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超頻是什麼原理?

174662266

CPU超頻都是用戶為了能獲得更高的性能,從而手動對CPU的外頻或者倍頻進行調整超頻的手段,但是由於半導體工藝和溫度的限制,每一代的CPU頻率總會有一個上限,比如當年英特爾的奔騰4最高止步於3.7Ghz,而目前的酷睿I7 8700K最低3.7Ghz起步,在液氮下能超頻到7Ghz以上,這就是由於半導體工藝和架構進步,晶體管密度提高和溫度降低帶來的頻率提高。

CPU為什麼能超頻?一般來說,CPU這種產品為了保證足夠的產量和良品率,都會留有一定的頻率餘地,不會死卡著極限頻率來賣。也就是說在正常的風冷和硅脂散熱的情況下,目前的CPU標稱的最大頻率其實也是保留一定餘地的,I7 8700k配上好點的風冷散熱器就可以奔到5Ghz,而AMD這邊的銳龍1800X一般也能全核跑到4.0Ghz。

CPU主頻=外頻*倍頻,實際通過超外頻和倍頻就可以實現CPU超頻。十多年前的CPU都是普遍可以超外頻的,但是隨著CPU和主板芯片的集成化提高,超外頻會帶來周邊設備的頻率一起提升從而很容易達到瓶頸,於是可以隨意超頻的CPU越來越少,只能選擇不鎖倍頻的CPU才能進行超頻,至於超倍頻就相對簡單了,只要CPU溫度壓得住,給到合適的電壓和倍頻,完全能使一顆低端CPU馬上達到高端CPU的頻率,這就是超頻帶來的價值提升。

像英特爾的I5 8400和I7 8700這種不帶K的CPU頻率普遍較低,而且鎖倍頻不允許超頻,這一方面是因為CPU超頻的原理很容易就可以被廠商限制住,一方面是因為I5和I7總會有頻制相對較差的芯片,無法達到更高的頻率,這些芯片直接報廢的話很浪費,所以英特爾就會對其進行降頻、降價、鎖倍頻來劃分出低一個級別的產品,既提升了利潤和銷量,又滿足了一些買不起帶K處理器的用戶,一箭雙鵰。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低端CPU都是次品,更多的還是細分市場的人為手段,所以相當一部分低端CPU都可以達到高端CPU的頻率,比如AMD銳龍1700默認只有3Ghz,通過超頻達到3.7Ghz的相當多,整體性能和1800X不相上下,只是在超頻幅度方面相比英特爾的產品就少得多了。

現在如果想購買可以超頻的CPU,選擇比過去少了許多,只能購買酷睿K系列處理器和AMD的銳龍處理器(上一代FX系列雖也能超,但是性能太弱),不過也別忘了搭配相應的超頻主板,像英特爾Z370和AMD X370、B350之類前綴字母的主板才能支持超頻,別買回來個主板結果超不了就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