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版四大名著為什麼只有《水滸傳》很少重播?

零下一渡

主要還是水滸的主人物以及他的故事主線(造反)實在是擺不上臺面。

情節過於血腥暴力

水滸傳的殺伐氣息太濃,從七星聚義,大破團練使黃安、緝捕使臣何濤開始,梁山好漢們打打殺殺如同家常便飯,到像三打祝家莊這種地方黑幫派系之間的爭鬥,再到三敗高俅、兩贏童貫,最後到後來勢均力敵的方臘的摩尼教。基本上都是常年征戰,打河北田虎淮西王慶雖說被腰斬,但依然打殺色彩嚴重。政和三年,既公元1113年約九月梁山大破團練使黃安起,至1123年,宣和五年八月,平方臘班師回朝,基本上梁山好漢們都在四處征戰中度過。

無論是三打祝家莊、還是復仇曾頭市、芒碭山降魔這種地方幫派爭鬥,還是聚義打青州、分兵打二府這種攻打地方官府,以及後來的反圍剿,梁山一直都在打打殺殺。

復仇曾頭市,宋江滅了曾家滿門,將史文恭刨腹剜心淡化晁蓋的死。三打祝家莊,李逵滅殺扈三娘全家。分兵打二府,作為朝廷的高級武官,東平府兵馬都監董平雖然五十回合上風徐寧幾回合秒韓滔威震整個梁山軍團,但他帶著官軍歸降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程太守一家,搶了程太守的女兒。

為了賺取朱仝上山,李逵連幾歲的孩子都不放過。為了賺取五虎上將之一的霹靂火秦明上山,設計間接導致秦明一家被殺。為了破了呼大炮的連環馬,設計騙取徐寧上山,為了怕徐寧反悔,甚至將徐寧家眷都一起接了回來,乾脆實施軟威脅。揭陽三霸,哪一個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黑社會。

又比如那個高發宋江提反詩的黃文炳,被宋江捉住後,宋江是怎麼做的?在小說第41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中,那位宋江得救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報仇雪恨,馬上帶人殺到黃文炳的家裡,“眾好漢亦各動手,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內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等捉到黃文炳之後,宋江手指著他大罵:“你這廝,我與你遠日無冤近日無仇,如何要加害於我?三回五次的教唆蔡九知府殺我!你即是讀聖賢之書,如何要做這等毒害之事?我又不曾與你有殺父之仇,如何定要謀我?”“你這廝平日在鄉中只是害人,結交權勢之人,浸潤官長欺壓良善,勝如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害之,滿城人皆稱你做黃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撥了這個刺!”隨著一聲“那個兄弟替我下手!”黃文炳馬上就被

茹毛飲血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黑旋風李逵“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瞧瞧宋大黑,取出心肝做醒酒湯?!

王英捉住宋江後,他要做什麼呢?挖了宋江的心做醒酒湯。火眼狻猊鄧飛更是“多餐人肉雙目赤”,雖然縱觀全書並未找到鄧飛吃人的橋段,但畢竟無風不起浪,一個巴掌拍不響。孫二孃麻翻武松三人做什麼?瘦的做黃牛肉賣,肥的包包子。我們想,這樣的情節扎不扎心?

好漢們對男人不心慈手軟,同樣,對女人也不心慈手軟。

我們都知道武松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啊,陽穀縣的刑警隊長,武松打虎嘛,畢竟這個故事實在是流芳百世。我們都知道武松打虎,卻往往忽略了武松的另一面,那便是殘忍。縱觀水滸傳裡各好漢,大多喜歡虐殺美女。宋江怕閻婆惜不死,乾脆把頭割下來。楊雄更狠,更是將潘巧雲的內臟掛在樹枝上。武二郎也不例外,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對待潘金蓮的,原文:“

武松將潘金蓮抓到武大郎靈位前,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我們大人讀到此處都不禁頭皮發麻,試想,無論是新舊兩版水滸傳,雖然沒有拍的如此鮮血淋漓,但是電視劇、特別是電視作為老少皆宜的娛樂項目,孩子看了會作何感想?

過於腹黑心機的世界

筆者是一個水滸傳的忠實讀者,但我個人覺得,不談演員演技,我覺得兩版水滸都有美化好漢的嫌疑。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我前邊也說過,畢竟水滸原著寫的過於血腥暴力。但是,兩版都過多注重美化情節卻忽略了好漢的人品。

李逵殺小衙內那段,吳用顯然和宋江說的不一樣。吳用說:皆奉哥哥將令。宋江卻說:全因吳學究怕朱仝不肯上山而定的計策。

七星聚義截取生辰綱,我前邊的問答也分析過,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吳用。同樣,宋江上了梁山後,吳用卻倒向了宋江。從一個幫閒的書生,到一個擁有實際領導權利的二把手,宋江的意思很明顯,你過來就是二把手。晁蓋攻打曾頭市,吳用不跟著幫著晁蓋打仗也就算了,相反一句淡淡的:“不宜用兵”刺激晁蓋。我們再看看曾頭市搶了段景住獻給宋江的馬後宋江攻打曾頭市時,吳用的態度。曾頭市是一個什麼規模?兵馬五七千,錢財糧草充足,教師史文恭二十回合刺傷梁山五虎之一的秦明,曾家五虎也都不弱,副教師蘇定雖然實力尚且考證,但從吳用安排的人手以及蘇定自己的死因來看,蘇定也定然不弱。吳用什麼態度?排兵佈陣,想了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案還不說,連梁山的退路都想好了。

吳用很純潔麼?至少電視劇不會拍的如此富有心機。

好漢們的人品

某些好漢們的人品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雙槍將董平都知道,貴為梁山五虎上將之一,是水滸傳裡頂尖高手之一。董平做了什麼呢?他作為兵馬都監,朝廷的高級武將,看上了程太守的女兒,不僅殺了程太守還奪了他女兒,縱然電視劇萬般美化,殺父奪女是鐵證,要麼就是修改小說情節。

霹靂火秦明也都知道,梁山五虎上將之一,性如烈火,聲若奔雷,一個弱化版的張飛,同樣也是水滸傳裡頂尖高手之一。為了賺取秦明上山,吳用做了什麼?間接導致秦總管一家老小被殺。花榮的妹子也是挺為難的,讓宋大黑當成籠絡人心的工具也就算了,嫁給一個黑糙漢子也罷了,平南歸來,花小妹還成了軍烈家屬了。

揭陽三霸,三大黑社會頭子,穆弘兄弟倆放個屁官府都得聞著,甚至敢指揮官府做事。張橫張順吃條魚潯陽江都得波濤洶湧一陣,李俊、李立、童威童猛更不用說,不給錢就是棍棒伺候。

王英好色出了名的,小霸王周通看上姑娘還會像模像樣備好彩禮去提親。而王英呢?劉高妻子要不是宋江遊說,恐怕也遭到了魔爪。不客氣的說,王英在沒遇到扈三娘之前基本上屬於那種見一個就上一個的人。

這種情節、這種人品小孩子看了會有什麼感受?

故事主線設計

水滸傳是一部表面上歌頌農民起義的文學鉅著,有人說水滸傳文學含量低,我實在不敢苟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既然是關於農民起義的題材自然無法達到老少皆宜的地步。

西遊記重播次數多,是因為老少皆宜。

而水滸傳呢?老少皆宜嗎?

我覺得央視版的水滸傳最大的敗筆就是閹割了很多內容和人物情節。人物上,大名鼎鼎的梁山五虎上將只有林沖、秦明、呼延灼出場,關勝、董平被閹割。八驃騎中,張清、穆弘被閹割。索超、史進、朱仝、徐寧的戲份少得可憐。

情節上雖然突出了官府的黑暗,奸臣的狡詐,但也突出了好漢們的忠義,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化了人物。作為影視作品,美化人物無可厚非,沒什麼可噴的,但是歸根結底,水滸傳還是一部少兒不宜的電視劇。這也是他很少重播或者很少有衍生題材作品的原因。

至於新版水滸傳,當個喜劇片看看不錯,至少呼延灼一招幹翻秦明也只有這種神劇能拍出來了。


青衫素人

央視版四大名著改編電視劇中只有《水滸傳》很少重播,因為它是這四部作品中評價最低的。

單就故事完整性來說,《三國演義》最完整,達到驚人的86集,時至今日都是唯一能夠把小說中故事大部分還原的神作;

36集的《紅樓夢》沒有按照高鶚續書的小說版本來拍,也基本能夠把小說故事都拍出來了;而25集的《西遊記》雖然不完整,後來又拍了16集續集補齊了。

而原作全本的《水滸全傳》120回,竟然只拍了43集,其中大量重要故事和情節都被無情刪去,從第一集開始就在走馬觀花,如果你是原著黨,肯定不會對這個版本很滿意。當然也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因情節刪節過多而導致成片整體傷筋動骨,嚴重影響到電視劇質量,這是這個版本評價不高的重要原因。當然有些人會說還是很好看的,但是從專業的角度看,肯定是不合格的。

其中對於人物的刪除處理,更是獨樹一幟。

開場就把王進和他的父親王升兩人合而為一了。剛剛二十出頭的帥小夥金眼彪施恩,竟然也能夠和他的父親施管營合併,變成一個老頭子,真是令人噴飯!而張團練和張都監兩大奸,一武一文,也能夠合併,叫張團練人間蒸發。

108人,出場有戲份的還不到30人,看過劇連五虎將都是誰你都叫不出名字。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這些響噹噹的名字連影子都不見。

其次是社會導向和思想層面,確實已經落後了。央視版對於小說的解讀還停留在將其定義為宣揚農民起義的層面。因此其中不乏對於官場的批判、暴力的渲染和對於主角宋江的醜化。

而事實上對比小說和歷史可以清楚看到,作者施耐庵將當年的梁山造反勢力宋江一夥塑造成忠義英雄,明顯是將其美化。

真正歷史上的宋江只是很小的勢力,因為不敵受張叔夜招安,後來一起去打方臘,中途還叛變了。而小說將其實力幾何級增強,還將其美化成忠義之士,這些都是作者的再創作。因此不應該批判宋江接受招安的做法,應該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這部小說,央視版的思想顯然已經落後了。

最後是山東版、央視版和新版三個版本的《水滸傳》,一部比一部出色,新版取代舊版,也很合理。

其實真正能夠將小說大部分情節還原的還要算新版《水滸傳》,這個版本雖然故事改編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基本上把所有重要情節都拍了,應該算是最後的版本。有這個版本比較,央視的版本更是相形見絀了。


壹條電影


大概是因為它寫的盡是造反的事兒,充滿暴力和江湖氣,造反也就算了,如果能像歷史書上宣揚的那種農民起義也罷,但它敢造反最後又沒骨氣,還給招安了~

我個人不太喜歡水滸傳原因,太黑暗,不光宋朝,梁山也有野蠻的一面,我沒看完水滸,但光我看到的部分就看到了,吃人肉,李逵和武松都有亂殺人的一面,宋江我覺得有點坑,連死了都要自己兄弟墊背。

小時候看我都不知道視角在哪,林沖素質倒是挺高,但太憋屈,就因為自己的老婆漂亮,就搞的家破人亡,最後大仇沒有報。

新版水滸口碑好的原因把原來野蠻部分刪去了,變的人性化多了,所以很多人看的順眼多了。








六石映像

暫不談《水滸傳》,我們先來說說其他三大名著改編的影視劇為什麼播得多。

其中最多的是《西遊記》,按照電視劇裡的價值觀來說,它雖然有反抗精神,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那股子勇闖磨難的毅力,九九八十一難取真經,這才是主要的呈現。

而其次的《三國演義》,雖然都是戰爭權謀,可主要還是擁劉反曹,推行仁政,愛民如子。比如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南下進攻劉備,劉備抵擋不住,又不忍百姓被曹操殘害,就帶著大家一起跑,這個在電視劇中有大篇幅刻畫。更為重要的是,整部《三國演義》雖然過程是亂的,但是歷史走向卻是統一,這個在當下尤為重要。

《紅樓夢》雖然播出也不多,但是比《水滸傳》還是多點,儘管是幾個男女之間的戀愛故事,但是封建大家族的傾覆過程還是值得給民眾看看的。

所以《水滸傳》為什麼播出的少呢?

除了潘金蓮的姦情淫亂情節本身不適合之外,一大群男人提著刀弄著槍到處殺人劫財,就有著無政府主義的價值觀宣揚,這當然和現在宣傳的“和諧”是不符合的。

另外,除了刻畫108個好漢的打家劫舍,還有就是對高俅、蔡京這些奸臣貪官的描繪,官府裡遍地都是宵小之輩,朝堂上滿是奸佞小人,這樣的設定雖然從歷史上來看,並無不符,然而放到現在這個時代來大談特談,的確容易讓民眾對公權力產生不信任感,這可是大忌了!


巴塞電影

其實說四大名著《水滸傳》重播的少並不客觀。記得在我上初中,大概是2002到2005年左右的時候,中國教育電視臺每天都會在晚上五點左右播出電視劇,好像是“四大名著”經常輪著播。現在還記得,當時播出最多的就是《水滸傳》。

那個時候,每天都是回家邊吃飯邊看這個臺的電視劇,也正是因為如此,《水滸傳》是我除了《西遊記》之外,看的最多的一部“四大名著”。其實,就我自己的看法來說,我的確不太喜歡《水滸傳》。用我一個同事的話說,《水滸傳》拍的比較“髒”。這個“髒”不是說內容上抽象的髒,而是說裡面人物,環境給人一種很骯髒的感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一個個黝黑的大漢光著膀子。或許是因為導演想展現宋代底層人物的悲慘,所以故意造成了這樣的佈景氛圍。一般人心裡面的“宋朝”,都認為是商業繁華,人民生活幸福,好像是文化人的春天(其實,這與真實的宋朝相差甚遠)。

電視劇《水滸傳》與小說原著相比,已經刪改了很多不適宜的內容。《水滸傳》是一部底層人物的畫卷,所以小說裡面,人物罵街的語言,弒殺的本性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在二十五回左右,講眾所周知的潘金蓮和西門慶故事的時候,就有“老豬狗”這樣的詞語。寫李逵的時候,也有李逵隨意殺人,甚至吃小孩的情景。看中國古典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好人未必全好,壞人也未必全壞(《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其實經常罵唐僧)。它不像我們後來的文藝創作原則,正面人物必須高大全,大公無私,沒有一點瑕疵,壞人也不能有絲毫好的一面。

此外,《水滸傳》講述的是底層人造反的故事。所以,明代末期和清代初期,《水滸傳》其實都是一部禁書,老百姓是不能閱讀的,以防止生出造反之心。現在,我們也經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青少年閱讀《水滸》很容易外出打架,一言不合就跟人拳腳相加。容易對世界觀不成熟的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兮兮說事兒

實際上央視版《四大名著》除了西遊記外,其餘都極少重播。

許多回復都認為,《水滸傳》難以重播的原因在於小說傳遞的價值觀不對,以至於難以反覆播出。但相比之下,紅樓夢沒有那些價值觀扭曲的情節,不也是沒有重播?三國演義電視劇也沒有重播。

顯然,《水滸傳》難以重播的原因,並不在此。

從傳播的角度上說,《水滸傳》難以重播其實和主人公的塑造有很大關係。

今天我們讀《水滸傳》很大程度受到了金聖嘆的影響,認為宋江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反派。可如果我們看容與堂本的《水滸傳》,宋江並不完全是一個反派。但金聖嘆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以至於不論是李雪健老師主演的央視版水滸,還是張涵予主演的水滸,都或多或少的將宋江描述成為一個大反派。

主人公都是大反派,這樣的故事其實很難讓人們喜歡得起來。或者說很難讓人記下。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還珠格格》前兩部裡的容嬤嬤,李明啟老師。李老師表演的太好了,以至於在《還珠格格》播出後幾年,李明啟老師外出買菜,都還被人扔過雞蛋——而李老師還不是主角。

李雪健老師主演的宋江也是一個道理,他在我看來是最像宋江的演員了,可這又能如何呢?

所以我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看央視版水滸傳,每天中央一套播出2集,小朋友們每天都會討論劇情。大家從開始對宋江的喜歡,等到招安後逐步變成了討厭,甚至仇恨 。可以說,因為徵方臘劇情的存在,沒有人想看第二遍水滸傳,但演員真的都走進了我們的心裡啊!

這也就好解釋為什麼《西遊記》可以反覆重播了——劇情簡單,主角唐僧沒存在感,於是大家更相信孫悟空是主角。於是對電視劇百看不厭。

當然,紅樓夢完全是因為人物關係太複雜,一般人就理不清楚賈家的各種關係;這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酒騎風

中國有句俗話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水滸傳》取材於農民起義,大有造反有理的味道。《三國演義》大多是教人權術謀略,畢竟是演義,很多地方和正史的內容有待推敲。

我們看近些年的四大名著的播出情況,《西遊記》是播出量最多的,幾乎每年在各個衛視都要循環播放幾次,但《水滸傳》不管是新版還是舊版,播放的次數不多。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水滸傳》因為取材於農民起義,其中大部分橋段宣揚著造反有理,替天行道,把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當成一種正義之舉來渲染,這和當下和諧社會的主流有些不符。

從《水滸傳》的內容上來看,108將上梁山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但無非有以下幾種情況:1、被自己人陷害,比如盧俊義,秦明,燕青,楊志等等;2、被掠到梁山,因為意志不堅定,後來甘願為梁山效力。如大刀關勝、呼延灼、顧三娘、張清等等;3、躲避官府的追殺,或者逃避法律被迫上梁山。如吳用、林沖、宋江、武松等;4、還有一部分人只是圖梁山酒肉快活而上山,如時遷,孫二孃等。

從水滸傳108將的階級成分上來看,裡面的人也是各個階層都有:有殺人放火的土匪強盜,有職業小偷,有政府官吏,有臨時起意的漁民、教師和農夫,還有開黑店的職業歹徒強盜。

從整體來看,《水滸傳》的有些情節比較血腥暴力,也有反政府阻礙社會和諧的一面,更為重要的是《水滸傳》把這種行為當成豪傑來稱頌,怕因此而誤導了青少年。不過話說回來,經典始終是經典,像“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等橋段已經深深地印在百姓的心中,不管播不播,千百年來都將被老百姓薪火相傳下去。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我覺得題主說的不太準確。四大名著裡,應該是《西遊記》重播的最多,《三國演義》次之但也不少,《紅樓夢》和《水滸傳》都重播得比較少。

因為《西遊記》最老少咸宜閤家歡,最輕鬆活潑適合逗小孩,在那些個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假期裡給無所事事的熊孩子解悶別讓他們出去胡鬧最合適不過。《三國演義》波瀾壯闊也讓群眾喜聞樂見,角色還魂製作精良,能夠哄大一點的孩子和消費情懷。

《紅樓夢》非常棒,但是太有文化了,市井走卒不好欣賞,陽春白雪不接地氣。就播的少了。它本身跟另外三部小說就不同。另外三部都多少算是口耳相傳的民間傳奇彙編,作者多了個收集整理的身份,而《紅樓夢》是實打實的作者一己之思寫出來的小說,並沒有那麼植根群眾。

如上所述,《水滸傳》其實與《三國演義》《西遊記》更像,為什麼卻沒像這兩者一樣經常播呢?根本原因就在它的文本主題。

之前的答案說造反,這是原因之一,但並不算決定性的。《西遊記》前半篇也在說造反。而《水滸傳》正是因為造反才在特定時期備受推崇甚至是它得以躋身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真正決定性的原因在於,這是一部黑幫主題,崩壞世界與人性下的血腥浮世繪。

其實原版《西遊記》也有點這個屬性,但不至於充斥通篇,後來也被刪改的差不多了。

《水滸傳》沒法那麼改,因為全篇都是這個,改了故事就沒法講了,或者不是這個故事了。

全篇的核心人物,書中正直忠義代名詞宋江就是個為出人頭地積蓄資源,被迫上梁山後種種陰謀算計恩人奪取權力的腹黑,代表智慧的吳用方略沒有隻會陰招整得人生不如死只能入夥,盧俊義、呼延灼哪個不是被整死了一家子。為了賺朱仝上山還把人家不懂事小孩生生劈成兩半。扈三娘招誰惹誰被殺了全家被逼嫁個矮挫醜還得裝成棄暗投明,李逵更不用說了,完全一個精神不穩定的殺人狂。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完全是作者赤裸裸的諷刺,苦了把那些當真的小孩和家長。

這麼一黑到底的故事,怎麼好來回播。

(文/Y)


捕魚小分隊

看了看上面的回答,大家都一再把《水滸傳》重播率低的原因簡單歸結為“暴力”“反叛”這些字眼上,我個人覺得這有點帽子扣得太大了,有失偏頗。

《水滸傳》之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實力應該是槓槓滴,其文學水平和思想深度在眾多古代作品中均屬上上成。小時候學的《風雪山神廟》《武松打虎》可說是經典中經典。



特別是那一句:那雪正下得緊。

真是讓人過目難忘。

接下來就是一道考題:

三人在廟簷下立地看火。 數內一個道:“這一條計好麼?”

一個應道:“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必到京師,稟過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這番張教頭沒得推故了!” 一個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

又一個道:“張教頭那廝!三四五次託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沒了,”張教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奔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幹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

又一個道:“小人直爬入牆裡去,四下草堆上點了十來個火把,待走那裡去!” 那一個道:“這早晚燒個八分過了。”

又聽得一個道:“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

又一個道:“我們回城裡去罷。”

一個道:“再看一看,拾得他兩塊骨頭回京,府裡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

這一個,一個,又一個都是誰?林沖在門後能分辨清楚嗎?讀者都能分辨清楚嗎?

施耐庵寫得真是精彩。

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水滸傳》重播率低呢?我說下自己的理由吧。其實,這個理由很簡單。

《紅樓夢》《西遊記》是央視80後的娃,那個年代電視是大眾傳播最主要的媒介,學生一放假,基本上都是在家看電視,而適合孩子們觀看的,當屬《西遊記》,所以,每當一響起“丟丟丟”的片頭曲,就預示著假期來臨,可以瘋玩了。

而《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正宗的90後,《三國演義》還稍微早一點,《水滸傳》就遭遇了尷尬,它是1998年拍攝完成的,那一年還有一部曠世之作誕生,那就是《還珠格格》。

當時港臺電視劇是銀屏上的主流,武松、林沖再厲害,也敵不過小燕子和容嬤嬤。那時是一到假期,電視上不是動力火車的《當》,就是“你是風兒我是傻❌”。

從此,宮鬥成為了人生第一要義。什麼俠肝義膽,什麼替天行道,都可以玩去了,都沒有勾心鬥角的蛇蠍美人吸引人們眼球。



大家喜歡什麼,電視臺就放什麼。這就是真理。《還珠格格》藝術水準高嗎?

瓊瑤阿姨寫的出,那雪正下得緊的意境嗎?

哈哈。不喜勿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電視開始走向沒落了。迎接我們的是讓每個人都不得不低頭的手機。

問《水滸傳》重播率為什麼低的這位仁兄,其實還是在懷舊罷了。


光明大先生

中國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其中水滸傳的文學質量恐怕是最低的。

紅樓夢可能是最高的,其中的詩詞歌賦、對衣食住行大量的細緻描寫,與作者的親身經歷,是一般老百姓接觸不到的的確,從內容到訴求都像夢一樣。

三國演義是歷史的演繹,其中劉關張與曹操孫權之間的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是歷史學家以及政治家鑽研的一個課題,甚至包括企業家,裡面有很多經營戰略的學問。比如關於如何用人,這是現代社會都孜孜不倦研究的一個課題。

水滸傳當然來自於歷史,但是所描寫的內容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格格不入,沒有太多可以汲取的價值。可以說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基本上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土匪和強盜。招安的情節並不重要,官逼民反的真實情況是怎樣呢?太平天國應該是水滸傳的一個翻版,已經可以說明一些農民起義戰爭的本質,其意義基本上被當代史學家徹底否定了。所以水滸傳重不重播以及它的文學和價值觀,我個人覺得還是少讀少接觸。

換句話講,電視劇水滸傳重播不重播,水滸傳的故事已經通過評書、小說,讓老百姓耳熟能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