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駕乎津門 直追滬上

1858年的《天津條約》對中國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從原來的天朝上國物產自足一下子變成與蠻夷貿易通商,實在有些難為情。不過地方上可不這麼想,在條約增闢的十一個口岸中,一個長江中游的內陸港口,趁著這股國際貿易的浪潮,為現代化改造留下了長長的身影,它就是漢口。

漢口興盛於明清,以商業貿易為起始,素有“九省通衢,七省要道”之美譽,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並列為四大名鎮。

漢口的正式開埠是在條約簽訂後的第三年,即1861年。開埠後,英國最先與漢口通商,緊接著,美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奧地利,日本,瑞士先後來漢口通商,一時趨勢若騖。

從內陸貿易到國際貿易,開埠的武漢對外貿易量一下猛增,不僅超過沿江港口的南京,重慶,而且超過了沿海的青島,廈門等港口,與上海,天津,廣州並列全國四大港口。

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此時的漢口雖作為通常口岸,遠遠望過去一片生機活力,但真正興起的是洋商。他們憑藉著充沛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開闊的全球視野,賺取了大部分利潤,少部分買辦依附他們平地而起,而大部分原材料的提供者只能靠賣苦力艱難度日,這樣的自由貿易哪是真正的自由貿易,分明是是洋人主導的剝削式的貿易,於我而言意義不大。我們要是有自己的機器,自己的船隊,再讓官府貸些款,好好的茶葉絲綢何必假洋人之手?鉅額的利潤哪會進洋人的腰包?不要急,30年後這不是夢想。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改授湖廣總督,次年北上武昌,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洋務運動。張之洞此行的最初目標是修築京廣鐵路,第一段盧漢鐵路(盧溝橋到漢口)先行動工,待完工後再修築剩餘的粵漢鐵路。武漢是連接兩段工程的節點,意義非同小可。然而鐵路鐵路無鐵哪來的路?北京到廣州4000裡的鐵軌如果完全靠洋人把持一則耗費巨大,一旦中途以漲價要挾卡你脖子,只能被迫接受。二則如果由自己生產,不僅內銷尚可,富餘的話還可出口泰西各國,賺取外匯,可謂兩全其美。

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然而張之洞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建鐵廠的資金從何而來?湖北身處內陸,經濟遠不如與南粵的廣東,比蘇滬也要差一大截,舉一省之力維持漢陽鐵廠絕非易事。

盛宣懷接下這個爛攤子後,首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在江南財團並不熱心的情況下,盛宣懷動用個人關係籌得110萬兩作為初始資本。接下來併購萍鄉煤礦解決了燃煤供應的問題,然後對高爐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漢陽鐵廠終於走上了正軌。從年產1萬噸到3.8萬噸再到5萬噸,京廣鐵路線上的鐵軌幾乎全出自於漢陽鐵廠之內。

1909年,漢廠供應京、漢等地的鋼軌、鋼料的銷售額已有擴大。此外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廣東等地也來求購。在生鐵方面,1908年銷售額僅89萬餘兩。而1909年,在國內供應津、滬、粵、漢、潯、川、湘、豫等省市,國外則銷往美國、日本、澳州、西貢、香港等地,共達4.4萬餘噸,收進銷售金額上升到113萬餘兩。1910年,達142萬餘兩。萍礦在1908年,售煤收銀在82萬兩,次年則增為150萬餘兩。

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鐵廠旁邊還要建槍炮廠,本來南京已有李鴻章創辦的金陵製造局,何必還要多造一個?一是爭利,二是不信任。

放眼晚晴中國戰亂不斷,內部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亂此起彼伏,外部兩次鴉片戰爭,收復新疆,抗法援越從來就沒間斷過。打仗補給靠糧,攻城略地靠槍炮,軍火市場,從來就沒有如此興盛過,李鴻章辦得我辦不得?

張之洞對金陵製造局的不信任不僅僅是出於對李鴻章的恩怨,而是在上面吃過虧。早在光緒六年(1880年)左宗棠遠征新疆,訂購的一批槍支不僅造價昂貴,效果還不好,張之洞早有耳聞。到了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之戰的前線戰士反饋說金陵訂購的一批槍支時不時出現卡克,嚴重影響了戰力,張大帥怒不可及。要不是全賴三軍用命,馮老將軍指揮有方,怕是自己的烏紗早已落地,又得簽下一個城下之盟。

張之洞所慮不差,1894年的甲午海戰,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完敗於近鄰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同時聯合艦隊一艘未沉。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因為日本從德國口中搶下了本是中國海軍的吉野號,也不是軍紀不整,技不如人,除卻體質問題內部腐敗尤為根本。由於大量的海軍經費要給老佛爺修頤和園,於是北洋水師只好省吃儉用,原來進口的能用國產代替的就先湊合,炮彈給了金陵製造局,燃煤給了開平煤礦。壞就壞在這裡,本來這兩家都是老李創辦,不看僧面看佛面嘛,可是關鍵時刻哪家佛出來都不好使了,人家認錢不認人。金陵製造局不知是不是水平真如一汽旗下的夏利,坑完左宗棠,張之洞不說,回過頭來連自己的老闆也接著坑,北洋水師多次命中日艦,就是不見爆炸,後來才知道打出的是啞彈,這就真叫有苦說不出了。再說燃煤決定了輪船的動力和隱蔽性,結果雜質頗多的本方艦隊一加速就濃煙滾滾,日方因此及早的發現了我們做好了部署。動力的不足,在戰場上優劣明顯,趁勝追擊時心有餘而力不足,落敗時如落水狗一般被痛毆不已。早在戰前,水師負責採購的就多次警告煤礦不要再用劣質煤來糊弄,甚至要威脅要要告到李鴻章那裡去。煤礦的總辦一副愛理不理的回應,“告到誰那裡都不管用,你們出得起多少的價給你什麼樣品質的煤”。大量高品質的無煙煤源源不斷地流向財大氣粗的鐵廠,輪船局,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因為品質原因一段時間內也不得不高價其採購了不少。

天下興亡,與我何干焉?

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甲午海戰

張之洞一手創辦的漢陽兵工廠穿越了晚晴、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

武昌起義時,戰士們手裡拿的是漢陽造;辛亥革命中大量使用是漢陽造;抗日戰爭時漢陽造也被各方軍隊武裝;直到抗美援朝時,志願軍依然在使用漢陽造。

今天,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一個武昌起義的雕塑,雕塑上戰士們手裡頭拿的正是“漢陽造”步槍。

為了培養新式人才,他又興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工藝學堂,如今已成為大名鼎鼎的武漢大學、南京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全是現代重點學府。

日後的自強軍首領唐才常,同盟會二號人物,後任起義軍總司令的黃興,“憲政之父”,國民黨元老宋教仁,反袁稱帝,護國軍領袖蔡鍔……無不出自其下,整個一革命志士的啟迪搖籃,難怪孫中山稱他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者”。

老毛說:“提起中國的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單單對於武漢這一城來說,從長江邊上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內陸港口,一躍成為晚清時期“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特大城市,張之洞堪稱再造之功。

雖然來得有點晚,還好武漢人民沒有忘記他,2018年3月27日,在見證中國近代工業夢想與輝煌之地——漢陽鐵廠十里鋼城舊址,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正式落成並對外免費開放。

武漢群星閃耀時——從張之洞,劉志軍到阮成發(一)

圖為:博物館內展出的“漢陽造”

博物館主展覽區以“崛起之路”為主題,展示了張之洞督鄂18年,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修鐵路、建設市政等主要成就,展品中“漢陽造”槍支彈藥、錢幣銀元、張之洞手跡等藏品,無一不訴說著這位南皮老人在最後的一段時光裡,如何敢為人先,塑造了這個城市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