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怎麼能少釣鯽魚?下面有關鯽魚習性及釣鯽魚常用釣法!

鯽魚,又叫鯽瓜子、鮒(fù)魚,是垂釣人最常釣的對象魚,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鯽魚分佈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鯽魚適應能力強,四季都可以進行垂釣,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它也是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

釣魚人怎麼能少釣鯽魚?下面有關鯽魚習性及釣鯽魚常用釣法!

一、鯽魚外形特徵

頭像小鯉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達一、二斤重。棲息在柔軟的淤泥中,能補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魚子多,味道很美。鯽魚是魚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體長15~20釐米。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嚥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 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200。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根據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腹部為淺白色,背部為深灰色。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難被發現;天敵若從水下方往上看,由於白色魚肚和天顏色差不多,故也難被發現;經常看到有些文章裡形容清晨時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就是這個道理。屬於保護色。

二、鯽魚生活習性

鯽魚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遊動的姿態優美。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在一般的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但氣溫、水溫較高時,也要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遊動、覓食。

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每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它們也很愛吃。

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裡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

也是擇食而居。尤其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游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

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越冬。

三、鯽魚分佈範圍

本魚原分佈於中國除青藏高原外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體中等,並引進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

四、釣鯽魚常用釣法

1、臺釣法:

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為魚發現。墜懸於水中,鉤輕輕觸底,魚在其旁遊弋,魚鉤即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為摘鉤方便,使用無倒刺鉤,摘鉤迅速。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汛反映極為靈敏。缺點是漂墜調整較費事;各種魚類混養水域,使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損失工具;初學時不易掌握,常有人半途而廢。但只要樹立信心,勤於實踐,掌握也不是很難,而一旦掌握,即會發現其優點大大過於一般傳統釣法。

2、戳孔草洞:

一般用於有荷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觀察荷葉邊、水草孔、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採用硬調長竿、較竿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沉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魚池餌,憑手感覺察魚兒咬鉤,適時提竿。戳孔一般採取走釣,主動找魚下鉤。

3、浮釣法:

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遊動吸氧覓食,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

有人針對鯽魚產子期的特點也常採用浮釣法。浮釣不需打窩。有時底層雜草或淤泥較厚,鉤沉底不易為魚發覺的環境。辦法是將墜減輕,調整浮漂至鉤觸底後露出數格,然後將漂下調5~10釐米(視水底草或淤泥的厚度而定),保持漂仍露出的格數(如墜重適當減輕)。這樣使鉤略高於水底,便於魚的發現。

4、甩大邊:

在河道、溝渠中常岸邊有蘆葦等,魚喜歡棲居覓食,如果河道不很寬,你的釣位比較嘈雜,可以用長竿、長線,或海竿串鉤甩至對岸蘆葦、水草邊,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則將風線拉直,看竿梢灣動,往往效果很好。

5、走釣法:

到一水塘,先行觀察,選鯽魚喜棲居的位置撒窩,可保持至少2米一上距離,撒若干窩子。然後採用5~6米左右質輕的魚竿,採用7~10 粒的散漂(便於適應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調漂),釣線宜細,魚鉤最好是朝天鉤,餌料一般採用紅蚯蚓,保持活性最好。

走釣的特點是“走”,應手持釣竿,沿打過窩的水邊觀察魚星的情況,有魚星即應下鉤,無魚星可繼續觀察其它釣窩。打窩應每次少打,過些時間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這種釣法變等為找,因此由被動變主動,且對鍛鍊身體更有好處。

6、流水釣:

一般適用於流動水域,竿宜長,線不必太長,墜須重,漂可用數粒散漂,粒漂則宜長,餌以蚯蚓、小蝦為好。鉤甩入水中,如水流動,可使鉤漂順水同流,到下游後提起再甩至上游,見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掛住,若有託漂或下沉,即應提竿上魚。

7、釣組搭配

1)竿:由於鯽魚成群活動,需頻繁起竿,適選用3.6米-4.5米碳素超硬調魚竿,竿挺也就不怕上大魚,竿輕則可以相應減緩疲勞。

2)線:釣鯽魚的線一定要細,線體要光潔、柔軟,釣線要拉力強、切水性良好。目前市場上以碳素質材的線性能最好,線徑通常在0.16~0.23毫米之間。主線不能過粗,否則會影響垂釣,但過細上大魚時就會容易斷線。

3)鉤:釣鉤要小,應選用窄門、長柄、鉤尖銳利的袖鉤,如伊豆、袖等。選用鉤子的大小應注意,鉤門的寬度不能超過所釣魚魚嘴寬度的一半,最好使用無倒刺袖鉤,以便於解魚,避免傷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