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上)》?

羊鳳霞

評價這部電影可以總結為:跟抗日神劇一樣誇張的印度電影,卻成了印度史詩,值得一看。

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說起神劇,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抗日神劇。

我以前就擔心: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樣的“藝術神作”如果被日本人看到,會不會笑話我們?

怕啥來啥,前幾天,有個日本人寫了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作者對於抗日神劇的定義,讓人慾辯無言——“愛國喜劇”。

日本人的嚴謹、細緻還真不是吹的,這本書詳細解析了21部,合計678集的抗日神劇!圖文並茂地分析了我們的抗日神劇,不管是不是搞事情黑我們,這份專業精神,還真令人佩服。

話說回來,我們為什麼反感抗日神劇?根本原因是:這些抗日神劇不尊重歷史和事實,消費民族苦難。過分矮化敵人拔高自己,其實就是在抹黑自己。

(抗日神劇裡的手撕鬼子)

(抗日神劇裡的自行車飛行)

((抗日神劇裡的褲襠藏雷)

抗日神劇裡,手撕鬼子、自行車飛行、褲襠藏雷等等,看得人既好笑又好氣。如果其它國家也弄一部這樣的,情節誇張、劇情離奇的電影,會怎麼樣?

還真有,更神奇的是:人家這部電影成功了。

(《巴霍巴利王2:終結》劇照)

我說的就是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終結》,情節誇張、劇情離奇,電影裡的主角比抗日神劇裡的主角還要神奇,但這部電影去年4月在印度、美國同時上映,5天成為印度本土最賣座電影、6天成為全球最賣座印度電影,目前全球票房已超過17億元人民幣,刷新了印度影史的全球票房紀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要花錢去電影院看一部抗日神劇般的電影?而且是這麼多人一起去看?


先來看看這部電影說了什麼。

電影的故事比較俗套,是歷史片鍾愛的“王子復仇記”。

影片以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為劇情路線,把主人公換成了他們歷史上有名的巴霍巴利王。歷史上有名的傳奇英雄,穿越進有名的神話史詩裡,這樣的電影,必然令人激動不已。

作為一位神話人物,“巴霍巴利”是力量的象徵,他是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初祖——勝者第阿底那它祖師之子。巴霍巴利自恃勇力,和他的兄長婆羅多爭奪王位,並在贏得三場比賽後得到了王位。

但是,王位到手之後,他突然覺得內心難以平靜,於是放棄王權,進行苦修,最終成為耆那教的“成就者”。這一點有點像清朝的順治皇帝,董鄂妃病逝後,順治皇帝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於是,他選擇剃度出家。

(電視劇裡的順治皇帝和董鄂妃)

印度人深受父權主義和大男子主義的影響,個人英雄式的巴霍巴利王很有市場。再加上,巴霍巴利王經受住了其哥哥篡奪王位的考驗,並僥倖生還,得知身世後臥薪嚐膽,最後重新取得王位,這樣的故事也滿足普通人對於“屌絲逆襲”的幻想。所以,這部電影就成了印度電影市場的票房春藥。

(電影中的巴霍巴利王)

高潮來了:為了體現這種個人英雄的魅力,電影將巴霍巴利王這個人物進行了神話,上跳能克服地心引力,入地能徒手擋住千軍萬馬。這也是印度電影一貫的尿性,他們英雄的開掛程度較之我國的抗日神劇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第一部中,主角的神力大爆發,爆發的方式比較奇葩,身上一束神火燎遍全身,自此獲得了新“戰衣”,在此處我想到了鋼鐵俠變身的場景。

(神火燃燒,巴霍巴利王獲得新戰衣)

天生神力的巴霍巴利在這之後學起了項羽,只不過他舉起的東西要重得多,電影上看直接舉起了一座水滴井。

(巴霍巴利王的神技)

徒手爬高山瀑布數次從懸崖落下不死也沒重傷,背起神石像如無物跳躍旋轉不停歇,還一個人從側面硬生生拉起九十多尺國王金像。

(巴霍巴利王:我要打十萬個)

此外,巴霍巴利王不僅以一敵萬毫髮無傷,更是克服重力一躍百丈翻身射箭。並且有終極武器:螺旋槳戰車、印度神毯……我覺得,這已經不是個王了,這是印度超人……

(巴霍巴利的螺旋槳戰車)

有這一個神人在,反派還需要反抗嗎?雖然劇情俗套狗血,但是人家這部片子能成印度影史佳作,並且還能贏得許多對他們歷史無感的中國觀眾的好評。別忘了它可是一部大片!人家的場面和動作設計上確實用心了。

看看這部電影的場面和動作設計。

首先,它是印度歷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歷時五年拍攝,耗費25億盧比(相當於2.36億元人民幣),影片出現的所有建築都是實體搭建的。

道具、服飾投入到了,畫面效果呢?印度片在鏡頭和畫面上有一個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慢鏡頭特多、人物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也非常誇張。

這些用多了似乎會讓觀眾感到浮躁,但是用在這樣一部以動作為主的電影中反而恰到好處,既可以突出人物的張力又能滿足視覺感受,一個缺陷就成了增色的部分。

劇情誇張、但視覺、場面用心,所以這部電影成為了印度電影的“影史奇蹟”。

深層原因是:相比於抗日神劇,同樣是主角開掛的神劇,“巴霍巴利王”的背景是神話故事。並沒有試圖糊弄觀眾,以奇幻假裝歷史,而是:通過電影工業,為神話披上了絢麗多彩的外衣。

就好像:如果一開始你就告訴我電影裡邊是神話故事,主角本來就是神話故事裡有超能力的神,那麼,不管你電影再離奇,觀眾都還是接受的,畢竟,視覺大片現在也很流行。


這已經是“巴霍巴利王”系列的第二部。

第一部《巴霍巴利王:起源》講的是:巴霍巴利和他堂弟巴哈拉拉德瓦爭奪王位。最終,為人正直而勇敢巴霍巴利奪得王位。這部電影現在網絡上就可以看,有興趣的可以找來觀看。

尷尬的是:這部印度票房第一的片子在中國僅僅獲得四千多萬票房,指導該片的可是印度的國寶級導演拉賈穆裡,特效製作團隊是託萊塢頂級特效公司並且請了《波斯王子:時之刃》的特效團隊二期打磨。

這樣子的投入在中國觀眾面前似乎不感冒,不免有些尷尬。但是自打摔爸掀起“印度熱”之後,導演和特效團隊與投資都未更換的第二部在內地僅五天就拿下六千萬票房。說白了,《巴霍巴利王》系列受印度人民喜愛是因為它塑造的歷史人物情節和宏大場面,我們中國觀眾喜歡是因為前幾部印度電影的好口碑影響和這部片子真誠的特效和畫面。

作為印度商業片的代表《巴霍巴利王》,其實是在套用好萊塢一貫的商業電影手法,只不過人家能在其中完美加入本國文化,體現其特色。

我國投資最大的電影是張藝謀導演的《長城》,但是這個口碑和票房嘛,相比於人家這部片子收到的回報確實不盡人意。我們看《長城》,或許看到的就是馬特·達蒙充當巨星,景甜做背景的偽好萊塢電影。而印度有寶萊塢和託萊塢兩個大的電影中心呢,商業化的程度是走在中國前面的。

除過這個,吸引我們中國觀眾的,其實是印度電影敢於直面問題和走心的態度。當初,摔爸在中國的成功除了前期宣傳好之外,阿米爾汗那種中國影星幾乎達不到的職業操守也為電影賺足了目光,

加上影片能揭示社會問題(在我國依然比較難),可以說他們的電影內涵是我們電影界需要學習或者嚮往的。摔爸直面的是印度社會長期以來的女權問題,《神秘巨星》批判了父權主義,《起跑線》直面教育問題。試問這些要是放在中國,公映都很困難吧。

既有完備商業體系,又有走心佳作的市場,誰不羨慕呢?反觀我們,中國電影乃至國產大片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呀。

至於《巴霍巴利王2》,值得去電影院看一下。

看看人家的神劇是怎麼樣樣的。

如果沒有時間,也可以耐心等待我這邊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