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四大名著为什么只有《水浒传》很少重播?

零下一渡

主要还是水浒的主人物以及他的故事主线(造反)实在是摆不上台面。

情节过于血腥暴力

水浒传的杀伐气息太浓,从七星聚义,大破团练使黄安、缉捕使臣何涛开始,梁山好汉们打打杀杀如同家常便饭,到像三打祝家庄这种地方黑帮派系之间的争斗,再到三败高俅、两赢童贯,最后到后来势均力敌的方腊的摩尼教。基本上都是常年征战,打河北田虎淮西王庆虽说被腰斩,但依然打杀色彩严重。政和三年,既公元1113年约九月梁山大破团练使黄安起,至1123年,宣和五年八月,平方腊班师回朝,基本上梁山好汉们都在四处征战中度过。

无论是三打祝家庄、还是复仇曾头市、芒砀山降魔这种地方帮派争斗,还是聚义打青州、分兵打二府这种攻打地方官府,以及后来的反围剿,梁山一直都在打打杀杀。

复仇曾头市,宋江灭了曾家满门,将史文恭刨腹剜心淡化晁盖的死。三打祝家庄,李逵灭杀扈三娘全家。分兵打二府,作为朝廷的高级武官,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虽然五十回合上风徐宁几回合秒韩滔威震整个梁山军团,但他带着官军归降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程太守一家,抢了程太守的女儿。

为了赚取朱仝上山,李逵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为了赚取五虎上将之一的霹雳火秦明上山,设计间接导致秦明一家被杀。为了破了呼大炮的连环马,设计骗取徐宁上山,为了怕徐宁反悔,甚至将徐宁家眷都一起接了回来,干脆实施软威胁。揭阳三霸,哪一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黑社会。

又比如那个高发宋江提反诗的黄文炳,被宋江捉住后,宋江是怎么做的?在小说第41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中,那位宋江得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报仇雪恨,马上带人杀到黄文炳的家里,“众好汉亦各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等捉到黄文炳之后,宋江手指着他大骂:“你这厮,我与你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如何要加害于我?三回五次的教唆蔡九知府杀我!你即是读圣贤之书,如何要做这等毒害之事?我又不曾与你有杀父之仇,如何定要谋我?”“你这厮平日在乡中只是害人,结交权势之人,浸润官长欺压良善,胜如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害之,满城人皆称你做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拨了这个刺!”随着一声“那个兄弟替我下手!”黄文炳马上就被

茹毛饮血杀人不眨眼的魔王黑旋风李逵“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瞧瞧宋大黑,取出心肝做醒酒汤?!

王英捉住宋江后,他要做什么呢?挖了宋江的心做醒酒汤。火眼狻猊邓飞更是“多餐人肉双目赤”,虽然纵观全书并未找到邓飞吃人的桥段,但毕竟无风不起浪,一个巴掌拍不响。孙二娘麻翻武松三人做什么?瘦的做黄牛肉卖,肥的包包子。我们想,这样的情节扎不扎心?

好汉们对男人不心慈手软,同样,对女人也不心慈手软。

我们都知道武松这个人物,家喻户晓啊,阳谷县的刑警队长,武松打虎嘛,毕竟这个故事实在是流芳百世。我们都知道武松打虎,却往往忽略了武松的另一面,那便是残忍。纵观水浒传里各好汉,大多喜欢虐杀美女。宋江怕阎婆惜不死,干脆把头割下来。杨雄更狠,更是将潘巧云的内脏挂在树枝上。武二郎也不例外,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对待潘金莲的,原文:“

武松将潘金莲抓到武大郎灵位前,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我们大人读到此处都不禁头皮发麻,试想,无论是新旧两版水浒传,虽然没有拍的如此鲜血淋漓,但是电视剧、特别是电视作为老少皆宜的娱乐项目,孩子看了会作何感想?

过于腹黑心机的世界

笔者是一个水浒传的忠实读者,但我个人觉得,不谈演员演技,我觉得两版水浒都有美化好汉的嫌疑。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我前边也说过,毕竟水浒原著写的过于血腥暴力。但是,两版都过多注重美化情节却忽略了好汉的人品。

李逵杀小衙内那段,吴用显然和宋江说的不一样。吴用说:皆奉哥哥将令。宋江却说:全因吴学究怕朱仝不肯上山而定的计策。

七星聚义截取生辰纲,我前边的问答也分析过,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吴用。同样,宋江上了梁山后,吴用却倒向了宋江。从一个帮闲的书生,到一个拥有实际领导权利的二把手,宋江的意思很明显,你过来就是二把手。晁盖攻打曾头市,吴用不跟着帮着晁盖打仗也就算了,相反一句淡淡的:“不宜用兵”刺激晁盖。我们再看看曾头市抢了段景住献给宋江的马后宋江攻打曾头市时,吴用的态度。曾头市是一个什么规模?兵马五七千,钱财粮草充足,教师史文恭二十回合刺伤梁山五虎之一的秦明,曾家五虎也都不弱,副教师苏定虽然实力尚且考证,但从吴用安排的人手以及苏定自己的死因来看,苏定也定然不弱。吴用什么态度?排兵布阵,想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还不说,连梁山的退路都想好了。

吴用很纯洁么?至少电视剧不会拍的如此富有心机。

好汉们的人品

某些好汉们的人品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双枪将董平都知道,贵为梁山五虎上将之一,是水浒传里顶尖高手之一。董平做了什么呢?他作为兵马都监,朝廷的高级武将,看上了程太守的女儿,不仅杀了程太守还夺了他女儿,纵然电视剧万般美化,杀父夺女是铁证,要么就是修改小说情节。

霹雳火秦明也都知道,梁山五虎上将之一,性如烈火,声若奔雷,一个弱化版的张飞,同样也是水浒传里顶尖高手之一。为了赚取秦明上山,吴用做了什么?间接导致秦总管一家老小被杀。花荣的妹子也是挺为难的,让宋大黑当成笼络人心的工具也就算了,嫁给一个黑糙汉子也罢了,平南归来,花小妹还成了军烈家属了。

揭阳三霸,三大黑社会头子,穆弘兄弟俩放个屁官府都得闻着,甚至敢指挥官府做事。张横张顺吃条鱼浔阳江都得波涛汹涌一阵,李俊、李立、童威童猛更不用说,不给钱就是棍棒伺候。

王英好色出了名的,小霸王周通看上姑娘还会像模像样备好彩礼去提亲。而王英呢?刘高妻子要不是宋江游说,恐怕也遭到了魔爪。不客气的说,王英在没遇到扈三娘之前基本上属于那种见一个就上一个的人。

这种情节、这种人品小孩子看了会有什么感受?

故事主线设计

水浒传是一部表面上歌颂农民起义的文学巨著,有人说水浒传文学含量低,我实在不敢苟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既然是关于农民起义的题材自然无法达到老少皆宜的地步。

西游记重播次数多,是因为老少皆宜。

而水浒传呢?老少皆宜吗?

我觉得央视版的水浒传最大的败笔就是阉割了很多内容和人物情节。人物上,大名鼎鼎的梁山五虎上将只有林冲、秦明、呼延灼出场,关胜、董平被阉割。八骠骑中,张清、穆弘被阉割。索超、史进、朱仝、徐宁的戏份少得可怜。

情节上虽然突出了官府的黑暗,奸臣的狡诈,但也突出了好汉们的忠义,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化了人物。作为影视作品,美化人物无可厚非,没什么可喷的,但是归根结底,水浒传还是一部少儿不宜的电视剧。这也是他很少重播或者很少有衍生题材作品的原因。

至于新版水浒传,当个喜剧片看看不错,至少呼延灼一招干翻秦明也只有这种神剧能拍出来了。


青衫素人

央视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中只有《水浒传》很少重播,因为它是这四部作品中评价最低的。

单就故事完整性来说,《三国演义》最完整,达到惊人的86集,时至今日都是唯一能够把小说中故事大部分还原的神作;

36集的《红楼梦》没有按照高鹗续书的小说版本来拍,也基本能够把小说故事都拍出来了;而25集的《西游记》虽然不完整,后来又拍了16集续集补齐了。

而原作全本的《水浒全传》120回,竟然只拍了43集,其中大量重要故事和情节都被无情删去,从第一集开始就在走马观花,如果你是原著党,肯定不会对这个版本很满意。当然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因情节删节过多而导致成片整体伤筋动骨,严重影响到电视剧质量,这是这个版本评价不高的重要原因。当然有些人会说还是很好看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肯定是不合格的。

其中对于人物的删除处理,更是独树一帜。

开场就把王进和他的父亲王升两人合而为一了。刚刚二十出头的帅小伙金眼彪施恩,竟然也能够和他的父亲施管营合并,变成一个老头子,真是令人喷饭!而张团练和张都监两大奸,一武一文,也能够合并,叫张团练人间蒸发。

108人,出场有戏份的还不到30人,看过剧连五虎将都是谁你都叫不出名字。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连影子都不见。

其次是社会导向和思想层面,确实已经落后了。央视版对于小说的解读还停留在将其定义为宣扬农民起义的层面。因此其中不乏对于官场的批判、暴力的渲染和对于主角宋江的丑化。

而事实上对比小说和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作者施耐庵将当年的梁山造反势力宋江一伙塑造成忠义英雄,明显是将其美化。

真正历史上的宋江只是很小的势力,因为不敌受张叔夜招安,后来一起去打方腊,中途还叛变了。而小说将其实力几何级增强,还将其美化成忠义之士,这些都是作者的再创作。因此不应该批判宋江接受招安的做法,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部小说,央视版的思想显然已经落后了。

最后是山东版、央视版和新版三个版本的《水浒传》,一部比一部出色,新版取代旧版,也很合理。

其实真正能够将小说大部分情节还原的还要算新版《水浒传》,这个版本虽然故事改编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基本上把所有重要情节都拍了,应该算是最后的版本。有这个版本比较,央视的版本更是相形见绌了。


壹条电影


大概是因为它写的尽是造反的事儿,充满暴力和江湖气,造反也就算了,如果能像历史书上宣扬的那种农民起义也罢,但它敢造反最后又没骨气,还给招安了~

我个人不太喜欢水浒传原因,太黑暗,不光宋朝,梁山也有野蛮的一面,我没看完水浒,但光我看到的部分就看到了,吃人肉,李逵和武松都有乱杀人的一面,宋江我觉得有点坑,连死了都要自己兄弟垫背。

小时候看我都不知道视角在哪,林冲素质倒是挺高,但太憋屈,就因为自己的老婆漂亮,就搞的家破人亡,最后大仇没有报。

新版水浒口碑好的原因把原来野蛮部分删去了,变的人性化多了,所以很多人看的顺眼多了。








六石映像

暂不谈《水浒传》,我们先来说说其他三大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为什么播得多。

其中最多的是《西游记》,按照电视剧里的价值观来说,它虽然有反抗精神,但是最根本的还是那股子勇闯磨难的毅力,九九八十一难取真经,这才是主要的呈现。

而其次的《三国演义》,虽然都是战争权谋,可主要还是拥刘反曹,推行仁政,爱民如子。比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进攻刘备,刘备抵挡不住,又不忍百姓被曹操残害,就带着大家一起跑,这个在电视剧中有大篇幅刻画。更为重要的是,整部《三国演义》虽然过程是乱的,但是历史走向却是统一,这个在当下尤为重要。

《红楼梦》虽然播出也不多,但是比《水浒传》还是多点,尽管是几个男女之间的恋爱故事,但是封建大家族的倾覆过程还是值得给民众看看的。

所以《水浒传》为什么播出的少呢?

除了潘金莲的奸情淫乱情节本身不适合之外,一大群男人提着刀弄着枪到处杀人劫财,就有着无政府主义的价值观宣扬,这当然和现在宣传的“和谐”是不符合的。

另外,除了刻画108个好汉的打家劫舍,还有就是对高俅、蔡京这些奸臣贪官的描绘,官府里遍地都是宵小之辈,朝堂上满是奸佞小人,这样的设定虽然从历史上来看,并无不符,然而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大谈特谈,的确容易让民众对公权力产生不信任感,这可是大忌了!


巴塞电影

其实说四大名著《水浒传》重播的少并不客观。记得在我上初中,大概是2002到2005年左右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都会在晚上五点左右播出电视剧,好像是“四大名著”经常轮着播。现在还记得,当时播出最多的就是《水浒传》。

那个时候,每天都是回家边吃饭边看这个台的电视剧,也正是因为如此,《水浒传》是我除了《西游记》之外,看的最多的一部“四大名著”。其实,就我自己的看法来说,我的确不太喜欢《水浒传》。用我一个同事的话说,《水浒传》拍的比较“脏”。这个“脏”不是说内容上抽象的脏,而是说里面人物,环境给人一种很肮脏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一个个黝黑的大汉光着膀子。或许是因为导演想展现宋代底层人物的悲惨,所以故意造成了这样的布景氛围。一般人心里面的“宋朝”,都认为是商业繁华,人民生活幸福,好像是文化人的春天(其实,这与真实的宋朝相差甚远)。

电视剧《水浒传》与小说原著相比,已经删改了很多不适宜的内容。《水浒传》是一部底层人物的画卷,所以小说里面,人物骂街的语言,弑杀的本性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二十五回左右,讲众所周知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故事的时候,就有“老猪狗”这样的词语。写李逵的时候,也有李逵随意杀人,甚至吃小孩的情景。看中国古典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好人未必全好,坏人也未必全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其实经常骂唐僧)。它不像我们后来的文艺创作原则,正面人物必须高大全,大公无私,没有一点瑕疵,坏人也不能有丝毫好的一面。

此外,《水浒传》讲述的是底层人造反的故事。所以,明代末期和清代初期,《水浒传》其实都是一部禁书,老百姓是不能阅读的,以防止生出造反之心。现在,我们也经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青少年阅读《水浒》很容易外出打架,一言不合就跟人拳脚相加。容易对世界观不成熟的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兮兮说事儿

实际上央视版《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外,其余都极少重播。

许多回复都认为,《水浒传》难以重播的原因在于小说传递的价值观不对,以至于难以反复播出。但相比之下,红楼梦没有那些价值观扭曲的情节,不也是没有重播?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重播。

显然,《水浒传》难以重播的原因,并不在此。

从传播的角度上说,《水浒传》难以重播其实和主人公的塑造有很大关系。

今天我们读《水浒传》很大程度受到了金圣叹的影响,认为宋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可如果我们看容与堂本的《水浒传》,宋江并不完全是一个反派。但金圣叹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不论是李雪健老师主演的央视版水浒,还是张涵予主演的水浒,都或多或少的将宋江描述成为一个大反派。

主人公都是大反派,这样的故事其实很难让人们喜欢得起来。或者说很难让人记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还珠格格》前两部里的容嬷嬷,李明启老师。李老师表演的太好了,以至于在《还珠格格》播出后几年,李明启老师外出买菜,都还被人扔过鸡蛋——而李老师还不是主角。

李雪健老师主演的宋江也是一个道理,他在我看来是最像宋江的演员了,可这又能如何呢?

所以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看央视版水浒传,每天中央一套播出2集,小朋友们每天都会讨论剧情。大家从开始对宋江的喜欢,等到招安后逐步变成了讨厌,甚至仇恨 。可以说,因为征方腊剧情的存在,没有人想看第二遍水浒传,但演员真的都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啊!

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西游记》可以反复重播了——剧情简单,主角唐僧没存在感,于是大家更相信孙悟空是主角。于是对电视剧百看不厌。

当然,红楼梦完全是因为人物关系太复杂,一般人就理不清楚贾家的各种关系;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酒骑风

中国有句俗话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因为《水浒传》取材于农民起义,大有造反有理的味道。《三国演义》大多是教人权术谋略,毕竟是演义,很多地方和正史的内容有待推敲。

我们看近些年的四大名著的播出情况,《西游记》是播出量最多的,几乎每年在各个卫视都要循环播放几次,但《水浒传》不管是新版还是旧版,播放的次数不多。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水浒传》因为取材于农民起义,其中大部分桥段宣扬着造反有理,替天行道,把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当成一种正义之举来渲染,这和当下和谐社会的主流有些不符。

从《水浒传》的内容上来看,108将上梁山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1、被自己人陷害,比如卢俊义,秦明,燕青,杨志等等;2、被掠到梁山,因为意志不坚定,后来甘愿为梁山效力。如大刀关胜、呼延灼、顾三娘、张清等等;3、躲避官府的追杀,或者逃避法律被迫上梁山。如吴用、林冲、宋江、武松等;4、还有一部分人只是图梁山酒肉快活而上山,如时迁,孙二娘等。

从水浒传108将的阶级成分上来看,里面的人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有杀人放火的土匪强盗,有职业小偷,有政府官吏,有临时起意的渔民、教师和农夫,还有开黑店的职业歹徒强盗。

从整体来看,《水浒传》的有些情节比较血腥暴力,也有反政府阻碍社会和谐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水浒传》把这种行为当成豪杰来称颂,怕因此而误导了青少年。不过话说回来,经典始终是经典,像“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桥段已经深深地印在百姓的心中,不管播不播,千百年来都将被老百姓薪火相传下去。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我觉得题主说的不太准确。四大名著里,应该是《西游记》重播的最多,《三国演义》次之但也不少,《红楼梦》和《水浒传》都重播得比较少。

因为《西游记》最老少咸宜合家欢,最轻松活泼适合逗小孩,在那些个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假期里给无所事事的熊孩子解闷别让他们出去胡闹最合适不过。《三国演义》波澜壮阔也让群众喜闻乐见,角色还魂制作精良,能够哄大一点的孩子和消费情怀。

《红楼梦》非常棒,但是太有文化了,市井走卒不好欣赏,阳春白雪不接地气。就播的少了。它本身跟另外三部小说就不同。另外三部都多少算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汇编,作者多了个收集整理的身份,而《红楼梦》是实打实的作者一己之思写出来的小说,并没有那么植根群众。

如上所述,《水浒传》其实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更像,为什么却没像这两者一样经常播呢?根本原因就在它的文本主题。

之前的答案说造反,这是原因之一,但并不算决定性的。《西游记》前半篇也在说造反。而《水浒传》正是因为造反才在特定时期备受推崇甚至是它得以跻身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真正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这是一部黑帮主题,崩坏世界与人性下的血腥浮世绘。

其实原版《西游记》也有点这个属性,但不至于充斥通篇,后来也被删改的差不多了。

《水浒传》没法那么改,因为全篇都是这个,改了故事就没法讲了,或者不是这个故事了。

全篇的核心人物,书中正直忠义代名词宋江就是个为出人头地积蓄资源,被迫上梁山后种种阴谋算计恩人夺取权力的腹黑,代表智慧的吴用方略没有只会阴招整得人生不如死只能入伙,卢俊义、呼延灼哪个不是被整死了一家子。为了赚朱仝上山还把人家不懂事小孩生生劈成两半。扈三娘招谁惹谁被杀了全家被逼嫁个矮挫丑还得装成弃暗投明,李逵更不用说了,完全一个精神不稳定的杀人狂。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完全是作者赤裸裸的讽刺,苦了把那些当真的小孩和家长。

这么一黑到底的故事,怎么好来回播。

(文/Y)


捕鱼小分队

看了看上面的回答,大家都一再把《水浒传》重播率低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暴力”“反叛”这些字眼上,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帽子扣得太大了,有失偏颇。

《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实力应该是杠杠滴,其文学水平和思想深度在众多古代作品中均属上上成。小时候学的《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可说是经典中经典。



特别是那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真是让人过目难忘。

接下来就是一道考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

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必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四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奔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这一个,一个,又一个都是谁?林冲在门后能分辨清楚吗?读者都能分辨清楚吗?

施耐庵写得真是精彩。

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水浒传》重播率低呢?我说下自己的理由吧。其实,这个理由很简单。

《红楼梦》《西游记》是央视80后的娃,那个年代电视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媒介,学生一放假,基本上都是在家看电视,而适合孩子们观看的,当属《西游记》,所以,每当一响起“丢丢丢”的片头曲,就预示着假期来临,可以疯玩了。

而《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正宗的90后,《三国演义》还稍微早一点,《水浒传》就遭遇了尴尬,它是1998年拍摄完成的,那一年还有一部旷世之作诞生,那就是《还珠格格》。

当时港台电视剧是银屏上的主流,武松、林冲再厉害,也敌不过小燕子和容嬷嬷。那时是一到假期,电视上不是动力火车的《当》,就是“你是风儿我是傻❌”。

从此,宫斗成为了人生第一要义。什么侠肝义胆,什么替天行道,都可以玩去了,都没有勾心斗角的蛇蝎美人吸引人们眼球。



大家喜欢什么,电视台就放什么。这就是真理。《还珠格格》艺术水准高吗?

琼瑶阿姨写的出,那雪正下得紧的意境吗?

哈哈。不喜勿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视开始走向没落了。迎接我们的是让每个人都不得不低头的手机。

问《水浒传》重播率为什么低的这位仁兄,其实还是在怀旧罢了。


光明大先生

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其中水浒传的文学质量恐怕是最低的。

红楼梦可能是最高的,其中的诗词歌赋、对衣食住行大量的细致描写,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一般老百姓接触不到的的确,从内容到诉求都像梦一样。

三国演义是历史的演绎,其中刘关张与曹操孙权之间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都是历史学家以及政治家钻研的一个课题,甚至包括企业家,里面有很多经营战略的学问。比如关于如何用人,这是现代社会都孜孜不倦研究的一个课题。

水浒传当然来自于历史,但是所描写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没有太多可以汲取的价值。可以说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基本上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土匪和强盗。招安的情节并不重要,官逼民反的真实情况是怎样呢?太平天国应该是水浒传的一个翻版,已经可以说明一些农民起义战争的本质,其意义基本上被当代史学家彻底否定了。所以水浒传重不重播以及它的文学和价值观,我个人觉得还是少读少接触。

换句话讲,电视剧水浒传重播不重播,水浒传的故事已经通过评书、小说,让老百姓耳熟能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