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稱國內風投不是不投芯片,只是財務回報不理想,你怎麼看?

孔小惠

朱嘯虎作為國內知名的天使投資人,他的看法基本是對的。他的評論:““中國的風險投資也不是不投芯片,只是財務回報不理想。並說的10年前風險投資投了很多芯片項目,只是中國的芯片公司大部分都是單一產品公司,芯片的生命週期又很短,毛利很快降到了市場平均水平,所以財務回報並不理想”,這些也都是事實。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狀況,其原因有兩點:

一是對風投來說,芯片確實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風投的錢都是募來的,一般也就是幾年的期限,所以只能投快速見效的項目,比電商以及嘀嘀美團等典型的移動互聯網的項目,都是最適合風投投資的項目。芯片產業則不然,屬於技術密集型的項目,從芯片設計到封測,都需要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所以,想CPU等核心的芯片進入的門檻很好,需要持續好多年不斷投入才能見效。華為海思在見到效益之前就持續燒錢燒了10多年,不是像華為這樣的巨頭一般是玩兒不起的。10多年前中國還沒有這麼多投的起的巨頭,一般也只能在一些功能比較簡單的芯片上取得突破。

二是核心的芯片都設及到產業最核心的技術,跨軟件和硬件兩個複雜的領域,要是沒有終端巨頭的支持,根本就做不起來。道理很簡單,你花巨資設計出來,如果沒有下游巨大的出貨量保證,虧本是肯定,想進入迭代循環從而一步一步跟上競爭的步伐就很難了。這也就是手機三大家三星蘋果華為都做出了CPU,而且越做越強。而獨立芯片企業只活下來了高通和聯發科兩家,包括芯片巨頭因特爾、德州儀器、NVIDIA都是高調殺入手機市場,最終卻鎩羽而歸,賠了個底兒掉。

可見,芯片這個生意就是這樣,輕易是掙不到錢的,但是,一旦做成了,由於有行業超高的壁壘,超額的利潤就滾滾而來了。PC時代的因特爾和智能手機時代的高通賺了多少錢大家都是看得到的。

這個生意的核心就是進入迭代循環,終端巨頭因為有自己終端產品的巨大出貨量,投資芯片反而是風險最小的。蘋果、三星和華為的成功都證明了這一點。

對中興來說,其有巨大的終端出貨量卻沒有投入芯片設計,結果造成今天被人卡脖子的事兒,確實是很悲哀的事兒。聯想也是一樣,看營業額是巨頭,看利潤和市值是侏儒,都是在核心技術被人掌握的必然結果。


艾米米

要摒棄有錢就能夠搞出科研的想法,也不要小看市場用腳投票的能力,而是要多考慮考慮資本為什麼不樂意長週期投資。我覺得既然是市場經濟,就應該按照契約各司其職。這就是職業精神和職業信譽。

信譽是什麼?西班牙攻打荷蘭,西班牙照樣可以從阿姆斯特丹的銀行提出金銀,然後再用這些金銀來攻打荷蘭,信譽就是該賺的錢一定要賺。你的職業是踢球,那麼你就要專心的踢球,不要踢人,你是天使投資人,那麼你就要忠於職守,不能胡亂投資。無可厚非的事。

關鍵是知識產權的事情最近的確傷透了國人的心,大家都覺得沒有芯片都沒面子。這裡要說,有些事你可以人多力量大,有些事人多反而壞事,資金多了也壞事。比如芯片,你我都想要中國有芯片,但是我們可造不出來,讓我們碼字還可以,芯片知識更是皮毛,這要靠什麼?靠人才,靠會的人。這就要問中國人才為什麼往美國跑,這幾年很多國家研究機構投入是非常大的,工資也很高,但是為什麼人才還是跑了?有必要問問有沒有行政和技術扯皮的事?有沒有阻礙技術創造力的事?各位都知道硅谷的科技公司的樣子,那些穿體恤,不修邊幅的理工男,牽著狗,穿拖鞋去上班,企業給這些科技人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間,鼓勵他們的靈光一閃。你如果看過安德魯的《創業維艱》你就能理解早期的paypal是如此的雜亂無章。為什麼人才不樂意留在中國?錢是一個方面,舒服是另一個方面。

另外說資本為什麼不願意長週期的投資,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的頁岩油,多少人在說頁岩油是個騙局,因為利潤僅僅夠覆蓋財務費用,然而美國人還在投資燒錢。直到如今油價躍升到60以上,這個時候雖然也是有虧有賺,但是賺的比例更高。你說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那些高傲的中東石油貴族不得不宣佈減產保價,再也不會出現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而我們呢?為什麼資本不樂意長期的蹲守高科技,因為社會寬容度不夠,我們覺得失敗是很恥辱的,破產就一輩子完蛋了,但是知道嗎?上世紀90年代特朗普也在大西洋城上面栽跟頭,導致企業破產。投機者奉若神明的利佛摩爾,一生破產四次。而我們卻不太能夠容忍失敗,企業經營失敗是如此的平常,我們卻偏偏要讓企業在唾沫中收場。

所以,寬鬆,寬容,低通脹,是創新的良藥,奇高的房價在,投資人當然追逐高利潤,這是資本天性,而寬容不在,使得冒險家們更加不樂意下水出海,而寬鬆不在,活著不舒服。再加上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延續很久,雖有進步但是總覺得力度差一點。在基因剪刀領域的張鋒,年紀不大已經成為美國的國寶。中國也許要很多這方面的大拿,特別是年輕的科學家。以上一點愚見,並不是真理。


凱恩斯

我是贊同朱嘯虎所說的這一點。國內風投追求的是利潤,那麼,芯片行業確實很難滿足國內風投的回報要求。我從三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1. 芯片行業的特質:在我看來,芯片行業具有高壁壘,生態建設,以及,投資週期長的特點。

a. 高壁壘:高壁壘指的是芯片行業是一個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以及歷史積累的行業。

這裡我們舉例來說,芯片行業的一個核心部件就是光刻機,目前全世界最牛的光刻機已經可以做到七納米,而正在研發五納米,而我們國家目前僅僅,還在製造65納米。這裡的差距是巨大的,而光刻機這樣的核心部件的壁壘是極其高的,因為它涉及到數十幾年的研發的積累,以及這十幾年的資金投入,而這些壁壘很難彎道超車。

而這些壁壘一旦建立,將是一個持續不斷增加的壁壘。

b. 生態系統建設:這裡我指的生態建設是指的芯片行業,其實並不僅僅是芯片,而它涉及到整個軟件加硬件,整個系統生態的建設。

這個生態,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生態:從最小最低層的,芯片架構,到設計,到生產,再到下游的運用。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產業鏈,而往往創業者只能做到其中的一環,而這一環往往很難改變產業鏈的現狀,除非是有大的突破,或者改變。

c. 投資週期長:

芯片行業的投資週期都是,以十年為單位,而往往很多,國內投資,基金都是以3到5年,或者是七年為單位。而芯片這種投資週期長,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每年有巨大的資本開支本身就不是,投資者喜歡的行業。

2. 人才:

人才也是芯片行業,近年來一個很大的問題。人才大部分已經流向了互聯網創業,比如開發一個app或者一個應用,這樣,增長會很快,同時又容易受到資本的追捧。或者也有很多人才,進入了金融行業,而金融往往能夠帶來穩定持續的高薪。

所以我們看到芯片行業的人才,流失是十分嚴重的,很少有人才願意沉下心來做研究,付出十年甚至20年的光景。

3. 固有生態不易被打破:

最後一點便是,芯片的固有生態已經形成,並且很難打破。這也使得資本不願意進入,這一個行業。

回望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在pc時代幾乎是壟斷了整個芯片,而在移動時代,我們看到高通與ARM也是,壟斷了移動的時代。這意味著一旦一個生態形成,不僅是國內的公司沒有機會,而國外的公司也沒有機會。

所以總的來看,由於芯片行業的行業屬性(高壁壘,生態建設,投資週期長)人才的不足以及現有生態極不易被打破,導致了vc或者投資機構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

當然,我們看到現在由於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芯片行業也迎來了,可能的新的契機,那麼國內我們也看到有像寒武紀,這樣的,優秀的芯片設計公司的崛起。

同時由於這次的中興事件導致國家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半導體產業,傾注更多的國家資源在這一產業上,就正如之前我們扶持京東方這樣的面板企業一樣。

最後,還是,祝福我們國家的半導體產業能夠,通過未來數十年甚至20年的不斷持續投入,能夠創造新的生態。


錢真理

朱嘯虎這一番話,確實反映出了當前風險投資的尷尬,重回報輕產業,一項投資好不好,首先看其能不能賺到錢,並且是快錢,投資週期越短越好,回報越高越好,這都是當前浮躁的資本的內驅力,但是,這是病態的。

實際上,我們現在總結一下,這麼多年,我們的風險投資在做什麼,我們的民間資本都是在做什麼,當然不可否認,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去了芯片等為例的高端製造業,但是我們更多的資金都川流在市場上,尋找著高額的回報。對於一些投資週期長,回報不明顯,但是具有社會和國家價值的投資則是冷淡的。

當然,資本是逐利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追求快錢的投資終究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

比如,坐擁近8000多億元民間資金的溫州幫,是何其的出名,從炒房、到炒煤、炒綠豆、甚至連生薑都不放過,這些資金都去追求快錢了,而實體經濟卻得不到足夠的資金,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企業關停、倒閉等不斷出現,而失去實體載體的資金也變得浮躁起來的,風險越累計越大,最終演變成了區域民間借貸危機,很多資金有去無回。

中興通訊制裁事件一定會影響到我國通訊科技的發展,但是也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程,催我們反思,包括企業界、投資界等主體,我們此前做了什麼,我們未來該如何做?我們的投資最終目標肯定不應該是經營利益的回報。


財經觀察徐叔

而對於財務投資人來講,幫LP賺錢是第一要務。我們通過朱嘯虎的講話可見一斑:他表示並非國內風投不投芯片,而是芯片的生命週期又很短,毛利很快降到了市場平均水平,所以財務回報並不理想。一句話,道出了風投的本質——賺錢。而在最近發生的另一起案件中,這樣的目的也顯露無疑,即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麼,朱嘯虎在朋友圈表示,感謝阿里巴巴在大戰之前讓財務投資人全身而退。因此,幫LP賺錢是投資機構的首要任務。

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同於消費升級等項目,比如餓了麼可以讓朱嘯虎在短暫幾年就賺得盆滿缽滿,趣店讓周亞輝的回報達到幾十倍,實體科技類的項目回報週期往往非常長,而且投入是巨大的,這背後包含供應鏈的優化,一旦批量生產的產品性能不佳,就導致產品滯銷,或者說從頭再次生產,因此半導體投資週期長,自然不是投資基金的菜。

再者,反觀一下大環境。在美國排名前五的企業都是科技類企業,這表明了他們對於技術的重視。而反觀國內,研發人員待遇往往比不上寫代碼的,人人都在叫喊這互聯網改造世界,碼農越來越值錢,但是那些研發電池研發芯片的人員,其薪資水平和待遇卻不可與互聯網行業同日而語。

其次,實業是很難賺到錢的,這一點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家功成名就之後想客服的難題就是做成一家實業企業。這就說明了做實業難。而資金的缺乏從另一個角度遏制了產業的而進一步發展。


鉛筆道

1、一批網友留言去批評朱嘯虎為什麼不投芯片,把鍋扔到VC/PE身上,這毫無道理。埋怨VC/PE的邏輯,同樣可以扔給銀行,為什麼不給芯片商多貸款,少點房貸、消費貸之類。 2、銀行不顧慮貸款是否能收回,隨便給企業貸款,會造成壞賬,最終受損的是存錢的儲戶。那麼同樣,VC/PE的錢也不是自己的,不顧慮回報率的隨意投資,受損的是投資人。 3、那麼探討如何創造條件,讓VC/PE們願意投資芯片,並獲得合理回報,應該更有意義。比如在稅務政策上如何更改,使得研發費用能夠合理資本化等。實際層面的探討,比空談批評更有意義。 4、還有觀點,希望回到若干年前的時代,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個人覺得沒什麼大意義。現在民間的人才和知識水平,早超越當年。完全可以由科研院校和企業合作來完成研發,而且還能更貼近市場,更快的量產等等。另外,芯片產品類型多樣化,而國家集中力量只能做一件。 5、至於《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競爭》,這個太扯了,外賣和芯片根本不是一回事。難道說為了芯片,我們就不要外賣了?!芯片要,外賣也需要。這類型文章就是靠觀點偏激吸引用戶,激發情緒,但實際無任何意義。


寡語2018

風投緣何不投“芯”?

中興事件確實牽出了很多其他層面的問題,吃瓜群眾隨著網絡的節奏今天感嘆中興怎麼這麼笨啊,知法犯法;明天又吐槽國內芯片行業不思進取,不重科研。

這次的問題就頗有意思,也將話題引入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即資金。這次事件突出說明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核心技術的不足,雖然在發展增速上遠超國際平均水平,但這僅僅代表了我國對集成電路市場的需求很大,眾多公司在終端設計方面已掌握了應有的技術,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沒有基礎的零部件,企業也只能是看著訂單空流淚。

但我們也不能責怪類似中興這樣的公司,集成電路屬於高精端的技術,且不提國外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就我們自己的研發投入也達不到國際水平,我國每年用於集成電路研發總投入不足45億美元,也就是不足300億人民幣,佔據全行業銷售額的6.7%,不到因特爾公司一家研發投入的50%,在以中興為例看營業利潤如何,在2017年的利潤構成中,源於退稅30.19億,源於長期股權投資25.4億,僅這兩項佔到利潤總額百分之二十,可見科技增值帶來的收入只佔到公司收入的將近五分之一。大環境下,國家雖牽頭建立了各類專項基金,但沒有社會資本的幫助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資本逐利本應多聚集於高科技產業,但由於國內產業實屬幼稚期,且對外依賴度國高,導致投“芯”資本面臨高風險低收益的尷尬局面,風投為錢而生而不是為慈善,以10年研芯出成果的華為為例,哪個風投願意用10年換未知,資本市場是無情的,在這種行業的投資或與只有政策調控加巨頭引導才能有路可走!


盤和林看經濟

看問題呢,分析問題呢,還是需要回顧歷史的。

大差不差來說,中國比美國落後50年,這個說法,比如民生方面的水準,不算太差吧。

intel等芯片公司呢,恰巧是50年前成立的。50年前美國也是有很多投資的,也是有很多高回報項目的。但為什麼美國的投資人,50年前大量投了美國的芯片企業,當時他們也面對回報低的問題啊。要知道芯片的高回報,實在1980年代中期的事。

顯然,核心原因還是投資理念與投資人的區別。哪怕讓現在中國的投資人回到1970年代的中國,他們還是不會投芯片的。


令狐迦基

這話道理是對的,沒有回報,哪個風投願意投。擱我們自己,也一樣不會投。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的風投,哪裡是什麼風險投資,就是瘋子投資。首先,等不及,巴不得今天投,明天就能賺得口袋滿滿。很顯然,芯片作為高科技產品,是根本沒有這個可能的。所以,他們只熱衷於一些短平快項目的投資。

相反,那些本不該有那麼多資本光顧的行業,如共享經濟,實質沒有多少有效的東西,就是一個概念,卻能夠吸引大量資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錢都是普通投資者的,好壞影響不大。最典型的就是共享單車,已有一半趴下了。

所以,回報低是投資者不投資芯片等高科技領域的一個方面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風投的目標不對,只看到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只有風投真正風投了不會瘋投了,高科技領域才會有資本光顧!


譚浩俊

他說的沒錯,只是為什麼會這樣?

Paypal 和支付寶,他們的創辦人在賺錢後,也有不同的發展,前者開始做特斯拉和投資spacex. 而支付寶呢?當然,做手機支付更賺錢。

騰訊和臉書,按理騰訊在社交網絡做得比臉書早,也不可以說早,只是要轉型要容易,臉書是從零開始,但那時的騰訊已有全國做基礎。現在,騰訊一年利潤700億,一天賺2億, 可做的是遊戲,我有玩,但不充值。

共享單車,你看看這兩年投到這的有多少錢,估值一再推高,不說別的,你當一輛單車500元,算起來也支持不了這市值,因為這是概念。

當外國的科技公司在賺錢後一直在發展不同的科技和創新,我們的科技公司賺錢後,還想在同一行業賺更多的錢。

之前沒發生這事前,有人說臺灣的科技水平比內地差太多了,現在才發現,原來發展20年的聯發科,34年的臺積電等公司,可以生產很多內地生產不了的產品,如果你們有了解過臺灣,就會知道,其實臺灣在自動化系統方面的設計和生產是很強的。

所以,中國是沒錢嗎? 不是,只是賺快錢和賺大錢左右了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實業,經營一家上百人的工廠一年下來的純利可能比不上房價上漲部分,投資一家所謂創新的企業,兩三年下來,可賺幾十倍上百倍,而投資研發,沒個十年都看不到效果,而且是要持續性投資,回報肯定不理想。

這也是普通百姓寧願投資房地產也不投資實業一樣,所以,有投資房地產的人你們也沒有資格去批評這些人。

一個國家,按理說錢就這麼多,花了那邊的錢多了,那投到這邊的錢肯定也就少了。

但以中國市場這麼大,只做本地市場都可以支持我們自行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芯片,半導體, CPU 等。從研發到轉化,中國研發公司有天然的優勢,香港的研發也很厲害,可是在轉化比較難,因為香港市場太小了,所以只可以去找世界各地的公司合作。

所以,現在還不晚,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可能不用十年就可以,也警惕別的行業,例如汽車工業,三大件還是要趕快,別說什麼電動汽車,在這20年內基本難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