悲啊


渤哥騷年團團長

謝悟空

用工荒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產物。

我國約有九億15到60歲的勞動人口,其中除了初高中到大學約1.5億人口,還剩7億多幹活的勞動人口。

我們講用工荒主要指第二產業,而這些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我國幅員遼闊,怎樣吸引中西部地區、欠發達地區勞動力轉移還面臨各種挑戰,有戶籍問題、小孩上學問題、醫療保險問題、住房問題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勞動力轉移。

我國是一個招工難和找工作難並存的國家,由於種種原因有大量勞動力是被閒置的。現在沿海地區有些企業向中西部地區人口大省遷移或投資,這是解決用工荒的有效辦法,當然同時也能減少用工成本和產品成本,很多農民工就願意在家鄉工作,那怕工資比出去打工低,因為能照顧家庭。從近期來看用工荒還會繼續存在,而把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至於這些人哪去了?主要有以下原因:現在的打工者已經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了,跟他們父輩比時代已經不同了,當時父輩們能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生活是一件很光榮有面子的事情,哪怕最苦最累。
而現在的第二代一般比父母文化水平高,也有高不配低不就的原因,寧願在家閒賦。還有家鄉也在不斷變化也能找到工作,而且在外面開銷很大也多不了幾個錢,那何必為了多掙幾個錢離鄉別妻呢?就這樣外出打工越來越少了。


吳越之間



確實年年有用工荒,但是這幾年問題特別突出,各地都在報道。其實這個用工荒主要是針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問題,比如技術型用工缺口相對很少。受到交通、環境、政策等因素影響,在早幾年沿海省份工業發展較中西部快很多,這使得大量農民工湧入沿海各大城市打工,由於很多人出生在農村家庭,受教育比較低,大都沒有特別的技術和知識水平。因此前幾年沿海各地企業紛紛擴大,打工人口也越來越多。然而現在卻出現用工荒,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西部經濟發展加快,企業入駐也逐漸增多。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西部電力、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很多大企業都陸陸續續遷移到內陸,使得很多農民工在家鄉就能獲得很多就業機會,而且待遇也不錯,因此很多農民工都不出遠門了。

第二:人口結構的變化。現在年輕一代成為了昨主要勞動力,很多以前靠進廠打工的一代人也逐漸老了,幹不動了回家鄉了,而現在年輕的一代普遍受教育程度教高,他們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就業機會,不需要靠進廠打工維持生活,而且工廠工作比較乏味、枯燥,對於現在愛自由、不願受束縛的年輕一代人就更不願意進廠做普工了。

第三:工廠管理制度嚴格,缺少人性化管理。這是很多人不願意進廠打工的主要原因。很多工廠實行底薪制度,設置很低的底薪,工人想獲得好一點的收入必須經常加班,靠加班費提高工資,常年下來非常辛苦,而且待遇也不提高多少。還有就是工作的不穩定性,旺季大量招人,淡季就大量裁員,或者支付很少的工資,間接逼迫工人離職,這讓工人沒有歸屬感。



主要就是這三方面原因導致勞動密集型用工荒的原因,當然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還有很多原因,有社會的也有農民工自身的原因。因此企業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加快實現轉型、產業升級等措施。


鄉村波比

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中國正當勞動力人口數量龐大,位居世界第一,按理,應該不缺人啊,但為何,年年有用工荒呢。概因用工荒,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純體力,技術要求不高的工種,幾乎時時缺人;第二,技術要求高,體力要求一般的工作,缺少人。

先回答第一種,目前純體力的工作,基本還是60後和70後,加上部分80後為主力軍。但顯然,這種主力軍,隨著80後90後的崛起,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但絕大多數8090後,都不會選擇去幹純體力活兒。未來,純體力活兒的工作,也將長期缺工。第二類,就業最主要的大軍8090後不幹體力活兒,都想坐辦公室,幹技術類為工種的活兒,可,這兩個群體,具體專業知識和技術知識的,又是少數,可以說是十不及三四。這導致,對技術性和專業性有需求的工作,也大量缺人。

真實情況是,大部分8090後就業群體,都從事了具體事務類工作,對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不高,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就可以幹。這導致,8090後很大基數的就業人口,成為了那種高不成低不就,抱怨社會的人員。


董江波

人都哪去了,不都在不同層級的大學裡呢嗎?!初中畢業,推薦考中專,有幾個聽老師話的?不管啥成績,都要上高中考大學,最後成績不佳,只好上學費賊貴的三本,連三本都考不上,只好自謀生路了。這些人什麼一技之長都沒有,只能賣力氣了。如今大學生一片一片的,開個大學畢業生人才交流會,光應屆畢業生就擠破頭。中專畢業生有技術,但少啊。中國人口是不少,但家長們憧憬的孩子的工作都是坐辦公室。大家上大學,學的是坐辦公室的學問,可是哪能大家都坐辦公室?於是就出現了一邊是好多工作沒人做,一邊是好多人沒事做的奇怪現象。人都是有用的,關鍵看你怎樣認識自己和把自己放在什麼地方。

人都哪去了?人都在,就是有些人沒有站在合適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