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四大名著,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程英老师


外国的名著,我最喜欢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这本名著把爱情描绘得非常震撼,有一种非常感人的元素在里面,荒原上每一寸逆风的石楠,都是这段故事的见证。男主角希斯克利夫对女主角凯瑟琳的爱是炽热的阳光,甚至让女主受到伤害。凯瑟琳是希斯克利夫一生的挚爱,可是她一直遭到希斯克利夫的报复和折磨,很早就殒命了,男主角永远活在了失去女主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的爱是单纯无暇的,也是扭曲的,读起来非常虐心和纠结,呼啸山庄的阴沉与压抑都是因为希斯克利夫畸形的爱情。可能正是爱得深才会这样。

这本书的感情基调非常强烈,让人难忘,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太多让人觉得惊喜的情节,甚至有些情节很让人毛骨耸立,惊悚离奇,不过这反而加深了读者对书的印象,更好的渲染爱情的深刻,虽然女主角很早就不在了,但是男主角对她的记忆永远抹不去,他报复女主角的孩子和家人,以此来平衡自己心中的缺失。因为他永远失去了凯瑟琳,她再也不可能回来。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念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人世。尘归尘,土归土,一生只为一人归。


公考甜甜


四大名著里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具有很高的文学家和学术价值,难得的探讨和研究。



陈秀顺1


说起外国名著,以前也曾看过很多,只是时间久了,大多都不太记得了。


前阵子看了一本书,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感觉挺不错,还蛮喜欢的。


当中讲到了,原生家庭对小说主人公哈罗德的深刻影响:一个在他幼年时便出走的母亲,一个酗酒的父亲,在他年满十六岁时,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他赶出了家门。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亲的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他后来娶了妻子,成立了家庭,但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父亲,怎么去爱自己的儿子。因此,在他儿子抑郁自杀后,他的妻子非常怨恨他,夫妻俩虽然没有离婚,但已形同陌路。


但在他退休后,成了一个几乎等死的老人时,却因为曾经的同事加好友的一封来信,改变了他最后的人生。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带任何装备,连手机都没带。原本他只是去寄一封回信,却在寄信的途中改变了主意:徒步横穿英格兰,去看患癌的好友,而且他认为只要他做到了,他的好友就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举动,要知道,那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讯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他最后真的做到了。虽然中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路上,他不断的回忆,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领悟,最后他实现了自我救赎。他的妻子,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也做了很多,最终与他和解了。这是一个多么圆满的结局,虽然,他的好友并没有因为他的徒步而活下去,但他们至少在分开多年后又见面了。好友能等到他的到来,已经算是奇迹了,最后安详地离去,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位退休的老人,因为一个举动,实现了再一次的成长,让他原本黯淡的人生,突然变得如此光亮。


让我们谨记这位可敬的老人,为我们的前行照进来一道光!


快乐一家之快乐每天


若说四大名著中,选一部为最喜欢的,我当首选的是《三国演义》。因为虽说是演义,但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事物,大多数为真实,与历史记载很复合。同样是小说,但从这本书中,能学到很多智慧知识。文中虽是多为搏戮厮杀,却带着智者们超高的谋略,使人看得深入心脑中,无法忘却。


棋友直李


说起外国名著,以前也曾看过很多,只是时间久了,大多都不太记得了。

前阵子看了一本书,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感觉挺不错,还蛮喜欢的。

当中讲到了,原生家庭对小说主人公哈罗德的深刻影响:一个在他幼年时便出走的母亲,一个酗酒的父亲,在他年满十六岁时,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他赶出了家门。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亲的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他后来娶了妻子,成立了家庭,但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父亲,怎么去爱自己的儿子。因此,在他儿子抑郁自杀后,他的妻子非常怨恨他,夫妻俩虽然没有离婚,但已形同陌路。

但在他退休后,成了一个几乎等死的老人时,却因为曾经的同事加好友的一封来信,改变了他最后的人生。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带任何装备,连手机都没带。原本他只是去寄一封回信,却在寄信的途中改变了主意:徒步横穿英格兰,去看患癌的好友,而且他认为只要他做到了,他的好友就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举动,要知道,那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讯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他最后真的做到了。虽然中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路上,他不断的回忆,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领悟,最后他实现了自我救赎。他的妻子,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也做了很多,最终与他和解了。这是一个多么圆满的结局,虽然,他的好友并没有因为他的徒步而活下去,但他们至少在分开多年后又见面了。好友能等到他的到来,已经算是奇迹了,最后安详地离去,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位退休的老人,因为一个举动,实现了再一次的成长,让他原本黯淡的人生,突然变得如此光亮。

让我们谨记这位可敬的老人,为我们的前行照进来一道光!


浪花一朵朵传媒


《简爱》是我一口气读完的第一本书。故事的内容太吸引人,写的很流畅。故事记录了女主人公从小时候来到福利院,童年时光很暗淡。长大后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后来相爱终于找到真正的幸福的故事。前面看着她的悲惨童年经历让人移不开眼睛,后面看着她和白马王子细腻的感情纠葛移不开眼睛。最后看到她终于找到真爱找到幸福而让人觉得温暖感动。


关耳侠侠


名著还是小时候读的比较多,那时候坐在书店的楼梯上一看就看一个下午,说说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两本书。

1.《傲慢与偏见》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文学素养不够吧,其实当时并不喜欢看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觉得里面的人说话很奇怪,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也让我不理解他们究竟要表达什么,但偏偏这本书让我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写得很热闹。书中讲了班纳德先生家的五个女儿情情爱爱的事,出场人物很多,舞会、漂亮的裙子、年轻男女、怦然心动的感觉大抵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最向往的画面了,我也不例外。

2.《朝花夕拾》

提到这本书,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初中语文课文,那时在课上觉得昏昏欲睡,可长大了那些时光就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朝花夕拾》里有,有,现在读起来感觉特别有滋味,就像回到小时候,鼻涕咧些的蹲在墙角,鼓弄着石头,看着蚂蚁搬家,那种专注和好奇现在都没有了,鲁迅先生的回忆也成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回忆。




妮妮的妈妈有点怪


当然比较喜欢西游记了,记得小时候家里刚买台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最开始看的就是西游记,从而存在脑海里,小时候看西游记,好比现在游戏里打怪兽一样,越看越上瘾。现在再重看的话,感觉就像写着人生的经历过程一样:乐观、崎岖、苦难、迷茫、艰辛、危险、陷井,成功等等;虽说四个人分担着不同的角色性格色彩,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途中难免有些抱怨也属正常,但重要的是并未影响到他们整个团队,最终摆好了心态,无畏艰难、无惧危险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行,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如梦似影


那必须是红楼啊。

红楼是我小时候读完一遍,到现在还能随口说来的书。它在我记忆中的辨识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现在是个不读书的人,无知又庸俗。然而小时候,因为身边没有小孩子可以跟我玩,我只能读书。记得是八岁读的三国,九岁读的红楼,西游不知道什么时候翻的一点,水浒干脆没看。

小时候读书有个毛病,不读完书做不了任何事情,一定要读完才行,于是一直就不吃饭不睡觉地看,直到看完。读完三国那天我正好在洗脚,读完,合上书,感叹一声:写的真好。

然而当初感叹写的真好的三国,我现在对它并没有什么记忆了。明明连三国的电视剧都看了那么多,可偏生没有一点记忆,真是奇怪。

与之相反的是红楼。

红楼当初看的时候实在太小,小到许多许多东西都是不懂的。然而就小时候看的这一遍,现在上了大学的我还能常常拿起来和同学聊天。对比一下三国,我实在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能解释为,红楼太细了,细到记忆里,还能常常拿出来琢磨,像是牛的反刍。

红楼里的很多细节,莫名其妙地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人物风貌,也都有个朦胧想像。记忆最深的当属诗词,大部分都是能背的。其实我并不知道我到底喜欢红楼什么,可能只是因为它占了我太多的记忆,它在我的脑海里有份量,所以我喜欢它。

翻了一点点的西游也很好,喜欢最最开始的猴子,单纯聪明,看他给人磕头就心疼的不得了,这一生无性的猴子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成了一件遥远事情,关于读书的记忆,只能在久远的小时候去找了,这也是我和时代的悲哀吧。我正在渐渐变得庸俗,开始不愿意动脑子,从看大部头的书变成看小说,从看纪录片变成看电视剧,最后连电视剧都懒得看,去看B站剪辑去了。开始不再追求深度,开始娱乐至死。我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看到这篇回答的人,你关于读书的记忆,是在什么时候呢?


沥青啊


我国的四大名著相信很多人看过,相信很多人和我的经历一样。就是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段会喜欢不同的名著。我十岁以前就开始读西游记,这是那个年龄段最喜欢的一部名著。这本书也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二十岁左右迷上的水浒,里面人物情节深深吸引了我。江湖豪情,快意恩仇!正是这个年龄青年的最爱。至于三国是一部历史小说,三十以后才能看的有点感觉。在这期间红楼梦也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只是感觉很难看懂。四十岁以后才慢慢品出点味来,至少已经看了三遍了。本人最喜欢的还是水浒。本人认为最适合广大群众的还是水浒和三国。西游记太浅,象儿童故事。红楼太深,一般人读不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