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與美國GPS實現信號兼容,我們的導航系統會變得更準嗎?

夢幻之星V

我是

武器風暴眼,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爭取頻率資源,將北斗做強

國際電聯有一個規定,也就是衛星導航的頻率必須在L波段的一個有限範圍內,而這個資源也是有限的,只能是誰先到誰先得,後來者想爭取資源只能跟先到者協商。而在衛星導航領域,GPS可謂一家獨大,我們的北斗起步比較晚,爭取到的頻率資源極其有限。因此在2015年底,中美通過協商,在不影響GPS的前提下,北斗可以共用GPS發送信號的頻段。

整合導航資源,將北斗做大

眾所周知,當前有四大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如果能將這些導航系統進行整合,那將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而聯合國就想幹這麼一件了不起的事,2006年就成立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目的就是促進各導航系統兼容互通。為適應這種趨勢,北斗已經展開與GPS、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合作。這既是適應趨勢,也是發展戰略。

為用戶謀利益,打出北斗影響力

大家知道,接收機只有同時聯上4顆衛星,才能實現定位。目前,中國北斗才29顆衛星,還不能對全球實現全覆蓋。現在北斗與GPS實現互操作,那麼用戶就可以同時接收兩個系統的信號,在定位上,其穩定性與精度會更穩更準。

大國“重器”,北斗在軍事領域當自強

北斗,最重的意義是對於鞏固國防。以往,美可以很任性地在某一個區域關閉自己的GPS,讓一些武器或者國家變成“瞎子”。一旦北斗系統投入運行,美這絕招將成為歷史。所以,護國重器,絕不會輕易示人或與人合作。


武器風暴眼

這個問題最近屬於熱點問題吧,大家總問為什麼要兼容?要麼覺得我們無能自己不能用非得靠著別人,要麼覺得引狼入室感覺要被吞併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情況,跟這兩點都沒有必然聯繫。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想把北斗系統的建設原則再說一遍,北斗系統建設的基本原則有四項。

  1. 獨立。北斗系統是我獨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獨立的意思有兩層,第一層是不依賴別的系統,自己能夠獨立運行和提供服務,所以並不存在說北斗和GPS兼容了,會影響北斗自身的性能啊,獨立性啊等等,所以北斗與GPS兼容,並不代表北斗自身會變得更準,這是兩件事情。

  2. 漸進。北斗系統分階段建設,目前是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階段。

  3. 兼容。這點是題目的重點,兼容就是希望能夠和其他的衛星導航系統之間首先互相不干擾,其次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個軍民融合的系統,軍用那是一直不開放的,也談不上互操作。但是在民用領域,各家在設計民用信號和頻點的時候希望能夠往一起湊一湊,這樣的話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可以使用更多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衛星,對於大家彼此的推廣和應用都是有好處的,用戶也能獲得更多的可用衛星數,從而獲得更好的導航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兼容之後用戶獲得的位置信息可能是更準的。

  4. 開放。北斗系統的民用頻點是免費開放的,在北斗的網站上就能找到北斗的民用ICD文件,全世界的廠家都能拿著這個文件去生產北斗接收機,所以北斗民用頻點和GPS實現了兼容並不代表北斗系統向GPS開放了技術核心,大家的頻點、格式和調製方式本來就是互相已知的,只是現在彼此在設計的時候儘量往一起湊了一下,讓用戶能夠用起來更方便。


徐穎

這個問題,要看從哪個方面去講。角度很多。觀點也會很多。

比方說,我們先站在民用實用性講。北斗和GPS兼容,那麼對於剛剛處在發展階段的北斗衛星,可以讓中國北斗慢慢的走進我們的國民生活。同時GPS是一個成熟的,且也是有一定年齡的衛星系統,再加上GPS系統的應用,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的頻率也在擴大,那麼本身已經有幾十年歷史的衛星系統,反應問題,準確度,至少對於日益發展的中國來說,顯然不一定足夠。那麼北斗衛星恰恰有出來晚,技術新的優勢。但是問題也會慢慢浮現,所以中國在替代GPS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漫長的接替過程。

至於說更準的問題,這是個技術問題,隨著科研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國衛星技術是在不斷追隨美國的。但從現在而言,還是不能完全代替,至少15年內美國衛星依舊是主體。由於國內絕大多數汽車,船舶都是以GPS為主,短時間要求國內代步產品使用北斗也很難。

首先北斗衛星初期成型還有一段時間,同時與國內代步工具的廠商的談判,需要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北斗衛星的路還很長。

因為設備技術的原因,北斗與GPS信息的兼容不存在說更準的問題。而是信息的處理載體增加罷了。可以通過加快信息的處理使得GPS的導航更為及時。

更準的說法應該是信息的更新,及時的處理替換原先的錯誤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汽車每次都要更新導航系統的地圖。不是準不準,是信息是否更正。衛星只是定位。但位置準不準確,這是你汽車導航地圖是否更新罷了。

最後小學者囉嗦一句,現在是信息時代,而我們日常的電話,網絡交流,GPS,無一不是信息交流的產物。信息沒有準不準的說法。(ಡωಡ)hiahiahia


國際小學者455951915

本文來源 澎湃新聞

中美衛星導航合作具有廣闊前景,加強北斗與GPS系統間合作,將會帶動諸多領域的創新發展,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集成了傳感、自動化、定位追蹤和數據處理等智能化技術。這一“國之重器”,是關係國家安全的重大信息基礎設施,是推進我國信息產業升級換代的核心發動機。

就在上個月,11月5日,北斗三號首發雙星在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順利升空。火箭與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研製。

北斗三號首發雙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它們的成功發射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最後一步”。


北斗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由3種軌道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未來除具備導航、定位、授時等基礎功能,還將增加搜救、全球位置報告、星基增強等拓展功能。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在農業、海洋漁業、民航、交通運輸、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燃氣等各領域得到規模化應用,並逐漸進入大眾生活。

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三號首發雙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

1983年,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計劃正式提出。2000年邁出“第一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

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正式宣佈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將部署,2007年發射第一顆“北斗二號”衛星,我國開始正式組網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第二步”發展戰略中,我國建成了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

“第三步”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後,建成由30顆左右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北斗三號。


北斗衛星發射記錄一覽表


希望d田野

同時使用北斗和GPS的衛星信號,我們使用的導航服務的體驗會更好,比如:之前位置精度不準,加上北斗的信號,位置準了。

為什麼更準確?

使用導航衛星定位的過程並不是那些衛星直接告訴接收機座標,而是接收機通過接收一些能夠計算出位置座標的數據之後計算出來的,信號數量的增多會有助於最終的計算。

一般來講,接收4顆衛星的信號就可以計算出當前的座標,不過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衛星在不同時段的位置會發生變化,進而也就造成某些情況下接收不到足夠的衛星信號。另外,由於一些遮擋物的存在,即使衛星在合適的方位,接收機也未必能夠收到可以使用的衛星信號。所以,天上的可用衛星數量越多,越有助於座標的計算。

北斗和GPS兼容的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講,北斗並沒有兼容GPS信號。兩者兼容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北斗的信號格式和GPS的信號格式兼容的更好。

導航衛星的原理大體類似,只要衛星信號的格式公開,即使格式不相同,接收機還是可以藉助不同衛星的信號來綜合計算位置座標。

北斗還是北斗,GPS還是GPS,他們就像收音機裡邊的中國臺和美國臺,兩者並行存在,信號沒有融合在一起。

目前很多設備已經同時支持了北斗和GPS,在一些信號不好的環境下位置座標的可用性得到極大提升,北斗給用戶帶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