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康有為的經學改革思想?

鄭福良ZFL

能寫一本書的問題啊,不好回答。下面簡單談幾點體會,請方家指正。

一、康有為經學思想的溯源及背景

要想評價康有為,必須先了解當時的背景,瞭解康有為是怎麼走到後來以經學推動改革,以儒學切入政治的道路的。

篇幅有限,只說三點:

第一點,儒學在清代的發展已經進入絕境,一方面是理學的發展在學術界不具備足夠的感召力,一方面清初顧炎武等開創的經世之學,在清代空前的高壓之下,蛻變為考據文獻之學,不具有思想力度。在這種情況下,經學自身就會發生內生變革。

第二點,康有為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觀點沒有什麼特別,並且一開始是堅決捍衛原有的儒學傳統的。直到他一是遇見了四川的廖平,廖平是個奇人,思想家,一舉解決了經學史上的“平分今古”大難題,啟發了康有為(後人有說康有為剽竊,這個問題這裡不談);二是清朝後期的常州學派,鼓吹公羊學,已經為晚清的經學變革提供了條件。

第三點,康有為所處的時代,是古往今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不僅是因為中國遭受了泰西思想的猛烈衝擊,而且當時的歐美社會本身就在劇烈變革,從法國大革命到一戰之間,歐洲和美國都沒有消停過,各種思想主張紛紛傳到中國來。康有為去過已經成為殖民地的香港,卻發現,這些他看不起的洋人,居然把香港治理的非常好,於是開始反思自己,反思原來的儒學傳統。

二、康有為到底說了什麼?

你如果去網上查各種百科,或是看學校的課本,那麼會得到許多答案,這些答案大同小異,不能說錯,但想必你會覺得乏味,因為翻來覆去就是那點事。

所以,我這裡不賣關子,就用最簡單的話,把康的經學主張的核心,直接點出來。當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這沒關係,各抒己見嘛。

康有為真正的思想並不在《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而是《大同書》。

康有為的想法,是認為儒學必須進入到新的階段,因為儒學從漢代今文經學,到唐代義疏學,這是一個階段,其中的關鍵是董仲舒、鄭玄,解決的是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等 問題;從北宋到清朝,又是一個階段,其中的關鍵是朱熹、王陽明,解決的古代社會的習俗、觀念等問題。

到了康有為的時代,他認為朱熹的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一步儒學要解決:從空間上,是全世界的問題;從時間上,是今後萬世萬代的問題;而從性質上,是儒學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的問題。

所以,你可以把康有為看作是要當聖人,最起碼要當朱熹這樣一個歷史地位的人。當然,他成功與否,別人認可與否,是另一個問題。

三、如何評價

在以前,90年代以前,康有為的評價是不高的,他的經學思想被認為是比較荒誕的,落後的。但是這幾年,隨著康有為全集的再次出版,隨著一批學者對康有為的研究,比如干春松、曾亦等,對康有為的評價已經有了新的進展,

開始 肯定他對當代以及未來政治的一些意義,肯定他對儒學的轉型做出的貢獻,當然,有些評價還很有爭議,這裡就不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去讀我剛才提到的兩位學者的著作。


danyboy

康有為是19世紀末期中國資產階級改革派領袖,為新興思想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康的經濟思想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2年以前,引進國外資產階級經濟發展思想理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主張發展民族工業而興國,基本上是進步的。

第二階段:1902年以後,國內資產階級革命和群眾革命呼聲越來越高漲,康卻在政治上墮落了,反對革命派的經濟學主張,成為反對派的喉舌和代表人物。

1902年是一個分水嶺,康發表論斷:革命自立是“求速滅亡”,而立憲可以避免“革命之慘”。

康的進步經濟思想有:

一、《公車上書》中提到的富國、養民論。《公車上書》是一整套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性理論著作,又稱富國、養民十項綱領。

二、康與早期改良派不同思想,就是發展工業立國,發對封建傳統的“以農立國”的論斷。這是對國外資產階級經濟發展的借鑑,把中國的改革發展定位為發展工業,成為工業國。

三、反對商業壟斷,主張發展私營經濟。除了貨幣和郵政歸國家,其他一切交由民辦,國家給予技術、人才等幫助。

康的後期經濟學思想墮落有三:物資救國論、金主幣救國論、理財救國論。(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奔走的草原狼

近代改革家康有為將西方立憲思想與傳統儒家思想結合的偉大嘗試!

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位改革家是始終無法繞過去,他是我國君主立憲制的推動者,是清朝末年“百日維新”的發起人之一。對,沒錯,他就是康有為。康有為是我們今天的廣東省南海縣人,也被世人稱之為康南海,我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國近代主張君主立憲制的政治家之一。


如果要真實準確的評價康有為的經學改革思想,我們就必須要了解和知道康有為的幼年經歷以及思想歷程,因為康有為的幼年經歷和思想歷程對康有為的經學改革的思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康有為出生在我國古代的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家裡文化氛圍還算濃厚,康有為的家裡人以及康有為年輕時所跟從的老師他們都比較推崇宋明理學,因此,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十分的看不慣和鄙夷不屑那些所謂的漢學家的煩瑣考據,康有為最初企圖開闢新的治學道路。但是當康有為學習了一段時間理學後,便對宋明理學一些觀點和看法十分的不贊成。康有為認為宋明理學僅講孔子修已之學,但是卻不講孔子的救世之學。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出康有為雖學習傳統的經學文化,但是對傳統的經學文化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也影響著康有為後來的改革思想。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康有為五歲的時候就能夠背誦唐詩數百首。六歲時康有為就跟從著簡鳳儀(清末的學者)學習《大學》、《中庸》、《論語》和朱熹所注的《孝經》。在康有為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之後康有為就跟隨祖父接受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攻讀經史。這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康有為就開始讀報,瞭解國內外的時事,以及當時朝堂的一些動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康有為是在傳統的封建正統思想文化的薰陶下長大的,這也直接影響著康有為後來的改革思想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封建傳統文化的印記。

真正使康有為的改革思想形成體系是在光緒八年的時候,那時康有為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回去的時候康有為途經上海,這使得康有為得以進一步接觸到資本主義的相關事物及思想,康有為在這個時候藉助這個契機收集了不少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學的書籍。經過對這些書籍的學習,使得康有為逐漸對資本主義制度有了瞭解和認識,這也使康有為真切的感受到了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要先進。這時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大肆侵略,還有清朝晚期政治官場上的腐敗,這一切中國社會當時的亂相使得此時年輕的康有為心中燃起了強烈的愛國之心、救國之心。在看到西方的強盛後,康有為立志要向西方學習,藉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國家。從此康有為開始不斷的吸取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就在這時康有為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康有為的經學改革思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政體,主張君主立憲。其實康有為對君主立憲制政體模式的選擇在維新變法的前後是有所變化的。在戊戌變法以前,康有為提倡集權制的君主立憲,君主是有相當大的實權的,類似於日本和德國。但是在維新變法以後,康有為提倡虛位君主,這時君主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只是國家形象的一種象徵,類似於英國。

在教育方面,康有為主張男女在教育方面應享受平等對待,主張實行德、智、體、美多方面發展的新式教育,康有為關於教育方面的經學改革思想反映出了近代時期改良主義者的良好願望,但是這些主張具有強烈的空想色彩,很難付諸實際行動。






康有為的經學改革思想啟迪和影響了我國近代以來的憲法理論,但是,康有為的思想中卻存在著許多保守主義的成分,主要表現在康有為對封建君權的妥協以及對傳統的、佔統治地位的儒家統治思想的吸收。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階級力量的支持。同時康有為的改革思想對西方政治缺乏本質上的深刻認識。總得來說,康有為的改革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同時也具有非常明顯的侷限性和封閉式的傳統性。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