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城紀》想要表達什麼?

哦呀嘛

我稱《荒城紀》是一場支離破碎的夢

“一場支離破碎的夢”,它代表著幾個人的夢都破碎了。第一個破碎的夢是林硭和李憶蓮的婚姻夢。李憶蓮是一個寡婦,她已經守寡多年,但是她依然渴望能夠找到真愛,攜手度過自己的餘生,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己和林硭的婚事能夠被承認。因此,當她聽說自己被叫去祠堂,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和林硭的婚事時,她的一句“真的?”表現出了她內心期盼已久的事。林硭也一樣,他積極地準備自己和李憶蓮的婚事,他也期待著美夢成真的那天。當他們兩個人蒙著紅眼布,拉著手站在族長等人面前時,臉上浮現的是幸福的笑容,可是當族長說“李憶蓮以後就是菩薩奶奶,所以你和李憶蓮的婚事,祖宗不會再同意了。”那一刻,他們的笑容凝固了,從期待轉為失望,原本牽在一起的手,慢慢地分開了。後面有一個情節很耐人尋味,林硭周圍的一切都灰暗了,不僅是人,還有物,所有的一切都是灰暗的,只有那塊紅眼布還是紅得那麼扎眼,醒目,彷彿就是諷刺。

這種表現手法在《辛德勒的名單》裡也出現過,穿紅衣服的小女孩站在灰暗的景色中間,顯得很突兀,但是又發人深思。內心滿滿的失望,林硭不知所措地看著周圍的世界,他沒有想到,自己希望以久的美夢就這樣破碎了,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了。後面的結局就是這樣,一死一生,林硭和李憶蓮從此陰陽兩相隔。

第二個破碎的夢是保長的發財夢。為了村裡的救濟糧和自己的錢去找縣長幫忙,結果女兒提醒他,在村裡建一個禮義廉恥堂,這樣好拿到錢和救濟糧。但是保長聽成了“李憶蓮祠堂”,這就成了一切悲劇的開始。為了建祠堂,村裡就要籌錢,找勞力,錢不夠怎麼辦呢?就用陶大管家給的棉花拿到共區賣高價,籌錢回來。本來以為這件事是一帆風順的,後來陶大管家告訴保長,運棉花去共區的人已經被槍決了。那時候,保長就知道自己的錢回不來了。之後,就是三十萬大洋,估計是陶大管家給的那張簽收單有問題,利用保長他們不識字,就誆騙他們,說桌上留的大洋才是他們的,剩餘的大洋都被帶回城裡。保長和族長面面相覷,繼而又欲哭無淚,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回,保長的發財夢也涼了。

第三個破碎的夢是族長的祠堂夢。族長一直希望自己死後能進入祠堂,受到後人的供奉,但是因為這個李憶蓮祠堂的一系列烏龍事件,不僅丟了祖宗的貢品,還使他自己最後還被林硭釘在了棺材裡。即便族長最後沒死,他死後也沒有可能再進入祠堂了。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姚天琦


季我努學社

電影《荒城記》近期上映了,口碑不錯,要炸裂了呢。 取景是山西的黃土高坡上,風吹黃土揚塵起。村民的破棉襖,古舊的祠堂,方言的感染力,濃濃的年代感和鄉土氣息輕易就印入腦海。

嫁給縣長的保長女兒一句“禮義廉恥堂”,保長聽成了與村裡李寡婦名字諧音的“李憶蓮祠堂”,他為了騙取縣裡撥發的鉅額救濟糧和銀元,建起了“李憶蓮祠堂”,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荒誕得讓人無力吐槽的悲喜劇。

最後李憶蓮被活活燒死,林硭被關了起來,地也被村民霸佔了。 整部電影想要表達的無非是人性。人性的愚昧無知、貪慾、自私等,以影片中李憶蓮的逐步走向悲劇的事情變化來一一展現。

影片中多處細節都透著黑色幽默,當下覺得好笑,笑完後卻覺得沉重,值得反思的太多了。明明是講述一個悲哀的故事,卻讓導演生生拍成了悲喜劇,可見導演對全場把握的力度是恰到好處,他要的正是這樣一種笑中有淚的方式來表達他眼中的那個民國年代的男權帶給女性的悲哀,以及那個年代的不自由與愚昧落後。

小山村裡的人物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特徵突出分明,這樣的豐滿感讓人更不能忽視這部影片帶來的對人性剖析後的悲涼心境。

開頭看的時候,我曾為方言的“禮義廉恥堂”被聽成“李憶蓮祠堂”的荒誕感到納悶,疑問為何政府不頒發文書,而是使用口頭告知?而看完,卻只有無言。那樣的年代,在現在看來多麼荒誕的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感嘆一句,還是現代社會好。


沈慕白

電影《荒城紀》講述了發生在民國年間的一段往事,以新社會運動為背景,展現了與當地宗祠文化的衝突,主要從人性的角度刻畫展現,是一個有情懷有品位的文藝影片。

《荒城紀》目前已順利過審。該片以斯琴高娃、褚栓忠、高軍、韓三明、閻青妤等實力派演員壓陣,演技驚人。而熒幕新人李暢和郝星棋也以驚豔的表現詮釋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悲情虐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