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

大秦帝國起於偏僻的西北,歷經679年,三十九代國君,曾經九地建都八次遷移,最後定都在了咸陽塬上,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略加思考就可回答的問題,有人這樣說:“大秦帝國建都咸陽塬上時已完成了統一六國,沒必要再次遷都,浪費人力物力。”可仔細想想,這樣的回答多少有點武斷。我們說首都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是重中之重,一旦這個重地選址不當,輕則國家動亂、社會不穩;重則社稷傾覆、淪為奴隸。因此,遷都之事關係到國家安危存亡,不可隨心所欲、草率用事。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大秦帝國的歷史。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

秦始皇雕像​​

據《史記》記載,秦人的老祖宗非子是個奴隸出身,沒有社會地位、定居在犬丘(今甘肅禮縣一帶),那裡荒草叢生、人煙稀少。由於他擅於養馬和相馬,被周孝公召到汧渭(今陝西風翔縣長青鎮一帶)養馬。幾十年裡,他兢兢業業、含辛茹苦,為周王朝養出了大量的好馬和種馬。周孝王見他養馬有功,便把汧(QIAN)渭這塊地方給了他,還賜給了他一個“贏”姓。到了周平王時期,由於周幽王在驪山的烽火戲諸候事件,周王朝遭到了犬戒入侵,幽王也被殺了,周平王為了安全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雍城遺址圖片


決定遠離犬戎,將京城由鎬京(今西安灃西一帶)遷往洛陽。這次東遷,由非子的後人秦襄公護駕,又因為他有功,周平王臨走時對他說:“岐山以西的地方我不要了,都給了你,以後你在那裡好好經營,將來還可以成為一個諸侯國。”這話對秦襄公來說,雖然是畫餅充飢——因為那裡早被犬戎佔居,但給了秦襄公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有了這把尚方寶劍,他便以雍地(今陝西鳳翔縣東南)為中心,稱國號為秦,開始擴張領土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雍城遺址大墓


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征戰後,大秦帝國拓地千里,成了諸侯國中的大國。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秦襄公雕像

此後,大秦帝國又經過了八代君王,約100年,到了秦穆公時期,他決定沿渭河東進,逐鹿中原、繼而奪取天下。當年,晉鄭兩國國君新喪,秦穆公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決定千里奔襲、突擊鄭國。他命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人率軍偷偷的越過晉國、結果,還不到鄭國的邊界,被鄭國一個叫弦高的馬販子所騙,走漏了消息,失去了襲鄭的突然性。他們在班師回朝途中,走到崤山一個又深又大的峽谷中時,被一直不動聲色的晉國所伏擊。這一仗秦國損失慘重,不但犧牲了數萬將士,還把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三員大將讓晉國抓去做了俘虜;這一仗,晉國也不為別的,就是要警告秦穆公:“別想做強做大,老老實實的呆在西域,這裡沒你說話的份兒”。好在此前,秦晉有過姻緣,好說歹說,晉襄公才放回了三員大將。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秦穆公劇照

受此屈辱後,秦穆公發誓報復,趁此打通東進之路,他在經過了二年多的精心準備後,信心滿滿的於公元前625年在彭衙(今陝西白水東一帶)向晉國發動了進攻,結果,這一次,秦國被殺得節節敗退,最後連彭衙和秦邑(陝西澄城)也被晉國佔了去。

經歷了以上兩次失敗後,秦穆公甦醒了許多,也冷靜了許多,他深深地感到晉國實在是太強大了,東征的路已被它擋死,以秦國現在的實力,還不是與其爭奪天下的時候,於是他退回了雍地,轉而西向,打下了函谷關以西的大片土地。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秦國沿渭河東征路線圖

此後,秦國又經過了22代君王,約370多年,到了秦始皇時期,這時,東方強大的晉國解體了,分成了趙魏韓三個小國,而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後,變得國家強大、上下團結、萬眾一心、於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六合、終於平定了天下。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渭河圖片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後,自然是要建立一個安全牢固的首都,傳一世、傳二世......傳萬世、可當他舉目環視,欲想重新選址時,天下竟沒有一個地方可與咸陽媲美。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今日咸陽二號橋

當時,他可選的地方有三個:咸陽、洛陽、開封。開封頭頂懸黃河,睡覺都不安寧,就不用考慮了,那麼,就剩了咸陽和洛陽。洛陽這個地方雖然地處帝國的中心,十通街衙、便於管控、它的四周耕地也寬廣、氣候適宜、有八關可守、十水環繞,但洛陽遠離秦國的根本,西高東低,是個盆地,險不如咸陽,一旦被敵軍卡住了函谷關,秦人將兵力不濟、供給困難、無路可歸、成為孤旅,後來的章邯東出平叛 ,二十萬秦軍被項羽所坑殺,也證明了這點,因此也不用考慮了。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今日咸陽陳陽寨十字

而剩下的咸陽這個地方,早有“要得天下,先得關中,要得關中,先得咸陽”之說,它是秦國的大本營,近距雍城,又有周朝古都的基礎設施,曾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國之中央;東南西北,有四關(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可守、八水滋潤;它的都城秦宮所在地,呈三級臺階,前有渭水之阻隔,後有蟒塬之險峻,又有涇河之縈繞、易守難攻、可進可退,為形勝之地;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咸陽塬圖片

這裡地處溫帶、山水俱陽、沃野肥美、物產豐富、旱澇保收。雖然它的耕地不及洛陽,可自從秦拿下了成都平原,秦國修成了鄭國渠後,

大秦帝國沿渭河東征,九都八遷,為什麼最後停在了咸陽塬上​秦咸陽宮遺址

這一切已不成問題,這就是大秦帝國最終選擇咸陽作為都城的主要原因了。

2 018年2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