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如果光緒沒有跟隨,會不會和唐肅宗李亨一樣架空慈禧?

你是我的一隻小小鳥

慈禧西逃如果光緒沒有跟隨而是趁亂逃脫慈禧的掌控的話,如果留在北京只能成為侵華的八國聯軍傀儡,這樣中國將喪失更多的領土主權付出更多的賠款。

而如果是像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和後來的唐肅宗那樣分頭逃跑的話,光緒也不可能像唐肅宗架空唐玄宗那樣架空慈禧掌握實權,因為唐肅宗和光緒皇帝存在兩大本質上的區別。
八國聯軍侵華


首先光緒皇帝如果沒有逃跑而是留在北京的話絕對沒有好下場,貪婪又殘暴的八國聯軍必然會把他抓起來變成階下囚,然後以此威脅腐朽的清政府出賣更多的國家利益和付出更多的賠款來贖回皇帝。

而一旦清政府不能很好的滿足八國聯軍的無理要求光緒遭受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甚至惱羞成怒的侵略者把他殺害也說不定,因此留在北京光緒很可能有性命之憂。
光緒皇帝


但是本人倒希望他如果留在北京的話可以振臂一呼率領中國人抵抗侵略者,這樣即使他戰死了也可以極大鼓舞中國人抵抗侵略的士氣,而他也能留下歷史的光輝而不是像後來那樣窩囊的死去。

然後光緒皇帝和唐肅宗可以說是存在兩大本質上的區別,其一是唐肅宗是唐玄宗的親兒子而光緒皇帝只是慈禧的養子,試想如果是同治皇帝的話慈禧是絕對不會下狠手的。
慈禧太后

其二就是唐肅宗本來就有自己的勢力而光緒皇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這樣即使人們再不滿慈禧也不會想去擁戴一個傀儡,說有即使光緒想另立中央也沒哪個實權人物理他。

所以光緒皇帝一輩子都註定無法逃脫慈禧太后的掌控,除非他能活的比慈禧太后長才有可能掌握權力,可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毒死的,因此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在慈禧魔爪下的可憐人。


執斧傳播開天名

這兩個事件,有相似之處。其中,安史之亂導致唐玄宗離京西逃,直入四川;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導致慈禧西逃,直達西安。不同的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發動了馬嵬兵變,架空了唐玄宗;而光緒皇帝只是跟著顛沛流離,毫無建樹。

為什麼李亨能夠發動兵變,架空父皇呢?因為手裡有兵。

公元730年,契丹進犯東北邊境,唐玄宗封李亨為河北道元帥,出師討伐契丹。兩年後,李亨大破契丹,因戰功加封為司徒。那時,李亨才21歲。一個21歲的年輕人,已經帶兵打仗兩年,已經成為朝廷三公之一,還怕沒有將士追隨嗎?


安史之亂伊始,李亨太子被玄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平叛。此時,整個大唐兵馬除了叛軍,都歸李亨節制,那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次年,李亨平叛未果,就在馬嵬坡發動了兵變,與唐玄宗分道揚鑣,李亨自立為帝,派人到四川通知老爹,你已經是太上皇。

為什麼光緒不能發動兵變,架空慈禧呢?因為手裡沒兵。

在慈禧西逃的兩年前,即1898年,光緒皇帝搞了個百日維新,而慈禧搞了個戊戌政變。光緒敗就敗在沒有兵權,慈禧贏就贏在槍桿裡出政權

在西逃的路上,但凡從北京到山西再到西安的途中,有一支部隊能夠主動勤王,那麼光緒自然會收穫又一個“馬嵬坡”,而慈禧將成為下一個“楊貴妃”。


軍緣鑫播客

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不成立的,第一,慈禧不可能把光緒留在京城。第二,光緒沒有任何機會架空慈禧。

首先,慈禧為什麼西逃?因為八國聯軍打進來了。

慈禧西逃是避難,躲的是八國聯軍。而八國聯軍和光緒帝是什麼關係?

光緒帝當年變法奪權,實際上背後是洋人支持的,對於外國人來說,光緒帝掌權,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光緒帝掌權的前提,就是慈禧下臺。現在八國聯軍打進來了,難道她會放著光緒和洋人一起喝茶聊天?

要麼你死,要麼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所以慈禧什麼都不帶,也會帶上光緒。

第二點,光緒有機會架空慈禧嗎?

(戊戌六君子)

沒有,因為當時朝廷沒有人會支持他了。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對支持光緒帝的人抓的抓、殺的殺,這才沒幾年光景,還有人敢支持他?單單是袁世凱和榮祿,手裡頭有兵,而且戊戌變法擺明了跟光緒對著幹。

光緒想架空慈禧,這兩位肯定第一個不同意。

第三點,光緒敢不敢架空慈禧?

就光緒本人來說,戊戌變法前,也許還敢。但是戊戌變法之後,他應該不敢了。

戊戌變法本來是件好事情,為什麼就這麼失敗了?難道僅僅因為慈禧?這個問題光緒肯定想了很長時間。我相信他已經想明白了。

當年光緒帝帶領維新派變法,取消旗人特權、裁撤官員澄清吏治、取消八股興辦西學、裁減綠營……

得罪了八旗子弟,得罪了朝廷官員,得罪了傳統文人士子,得罪了綠營官兵。

得罪這麼多人,還有架空慈禧的機會嗎?

光緒能做的不是架空慈禧,而是慢慢地熬死慈禧,一點一點的建立威信,收攏人心,重新掌權。

但是,慈禧沒給他機會。你想熬死我?我讓你死我前面……


七追風

我認為完全沒有可能。

一個人能否成功,也許有運氣、機遇等諸多問題,但關鍵還在於自身的能力。光緒帝性格懦弱,能力平庸,完全沒有政變架空推翻慈禧的魄力和統治國家的能力。


我們首先看一下八國聯軍侵華的清廷所面臨的局面。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慈禧倉皇西逃,而手握重權的東南各省督撫卻宣佈了“東南互保”,對慈禧太后的宣戰詔書拒不執行。而此時的清廷中央,手無可用之兵,國庫內無可用之銀。光緒帝既無能力籠絡各省督撫,也無親信可控制中央政權,光緒帝完全沒有發動政變的根基。

唐肅宗李亨在唐明皇在位時是隱忍幾十年,默默積聚自己的實力,而光緒帝性格懦弱,身體孱弱,他在慈禧太后的威壓之下,完全是受欺負了幾十年,唯一一次想要雄起,還是在戊戌變法,輕信所謂的南海聖人康有為,連最起碼的矛盾和敵我都沒有分清,戊戌變法不過是註定失敗的妄想。



唐明皇逃竄時,已慌不擇路,幾乎放棄了對國家的控制,各地方實力派也紛紛支持李亨,而慈禧太后西逃後,仍然手握中央大權,她到達太原後,各地數萬大軍紛紛前往勤王,可見這些人依然支持著慈禧太后。無論是能力、手腕、權謀手段還是政治魄力,光緒帝遠不如慈禧太后,因此他完全不是慈禧太后的對手,更遑論架空慈禧太后了。


鳶飛九天2018

光緒載湉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他有心強國,卻無力迴天,僅僅執行百日的新政就被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橫掃一空,留下了滿腹心酸。

光緒的政治勢力悽慘的可憐,和唐肅宗李亨是無法比的。而且他也沒有機會脫離慈禧單獨行動,這就決定了他最後的命運。

但是如果光緒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堅持留下來,那麼情況會有所改變,他很有可能奪取滿清王朝最後的生殺大權!


光緒是皇帝,這是他的身份優勢!

光緒雖然政治勢力不強,但他畢竟是皇帝,這個身份對有心救國的仁人志士來說有足夠的號召力。

百日維新的過程和事實放在那裡,天下臣民也都看到了光緒試圖變法救國的決心,知道他和慈禧不是一路人。

如果他能留在北京,就會再次增加自己在天下子民心目中的份量!那麼同情他的、有心救國的等有識之士勢必會再次彙集在他的身邊,為他效力。

畢竟“君主立憲制”政體在當時被普遍認為是拯救中國的唯一途徑,這對漢族官僚來說是值得冒險的。


在列強眼中,光緒是清朝最高統治者,是政府首腦!

慈禧在義和團運動中,之所以腦子發熱要和萬國舉行戰爭,主要原因就是她單方面認為列強要求她將權力歸還光緒,才會自欺欺人的發出了所謂的《宣戰詔書》,開了一場鬧劇,跳樑小醜!

在列強眼中光緒是清朝的最高統治者,而現在這個最高統治者落在了他們手裡,對於列強來說慈禧那個老太婆就可有可無了。

一位誓死和國家、百姓共存亡的皇帝,是深受百姓愛戴的。

何況在當時的環境下,民族思想已經形成。列強要的是“門戶開放”、“資源共享”。

所以面對群情激憤的四萬萬國人,列強自然不會為難年輕的光緒,很可能會簽訂條約後放了他。

那麼光緒執掌權柄,踢開慈禧也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


正因為有這些可能性的存在,慈禧才不會放任光緒留在北京,作為執掌半個世紀的權力的女人,怎麼會看不到這背後隱藏的危機!

所以經歷了戊戌變法的慈禧,自然不會在庚子國難的西逃時刻給自己留下這麼的禍根,人老成精,這話不假!


江東汪郎


慈禧西逃是在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以狩獵為名逃出皇宮。

若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沒有帶光緒皇帝的話,那光緒皇帝會不會趁機架空慈禧太后呢?

答案是會的(這也是慈禧太后非常不喜歡光緒,西逃時卻一定要帶上光緒的原因)

首先西方列強一直視光緒皇帝為大清的領導人(西方列強曾阻止慈禧太后廢除光緒皇帝)如果自己西逃,留下光緒皇帝的話,擺脫其控制的光緒皇帝很有可能在列強的幫助下東山再起

而且光緒皇帝還會獲得與軍民並肩作戰保衛都城、共赴國難的好名聲。

光緒皇帝本就滿腔抱負,本就想擺脫慈禧的控制收回權利,如今有了西方列強、大清軍民的支持和幫助,而慈禧又西逃遠離政治權利中心。

如此一來對光緒而言是最佳時機,而光緒更會把握這次機會架空慈禧


左將軍

若沒有帶上光緒,架空慈禧,掌大權是很有可能的。也正因此,這個假設壓根不會成立,因為這就是慈禧當時帶上光緒的一重大原因。

一、光緒雖沒有大權,但他始終是皇帝,大清始終是姓“愛新覺羅”,而不是“葉赫那拉”,慈禧不敢像武則天一樣做女皇帝,是有原因的,畢竟帝制大於一切,更別說當時是封建帝制達到頂峰的大清。

慈禧雖掌大權,但也依舊是通過垂簾聽政的形式,而不是直接像皇帝那樣處理政務。皇帝是正統,慈禧外逃,光緒借居正統地位,再次上臺絕對是有可能的。

二、即使是無實權,若光緒沒離開北京,列強也是會扶持的。因為在列強眼裡,光緒也是大清的合法統治者,畢竟籤合約也都是以光緒的名義。

而若光緒這個合法統治者落在了列強自己手裡,就更加不會承認慈禧了,因為在列強心裡有一個更大的籌碼和大清“談賠償”。除此之外,光緒甚至有可能成為西方列強的傀儡,而不是慈禧的,成為了列強的傀儡,慈禧沒有了權力根源“皇權 ”,架空就是板上釘釘了。



三、若不帶走光緒,光緒作為一個皇帝和百姓一起遭難,自然會得到百姓的支持。“君主守社稷”在歷朝歷代都是得到百姓愛戴的一個做法,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皇帝會得到普遍同情的原因之一。

光緒在北京城被攻破時和百姓一起共患難,而慈禧卻逃了。相對慈禧,不管是臣子還是百姓肯定更喜歡這個親民皇帝。支持他,自然會擁戴他。光緒什麼都不做,就給慈禧扣了個“不愛民”的帽子,架空慈禧不是沒可能。



不過這個假設沒有任何成立的可能性,因為作為自己權力的來源,慈禧不會讓光緒離開自己的控制。慈禧也怕光緒一脫離自己手心,來個戊戌政變2.0,那慈禧又要夠折騰的了,有了經驗教訓,慈禧更不會放手光緒。


友人帳下夏目君


王榮聯1

這個問題我曾經想過,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光緒確實曾經有可能不跟隨慈禧西逃,只不過性格軟弱,也苦於沒有人支持,也沒有機會。

當時八國聯軍打過來後,慈禧驚慌之下決意西逃,竄逃到西安,臨行前還帶上光緒皇帝。而光緒帝的妃子――珍妃則力勸光緒留守北京,同八國聯軍交涉。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當慈禧西逃之後,遠離了權力中樞,光緒可以趁機從慈禧手中奪回權利,自己這個皇帝也可以名正言順了,而不是一個傀儡。


第二,經過留守北京,交涉八國聯軍等一系列的大事件的話,也能讓臣民看到一個敢做敢當,有勇有謀的皇帝,一來可以為光緒自己建立一個好的形象,贏得國內外的民心,進一步逼迫慈禧還政;二來可以樹立抵抗八國聯軍的信心。

總的來說,如果光緒能夠留下北京,那麼確實是很有可能順利把慈禧趕下臺的。只可惜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如。


而歷史的結局是:慈禧獲悉珍妃的計謀和打算,便讓人把珍妃沉井,之後強行帶走光緒西逃。光緒沒有了翻本的機會,而慈禧也一直掌權到死。


夜月下鳴蟬

公元755年,范陽,河東,平盧等四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叛軍一路打到洛陽和長安,唐玄宗猖狂逃到四川避難,太子李享趁勢登基當上皇帝,唐玄宗只得退居二線當了太上皇。1900年,爆發義和團排外運動。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逃到西安。二者有些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唐朝安史之亂初期,太子李享已經是河北道兵馬大元帥,官授司徒,位列三公。當李隆基逃往四川以後,那個年代信息流通不暢,可以說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李享又是太子又撐握全國軍隊,當皇帝是眾望所歸的事情。北宋高宗趙構也是在靖康之變時任河北兵馬大元帥有軍權,在應天被大臣擁立為皇帝。光緒皇帝是一心想做點實事的,在1898年進行戊戌變法希望改革內政建設近代化國家。後來慈禧聯合榮祿發動宮庭政變,把光緒皇帝囚禁在瀛臺。當時列強是支持光緒皇帝的,在他們看來光緒帝是法定的最高統治者,政府首腦。慈禧太后心裡最忌恨的也是這件事。所以臨逃跑時公然下令與列強各國宣戰,膽子不是一般的大。當時李鴻章和張之洞公開聯明通電"東南五省自保"反對同列強戰。慈禧太后聰明之處是把光緒帝挾持走了,才有翻身機會。如果當初慈禧太后自己跑了,列強還會支持光緒皇帝做中國最高首腦。列強某求的是在華的共同利益。簽訂辛丑條約,搜刮點銀子。光緒皇帝親政了,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逐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慈禧把光緒皇帝挾持了,光緒皇帝沒有一兵一卒只能做傀儡。所以說光緒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幸的皇帝。


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