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罗振宇的“得到APP”中各个专栏的质量?

小王365

比较深入的接触过2个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和“关系攻略”,我就来谈谈这两个个吧,非常有帮助。管理学可得的音频是宁老师亲自来录制的,而且也会在留言区回复学生们的问题,看到很多观点都是让人觉得非常受感染的。而且不愧是清华的老师,讲课的逻辑非常清晰,课程结构安排合理,而且在课前就发布了整个课程的课表,是严格按照课表来上课的,不像其他的电子课程,真的完全就是糊弄人。讲课的时候,宁老师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着来讲的,一般管理学理论都是国外的居多,宁老师会介绍这些理论的来源然后还会结合自己多年的企业经验以及朋友的故事让课程更为生动,深入浅出,深奥的管理学管理也可以很快理解。真的是可以感受到清华课堂的感觉,而且因为有多年教学经验,对课堂的“重难点”和比较晦涩的地方都把握的很到位,讲义也做的非常好,图表非常清晰,对个人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铅笔道

本人算是得到APP深度用户(上班族)。下面讲一下我对该APP自己订阅课程(包含大师课精品课)的评价。

1,强烈推荐。

香帅的北大金融课

枢纽 中国史纲五十讲(大师课)

梁宁 产品思维三十讲(大师课)

互联网文明怎样改变城市(精品课)

2,推荐

古典 超级个体

熊太行 关系攻略

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

刘嘉 心理学基础三十讲(大师课)

以上强烈推荐课程是指质量好,让我提高并且引起共鸣的课程。推荐的课程是指,要么产品质量好,要么是对我有提高帮助,但是总有些地方总觉得差那么一丢丢。可能随着学习或者感恩对我帮助情感的累积,有一部分推荐课程可以上升到强烈推荐那一档。

另外,还有些课程质量觉得还是不行或者无法引起我内心的共鸣,不想特别列出评价了,只说一个,王烁 30天认识升级训练营(大师课)确实让我感到很失望。

多说一点实际使用感受,这个得到APP利用得好,还是对人比较要帮助的。我目前谨慎进行一年的订阅,个人建议不要订阅太多专栏,内容太多学不会,殊不知收藏本身就是一种病,让自己觉得好像学到很多的一种病。另外,我个人觉得这几个板块中,相对一年订阅专栏以及精品课,大师课的质量最高。对每天听本书感觉不深,只是当平时学习的调剂。

P.S.少说一个 强烈推荐 罗胖子本人的罗辑思维 虽然很多时候内容有打广告之嫌,不过确实干货还是比较多的,整合知识之后对用户交付的内容还是比较过关的。用梁宁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解读,罗辑思维板块内容承担着是整个APP的头部流量任务,通过免费以及内容质量来对用户进行引流,而其它付费课程则是实现罗胖的商业利益。先说这么多,有问题咱们继续讨论


水管工马里奥17

本人还是比较偏好“得到”,订阅了六七个专栏,感觉罗胖团队也一直在探索和持续迭代整个产品。不能简单评价各个专栏的质量(都是一个平台出的),更合适的角度是探讨“适合自身与否”,有些课听了之后感觉与自己相关性不高,尤其是在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就会主动放弃(虽然已经付费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会形成自己的“课程表”。


其实,当你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然性后,还要着力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

碎片化时代下的学习,好比要盖一座房子:首先要有自己的认知框架;其次是要有月度级别的横梁钢架式学习(读全书);再次是每天层面的砖块型学习(类似得到app课程);最后是即时或随机式的顿悟和反思类学习,可称为粘合粉饰式总结。这样就可能形成自己的“认知房子🏠”。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个人比较喜欢的专栏有: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熊逸书院;当然还有罗胖自己的专栏。


约读丝语

产品都挺好的,只是我们没有多听多见识,能出专栏的都比我们厉害,所以多学,多看,多听。另外需要学以致用,要不然听的再多也没有用。还有就是至少一个账号可以登录两个设备才可以。一个账号登录一台设备,太奸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