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贾平凹、陈寅恪,历史上还有哪些特别容易读错的人名?

馨馨话语

这两位在历史、文学领域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了,在行业内是家喻户晓了,但就是这么有名的两人,却一直有人把他们的名字读错过。但是将贾平凹(wā )读成āo。其实怪不得大家,这个“凹”字本就是一个多音字,āo音又是这个字最常用的读音,而且平凹,又不是一个专业词汇,大家读成贾平凹(āo),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人家自传里,专门强调自己的名字的正确读音后,再读错就有说不过去了,还是记住,他叫贾平凹(哇)。

历史中,有一些的人名字也经常被读错、念错,一个原因就如同上面所说的,是个多音字,我们读成了最常用的读音;还有就是在姓氏中,某些字会有专门的读音,我们不熟悉,闹出了大笑话;还有就是生僻字,我们不会读,或者感觉和我们认识的某个字比较熟,就胡乱说了一下。这里我们只要举前两个例子。


1、不准,读fǒu biāo,西晋时期的盗墓贼。这位仁兄是历史赫赫有名的盗墓贼,正是因为他盗掘了先秦时期魏襄公的陵墓,发现了失传已久的汲冢书(后世称为《竹书纪年》)。这个属于在姓氏中,有专门读音的。

2、郦食其,大名鼎鼎的高阳酒徒,一读就错型,正确读音应该为lì yì jī。无独有偶,与其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叫审食其,这位的名气小多了,因与吕后有不正当关系,被汉惠帝所杀。

3、皋陶,读作gāo yáo,不读gāo táo,在史学界和司法界这位老先生被公认为司法鼻祖,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但是否真实存在过这一号人物,就不得而知了。

4、高渐离,读作gāo jiān lí。知道他的人可能比较少,但是他的朋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荆轲。当年易水河畔,正是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踏上刺杀秦王嬴政的道路。

5、尉迟恭,这里尉迟读作yùchí,唐代著名将领,也是门神的原型。

6、令狐冲,这里读líng hú,这是小说里的任务,但是这个复姓,很少有人读对过,这里借用金老爷子笔下的人物,普及一下这个姓氏。那说道令狐冲,不得不提任盈盈,任做姓氏用,读rén,不读rèn。


7、纪晓岚这算家喻户晓了吧,多亏了那几部铁齿铜牙,让记昀纪大人从史书中走向大众,但也是因为这几部电视剧,让纪(jǐ)晓岚变成了纪(jì)晓岚。

8、南宫适,读作nán gōng kuò,读成nán gōng shì,请自觉举个爪,不要不好意思,90%以上的人都会读错,这个(kuò)音真的太不常用了。

9、伍员,读作wǔ yún,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但是说道伍子胥,大家都知道了吧,这个伍员就是伍子胥,你读对了么?

10、仇英,读作qiú yīng,明代绘画大师,仇在做姓氏时,不读chóu。这类姓氏容易读错的,还有单,读shàn,单,读shàn、哈,读hǎ,如著名导演哈文;解,读xiè,如明代著名才子解缙等。


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就上面这是个名字,你能读对几个, 欢迎和我们一起奉献,一定要实事求是哦。


爱玩的想公子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名字容易被读错的名人人名,有些字不仅容易读错,还有可能因为少见读不出来,本文简要列举几个供大家参考。

1、皋陶,拼音为:gao yáo。相传为舜、禹的大臣。不是陶瓷的陶。

2、叶公:拼音为:shè gōng,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最初应读成“射”,但是后来都读成“夜”,读的人多了也就将错就错,所以读“yè”没有问题,错的成了对的,原来正确的反倒不用了。

3、于頔,拼音为yú dí。唐朝襄阳节度使。很多人喜欢听南山南这首歌,但是知道其演唱者马頔怎么读的人真不多。

4、金兀术,拼音为jīn wù zhú。完颜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有多少人读作shù?



5、万俟卨,拼音为: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大奸臣,秉承秦桧的意思诬陷岳飞入狱。这名字读音太奇葩。

6、元稹,拼音为:yuán zhěn,不是zhēn。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7、石蜡,拼音为:shí què,而不是shí l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8、岑参,拼音为:cén shēn,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不是参差不齐的参,也不是参与的参,而是人参的参。

9、沈垚,拼音为:shěn yáo清代学者,性沈默,笃精汉学,足不越关塞,而好指画绝域山川。

10、 辛旻,拼音为:xín mín,唐代武将。我有很多同学名字里面有旻字,我还以为读文。

11、 甄宓,拼音为:zhēn fú。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我也是看了《军师联盟》才知道这么读。



12、 老聃,拼音为:lǎo 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3、 王淦昌,拼音为:wáng gàn chāng,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4、 王大珩,拼音为:wáng dà héng,“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何祚庥:拼音为:hé zuò xiū,当代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乍一看还以为是何祚麻。



16、 周慧珺,拼音为:zhōu huì jùn,中国当代女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珺很容易读成第一声。


理工科直男

历史上容易读错的人名,少数民族是重灾区,冒顿单于不能读“”也不能读“

”,要读(mò dú),同理,“单老师说单于不会骑单车”,这三个“”发的是不同的三个音,单于的“”发的是“ chán”。呼韩邪单于的邪字也不能读“”,而是读(yé );伊稚斜单于同样也不“鞋”,这个斜字读音是( chá)。单于的老婆们的名称也够别扭,叫做“阏氏”,读音为yān zhī(同胭脂)。

在被单于一家子逼疯之前,我们把目光转回华夏地区。

跪在岳王庙前的秦桧的好搭档万俟卨,这三个字要是不熟,大概是一个也读不准的,我总是差点读成“万艾可”,正确读音是mò qí Xiè。岳王爷的死对头金兀术,假如我不是后来听评书改正错误,大概也是会一直把“”读成“树”的,幸亏刘兰芳给我普及了正确发音(wùzhú)。

令狐冲的令字,假如不查字典,我决计是要读成四声的,后来才知道是读二声(音同灵)。

上几张最容易读错的五十个历史人名的图片。


历来现实

其实,读贾平凹〔ao音奥〕没错,《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里,都是这么注音的。只是贾平凹小时候村里人都叫他平娃,好些方言里凹字也读作〔wa〕。关键是平娃上大学的第一天,老师点名,点到他时,他站起来回说:老师,我叫贾平娃。老师通常是很尊重学生意愿的,再说命名权归个人,他人无权干涉。于是,就假平娃了。陈寅恪的恪字,本来就是多音字,大众普通的用词是恪〔ke音克〕守,于是很多人读陈寅客,你要是读别的音,很多人还会纠正你,说你读错了。当然还有喊陈寅各的,这些人读字就喜欢读半边。其实,知道的人不读陈寅各,也不读陈寅客,读陈寅雀。因为陈寅雀属鸡,鸡就是雀儿一类,鸡的祖宗是始祖鸟,始祖鸟不就是雀儿么?

还有哪些字容易读错呢?暴露的暴字就错得极普遍,大家都读作〔bao音抱〕,其实书典里注音是〔pu音铺〕。可是,自从最早的那个播音员说抱露之后,全国人民都说抱了,不管它是不是曝晒或曝光,还是爆炸爆棚,一律抱之不误。你要读铺露,人人都会指责你没文化。唉😭!没办法,好吧,咱也抱吧。读书人又有一大半通常心不在马🐎,读些别字有什么稀奇的?反以为骄傲,自以为得意,得鱼忘荃,得意忘言,得意忘形。君不见网上最有理的人,通常都是写错别字最多的人么?

小时候看小人书,说新疆有个地方叫龟兹,以为是乌龟兹了,后来老师纠正了。还有尉迟恭,尉迟敬德。以为迟到了要恭喜,还要安慰。老师又纠正了。呵!是玉尺公啊?秦始皇的妈咪喜欢嫪毐,尿毒症么?后来老师又纠正了,不是尿毒症,闹爱惹的祸。中学时的体育老师是个塌鼻梁,根本就没鼻梁骨,仅仅在唇上有鼻球和鼻翼。喊口令:踏步踏?我们全体男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塌!女生都笑得在地上打滚,甚至还有小便失禁的,往厕所跑。后来体育老师去上海做了整容,找回了鼻梁骨。还有个光头的肥胖物理老师,初来乍到时自我介绍,在黑板上写‘‘郑懋业’’,有女生问:中间那个字是个么字?老师说:对了!它就是么字,我就叫郑么业。谢谢所有的老师诲人不倦!

后来没老师教了,只好自己读书。张飞胡,邓艾吃。说张飞胡搞,是个大逗比。邓艾是个结巴,所以有成语:期期艾艾。但是怨艾是不好的,(怨艾)愿意才对。明四家之一,有个叫仇英的。仇恨英国么?不是!是恳求英雄。用不着求英国,现在英国得求咱中国,美国也有求咱中国的地方和时候。唐朝时有左仆射、右仆射,是皇宫里的大官。这个射字呢不读骑马射箭的射,得读耶。欧耶!有姓欧的和姓区的。复姓欧阳,单姓区,读音相同。


用户5999942904

题主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贾平凹是合适的,因为“凹”字系多音字,其一为嗷,其二为洼,贾平凹的“凹”应取第二个读音。名从主便,这事儿由他自己说了算。

但陈寅恪就不一样了。“恪”字只有一个读音,即客,不可能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个名人的方言土语就保留一个异读,谁也不应该有这么大面子。否则即墨的“墨”为什么不读成“米”?所有即墨人都这么读。事实上,陈寅恪本人生前也曾经表示过,就应该读成“克”。

附:容易读错的古人名

1、燧人氏:燧,音suì,相传燧人氏曾“钻木取火”。

2、伏羲氏:羲,音xī,相传伏羲氏曾教人结网、捕兽、捕鱼等。

3、仓颉:颉,音jié,相传他创造了文字。

4、嫘祖:嫘,音léi,人们把养蚕、缫丝的发明归功于嫘祖,奉她为“先蚕”。

5、鲧:鲧,音gǔn,传说尧曾命鲧治水,结果失败,又命他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6、宋襄公:襄,音xiāng,春秋时五霸之一。

7、齐桓公:桓,音huán,春秋时五霸之一。

8、范蠡:蠡,音lǐ,越王勾践的谋臣之一,即陶朱公。

9、伍员:员,音yùn,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10、伯嚭:嚭,音pǐ,春秋时吴国的大臣。

11、郭隗:隗,音wěi,战国时燕国人。

12、高渐离:渐,音jiān,战国时燕国人。

13、樊於期:於,音wū,战国时秦国将军,后逃亡燕国,荆轲刺秦


五次方物语

帝喾(kù):五帝之一,颛顼之侄,其子为尧。帝喾在位70年,寿105岁,帝喾陵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下图为帝喾陵:


范雎(jū):战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字叔,魏国人(今山西芮城),范雎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应侯”,后蔡泽替代了他的位置。

郦食其(lí yì jī):汉高祖刘邦的追随者,自称高阳酒徒,因年少好酒,混迹于酒肆中,陈留县高阳人,西汉开国重臣。


李悝(kuī):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魏国人,担任魏文侯相时主持变法,推行“尽地力”、“善平籴”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稳定市场价格。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由此,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李悝编汇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重农”和“法治”是李悝的两大主张。


刘奭(shì):汉元帝,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昭君出塞就发生在汉元帝时期。

刘衎(kàn):汉平帝,在位五年,死时才14岁,传是被王莽毒杀,平帝死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

刘炟(dá):汉章帝,光武帝刘秀之孙。章帝尚儒术,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章帝时期人口增长,还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位尤善草书的书法家,后世称“章草”。

刘肇(zhào):汉和帝,章帝刘炟之子。在位时灭匈奴,拓疆扩土数千里,蔡伦造纸术发明就在和帝时期,是较有作为的皇帝。

刘祜(hù):汉安帝,和帝刘肇之孙。他查办的谋反案,导致发明造纸术的蔡伦自杀。

刘缵(zuǎn):汉质帝,刘炟玄孙,仅在位一年,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粱翼鸩杀,年仅8岁。

郤(xì)正:三国蜀汉大臣,蜀降魏后,刘禅答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在旁边听着感觉太不像话,回来提醒刘禅下次再见司马昭时要哭着说宗庙在蜀地十分想念故土。谁知刘禅原话将郤正所教背了一遍,司马昭君臣忍不住都笑起来,“扶不起的阿斗”由此而来。后主也以此保住蜀国君臣一世平安。

蒯(kuǎi)良:三国时期刘表制下的谋士,他为刘表定下安抚荆楚的政治方略,辅佐刘表实力很是强大。荆楚异主之后,就没有他的消息,应该是不被重用的。

毌(Guàn)丘俭: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将领,一生战功累累,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其都,几亡其国,刻石记功还朝。后司马家族篡魏,忠心曹魏的毌(Guàn)丘俭发动兵变,兵败身亡。

万俟卨(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遗臭历史的奸臣。是戕害岳飞岳云父子的罪人之一,今岳飞墓前,他和秦桧、王氏、张俊四人的铁铸像已跪了近千年,受尽后世人们的唾骂。


屏山语红楼
🌿樊淤期 [ fán wū jī ]为“荆轲刺秦王”,自刎将首级献上。
🌿夏无且[xià wú jū] 秦始皇的侍医,“荆轲刺秦王”中救了秦王。
🌿郦食其[ lì yì jī ]刘邦的谋士。
🌿冒顿单于[ mò dú chán yú] 西汉时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伍员 [ wú yún ]就是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金日磾[ jin mì dī ]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赐姓金,后辅佐太子刘弗陵。

逆风解意Y

杭州岳飞坟前面跪着两对反绑着手的🐶男女,他们都是杀害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凶手。一对大家都熟知,是秦桧夫妇,另一对可能就陌生一点了,而且看着名字更是有点尴尬,他们就是秦桧的帮凶万俟卨〔mò-qí-xiè〕和他的老婆。

这个诬告岳飞、又把他判成死刑的万俟卨,人不忠良,姓名更是一股邪气,不好念,更不好记。

就有人把他念成“万四剐”(还把剐〔guǎ〕字念成“窝”字),也就是千刀万剐的意思,也真是解气。

到了今天,一提起秦桧,大家都知道,可是万俟卨,因为实在不好念,只好把他当作无名氏看待了。

再说几例。

《赵氏孤儿》戏里那个杀害赵盾一家的屠岸贾,还有京剧《赠绨袍》戏里的须贾,这两个“贾”字都念gǔ。

《三国演义》里董卓有两个心腹将军,一个叫李傕〔què〕,一个叫郭氾〔sì〕,这两个人能耐不大,名却很嘚瑟。

有的人干脆把他们念成李催〔cuī〕,郭氾〔fàn〕。我就纳闷了,为啥坏人名字都那么难读,或者容易读错呢?他们真是怕挨骂,所以故意给自己起个歪名,让我们骂起来不顺口,好便宜了他们。

当然,也有好人因为名字难念。例如,战国时期魏国创办平籴法的一个改革家叫李悝〔kuī〕,在我国历史上他的地位并不低于同时候的西门豹、乐羊、吴起他们,可是他不大出名。

还有汉高祖的谋士郦食其〔lì-yì-jī〕,曹操的谋士荀彧〔yù〕,现在人开玩笑,说荀彧不是荀彧,而是苟或,真是能气死这位老爷子。


光明大先生

其实,我们现在对于很多人名都是因为约定俗称的关系,然后是按照独特的叫法叫的。限于篇幅的原因,我就来分析两个例子。

比如老舍。之前在央视的节目《朗读者》里面,濮存昕在朗读老舍的文章时候,将老舍的“舍”字读成了四声“shè”,由此引发了争议。对于究竟应该读三声还是读四声,迄今为止大家都还在争论。赞同读三声的人,依据的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一本书——《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舒乙在这本书里面说,对于老舍的名字,当时既有读三声的,也有读四声的。

老舍的名字如果读成三声的话,意思是老房子。读四声的话,就是施舍的意思。有人认为,舒乙自己搞错了。其实,三声是施舍的意思,四声是老房子的意思。然后舒乙还说,其实老舍给自己取这个笔名,本意就是施舍的意思。由此,他们认同应该读三声。

认为读四声的人呢,是因为老舍活着的时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人都是按照四声叫老舍的。北京人艺的人认为,如果老舍的“舍”当施舍讲,那应该有个提手旁(因为当时使用的还是繁体字)。所以,大家都按照四声叫,老舍自己也没有反对。

其实,舒乙在《老舍的关坎和爱好》书中有一句话,那就是“老舍自已一直念shè”。如果我们按照遵从本人意见的话,确实应该读四声。

第二个再说一下陈寅恪。现在,大部分人都读“què”,其实,到底是读“què”还是读“kè”几十年来也一直有人再争论。很多曾经与陈寅恪交往过的人都回忆说,大家都是管他叫陈寅恪(què),陈寅恪也约定俗成,遵从了这一叫法。李济之子李光谟认为,què这个音在很多词典,包括《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里面都没有。他认为,很有可能与湖南方言有关(陈寅恪是湖南人),所以慢慢从kè就转化成了què。

不过,我觉得大家都约定俗成了,也没有改的必要。但是,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以后再当有人读kè的时候,也不要嘲笑人家说读错了,毕竟陈寅恪自己也赞同读kè。

陈寅恪1940年写给牛津的信件


兮兮说事儿

以史为镜,换个角度看历史,我是小潘看历史。历史上容易读错的人名啊,仔细想想还真不少。

比如越王勾践你怎么读的呀?勾(gou)践是四声,不是一声。快点连续读三遍,越王勾践,越王勾践,越王勾践,不许笑!



还有一个,玩游戏的你是不是经常大喊刘禅(chan)带干扰,错了!!!人家是刘禅(shan)四声,下一次再遇到这种开黑队友,教教他,“丢人,吾不屑与汝玩”。

你还知道什么容易读错并且很好玩的人名呀,快来分享一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