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算是在中國市場混的比較好的日系豪華品牌了,其產品線也是相當豐富,說起年輕運動就有IS系列,說起豪華舒適有ES系列,就連行政級豪華轎車這塊也有LS系列撐起門面。簡單來說,這三個系列大致對應奔馳的C級、E級、S級。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似乎還忽略了一個車型,雷克薩斯的轎車中不是還有一個GS系列嗎?對!就是GS系列,那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雷克薩斯GS,其定位高於ES但低於LS,基於這點來說,它的來頭並不小,從外觀設計上明顯要比ES系列更加激進,有明顯的運動取向。動力上,目前在售車型中,300h和450h都是混合動力車型,300h搭載2.5L發動機,其最大馬力181PS,電動機最大馬力143PS,匹配E-CVT無級變速箱。

450h搭載的則是3.5L發動機,其最大馬力292PS,電動機最大馬力200PS,匹配E-CVT無級變速箱。在這兩者中間還有一個300(200t)車型,其搭載的是2.0T發動機,最大馬力245PS,匹配8AT變速箱。全系售價區間在45.90-79.90萬元間。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雷克薩斯GS整體優劣大觀

外觀造型

眾所周知,這代雷克薩斯的外觀設計風格都比歷代激進了不少,在這套家族臉譜下,就連之前比較中庸的ES系列也飄了起來,而本身就帶有轎跑色彩的GS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前臉上,GS大致的設計路線跟ES大致相同,但在線條處理上明顯誇張了不少,兩邊前霧燈出深凹進去的造型看上去就像兩顆鋒利的獠牙,同時又更加突出中間這個尺寸誇張的紡錘形中網,引擎蓋上隆起的線條亦是如此 。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在國人一貫的理解看來,升了一個級別,車型的尺寸自然要大一點。但讓人意外的是,GS在車長上是要比ES短上那麼一點的。而且GS的前後懸設計也短了些,所以整個側身雖然流線設計和ES差不多,但GS在視覺上明顯緊湊了些。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最後來到尾部,設計上的亮點就是尾燈採用了較為運動化的燻黑處理,同時在運動外觀套件加持下的F SPORT車型的後保險槓造型也有些變化。總的來說,雖然說GS定位高於ES,但實際上兩者在外觀三圍尺寸上也是差不多,外觀設計的風格也很相似,但為了突出GS車型的運動氛圍也做了些細節調整。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內飾中控

如果說在外觀上GS和ES是貌合神離的話,那坐進車內之後這種感覺就弱了很多,因為GS的內飾設計佈局進本上和ES保持一致。但不管怎麼說也好,雷克薩斯的車,只要你坐進去,無論是內飾的設計還是用料做工,在體驗上都是一種享受,只是現款的GS不算是一款比較新的車型了。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當然,與年代相關的古板感還是能找得到,就拿這個內嵌式8英寸的中控屏來說,其內裡界面的顯示既操作起來的感受明顯還是跟不上主流。另外,雖然說GS是帶有轎跑色彩的車型,但在其內飾上並沒有什麼運動氛圍的體現,就算是所謂的F SPORT版本也只是把座椅換了個顏色和加裝了一個算是半液晶的儀表盤而已。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總的來說,GS的內飾倒沒有它的外觀那麼有視覺衝擊感,有種外表放蕩不羈,內裡還是比較傳統保守的感覺。

空間座椅

前文說過,GS的長度還要比ES略微短一點,但它的軸距是要比ES要長,達到了2850mm。但即使這樣,這個數據在現在看來並不算亮眼,而在實際的空間體驗上GS的表現也是比較遜色。

簡而言之,GS的後排空間水平在同級中的表現非常一般,腿部空間說不上富裕,達不到這個級別應有的水準,而且由於是後驅車型,後排中間地臺的隆起也是十分明顯。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GS上的座椅乘坐感受還是非常舒適的,尤其是後排座椅,它沒有像ES那樣為了營造出一個腿部空間寬裕的假象而縮短後排坐墊的長度,其座椅無論是在包裹性還是承託性上都做得不錯,貼合整個身體。

在座椅配置上,前排的表現相當不錯,全系標配的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後排的話就需要再上高點的配置才有座椅加熱。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再說到儲物空間,誠然價格越往上走,儲物空間就越不是比較受關注的一點,有個常規水平就行了,但GS連常規水平都達不到。由於內飾設計上的問題,檔把處集成了很多功能配置按鍵,尤其是那個中控屏的控制桿,佔了很多位置,所以在這一區域GS就只有兩個杯架,沒有常規的儲物格,而其中央扶手箱的容積也是一般水平。

值得慶幸的是,GS的後排並沒有像ES那樣門板上沒有儲物格。最後到了後備箱,其空間表現也是一般,畢竟尺寸上沒有什麼優勢。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動力操控

動力上,目前在售車型中,300h和450h都是混合動力車型,300h搭載2.5L發動機,其最大馬力181PS,電動機最大馬力143PS,匹配E-CVT無級變速箱;450h搭載的則是3.5L發動機,其最大馬力292PS,電動機最大馬力200PS,匹配E-CVT無級變速箱。在這兩者中間還有一個300(200t)車型,其搭載的是2.0T發動機,最大馬力245PS,匹配8AT變速箱。

對於這兩款混動車型就不多加介紹了,畢竟在油電混動這塊豐田的技術是相當成熟的。不過其實也相當容易理解,300h的話可以去參照ES混動車型的表現,就是為了省油,要是你既想省油又想開得爽的話,450h應該能很好的滿足你。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這次車宇世界重點關注的就是夾在中間的300(200t)車型。從參數上看是不是有點眼熟,這套動力總成就是IS上的那一套。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動力表現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要舒適有舒適,要運動它也能運動起來。

但讓人失望的是,IS上的老毛病它也原原本本地帶到了GS上,就是這個8AT變速箱。在城市路面慢慢開,它倒沒什麼動靜,把發動機的轉速壓得很低,幾乎感受不到發動機有什麼動靜,但一旦你需要加速時,它的反應就非常遲鈍,降擋的速度十分遲疑,降一個擋看看你的反應,如果還是不夠,它才又降一個擋。整個的動力銜接感覺是有一個空檔,不夠緊緻。當然如果你換到運動模式就好一點。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但這個變速箱的總體表現還是達不到這個級別應有的水準和要求。再說到操控,最大的槽點還是這個方向盤,整個的轉向反饋都非常虛,幾乎你很難從方向盤感知到什麼路感,這樣的轉向是給不了你什麼信心的。

而到了底盤,誠然這個底盤在架構上也是有點東西,有橫向穩定杆,甚至高配車型還有軟硬調節的可變懸架,但整個底盤呈現出來的質感卻沒有很好的兼顧到舒適和運動。的確它在過彎時整個的車身姿態以及傳遞回來的感受都要比IS的感覺要好要運動,但它對路面起伏顛簸的處理卻不如ES,過一些大的坑窪和顛簸時整個底盤的動作就露餡了,傳遞到車內的動靜也是比較大。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雷克薩斯GS入手注意事項

整臺雷克薩斯GS各方面評價下來,它很好地繼承了雷克薩斯高品質的用車體驗,從其內飾用料做工以及整個行車的靜謐性上就能很好說明這點。但如果反觀它不足的地方再結合全車來看的話,你就會覺得它綜合的表現和它的定位一樣尷尬:

其一,後排空間表現、儲物空間表現一般。別說這點對於這個級別的消費者來說並不重要,畢竟GS不是IS,它在體現運動之餘必須要兼顧實用,不然買這麼大的車幹嘛?但現實的GS卻是挺骨感的,很有可能你打開後車門一看後就馬上把目光投遞到隔壁停著的ES上。即使是放到橫向來比較,GS的後排依然是一大短板,在50-80萬這個區間的很多競品都能分分鐘吊打它。

倒也不是說不能坐人,只不過在比較注重軸距的中國市場裡,GS的表現並不能達到很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套用這句話,它的儲物空間表現並不是說放不了東西,只不過是放東西不夠方便,放得了水瓶就放不了手機錢包。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其二,配置跟不上主流。誠然GS不算新車了,拿現在的主流配置標準來評價它的確有點不公平,但消費者在買車時並不會這麼仁慈的跟你考慮這些。簡單來說吧,除了那個中控屏和所謂的半液晶儀表盤(F SPORT特有,其他車型都是機械儀表),GS也是沒有全景攝像頭,就算是現在看來這個級別比較常規的電動尾門也只是在兩個混動車型的頂配上才出現,更不用說感應後備廂了。

其三,駕駛體驗、行駛質感一般。應該在駕駛這個方面,GS是這個級別車型的“集大成者”,變速箱蠢、轉向虛、底盤顛,要同時做到這三點並不容易。在筆者看來,並不是說雷克薩斯在這方面沒有能力做好,只是它自己作死,很想把GS做得“文武雙全”,但兩者的關係沒有處理好,所以實際出來的結果就很尷尬了,論舒適比不過ES,論運動又沒有IS來得純粹。

運動舒適難兼顧,性價比不如兄弟ES,雷克薩斯GS尷尬了

雷克薩斯GS

總而言之,車宇世界認為,在文章中我們比較偏向拿ES跟GS作比較,由於長得比較像,兩者有很多共同之處,在剛開始接觸GS時我們更樂意把它理解為ES的運動版,但其實際出來的表現,它的均衡性,它的性價比確實是不能和ES相提並論的。或許它是IS和ES的結合體,基於這點,我們得到了一個和ES差不多的外觀內飾以及和IS有得一拼的後排空間。

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說法。而實際就是,GS最大的特點就是兩頭不到岸,很想運動舒適各佔一半,但出來的效果卻不平衡,感覺它不是把運動和舒適結合起來而是將兩者分裂了,就連車型的定價定位都是如此尷尬,最後可能很難避免停產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