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振宇的“得到APP”中各個專欄的質量?

小王365

比較深入的接觸過2個專欄,“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和“關係攻略”,我就來談談這兩個個吧,非常有幫助。管理學可得的音頻是寧老師親自來錄製的,而且也會在留言區回覆學生們的問題,看到很多觀點都是讓人覺得非常受感染的。而且不愧是清華的老師,講課的邏輯非常清晰,課程結構安排合理,而且在課前就發佈了整個課程的課表,是嚴格按照課表來上課的,不像其他的電子課程,真的完全就是糊弄人。講課的時候,寧老師是理論和實踐結合著來講的,一般管理學理論都是國外的居多,寧老師會介紹這些理論的來源然後還會結合自己多年的企業經驗以及朋友的故事讓課程更為生動,深入淺出,深奧的管理學管理也可以很快理解。真的是可以感受到清華課堂的感覺,而且因為有多年教學經驗,對課堂的“重難點”和比較晦澀的地方都把握的很到位,講義也做的非常好,圖表非常清晰,對個人的工作非常有幫助。


鉛筆道

本人算是得到APP深度用戶(上班族)。下面講一下我對該APP自己訂閱課程(包含大師課精品課)的評價。

1,強烈推薦。

香帥的北大金融課

樞紐 中國史綱五十講(大師課)

梁寧 產品思維三十講(大師課)

互聯網文明怎樣改變城市(精品課)

2,推薦

古典 超級個體

熊太行 關係攻略

吳伯凡 認知方法論

劉嘉 心理學基礎三十講(大師課)

以上強烈推薦課程是指質量好,讓我提高並且引起共鳴的課程。推薦的課程是指,要麼產品質量好,要麼是對我有提高幫助,但是總有些地方總覺得差那麼一丟丟。可能隨著學習或者感恩對我幫助情感的累積,有一部分推薦課程可以上升到強烈推薦那一檔。

另外,還有些課程質量覺得還是不行或者無法引起我內心的共鳴,不想特別列出評價了,只說一個,王爍 30天認識升級訓練營(大師課)確實讓我感到很失望。

多說一點實際使用感受,這個得到APP利用得好,還是對人比較要幫助的。我目前謹慎進行一年的訂閱,個人建議不要訂閱太多專欄,內容太多學不會,殊不知收藏本身就是一種病,讓自己覺得好像學到很多的一種病。另外,我個人覺得這幾個板塊中,相對一年訂閱專欄以及精品課,大師課的質量最高。對每天聽本書感覺不深,只是當平時學習的調劑。

P.S.少說一個 強烈推薦 羅胖子本人的羅輯思維 雖然很多時候內容有打廣告之嫌,不過確實乾貨還是比較多的,整合知識之後對用戶交付的內容還是比較過關的。用梁寧老師那裡學到的知識解讀,羅輯思維板塊內容承擔著是整個APP的頭部流量任務,通過免費以及內容質量來對用戶進行引流,而其它付費課程則是實現羅胖的商業利益。先說這麼多,有問題咱們繼續討論


水管工馬里奧17

本人還是比較偏好“得到”,訂閱了六七個專欄,感覺羅胖團隊也一直在探索和持續迭代整個產品。不能簡單評價各個專欄的質量(都是一個平臺出的),更合適的角度是探討“適合自身與否”,有些課聽了之後感覺與自己相關性不高,尤其是在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就會主動放棄(雖然已經付費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篩選,會形成自己的“課程表”。


其實,當你認識到終身學習的必然性後,還要著力構建自己的學習方式。

碎片化時代下的學習,好比要蓋一座房子:首先要有自己的認知框架;其次是要有月度級別的橫樑鋼架式學習(讀全書);再次是每天層面的磚塊型學習(類似得到app課程);最後是即時或隨機式的頓悟和反思類學習,可稱為粘合粉飾式總結。這樣就可能形成自己的“認知房子🏠”。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個人比較喜歡的專欄有: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萬維鋼的精英日課;熊逸書院;當然還有羅胖自己的專欄。


約讀絲語

產品都挺好的,只是我們沒有多聽多見識,能出專欄的都比我們厲害,所以多學,多看,多聽。另外需要學以致用,要不然聽的再多也沒有用。還有就是至少一個賬號可以登錄兩個設備才可以。一個賬號登錄一臺設備,太奸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