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汗该怎么办?

大伟搞事

我是一名中医大夫,汗出比较多,来讲讲我的看法。

汗多,在中医看来是需要辩证来看的。总体来说是分虚实。

虚症

常见的汗出比较多虚症有。阴虚,气虚,阳虚。

阴虚出汗,往往是睡着了之后出汗,也叫盗汗。老人家和小孩比较多见,往往在夜晚睡着之后出现。这类人往往睡觉不好,一件容易烦躁,同时伴随有阴虚的症状,口干口渴等等。



气虚汗多,这样的人都出汗,一般是白天比较多见,动辄出汗,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而且出汗之后怕风,平时很容易感冒。这种出汗一般以全身出汗为主要。平时少气懒言,很容易累,不爱运动。



阳虚出汗

阳虚出汗,往往出出汗在四肢。也就是手脚出汗。这种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平时比较怕冷,越冷的时候手脚汗出越多。而且手脚越出汗手脚越冷的。

实证

所谓的实证就是体内的邪气比较重,有痰有热或者是淤血。

当体内的热比较盛的时候,会全身出汗,这种情况多见于发高烧的时候。

湿热体质

有一种出汗是体内的是湿气重。

这种出汗往往是,头,颈部,以上容易出汗多。在伤寒杂病论里边,医圣张仲景说这种出汗的特点就是"但头汗出,齐颈部而还"。

根据描述你出你的出汗,我觉得是属于这一类。这类人平时很容易出汗,往往是天气热的时候也会出。

这样的体质就好比人体就好比一个蒸笼,热量散发不出去,全部往头部上冲。

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些患者,他同时容易出汗,就是头发头油很多面部也是出油。




中医二羊

老爱出汗要找对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下是一些指导:

现在是夏日,许多人经常会一身臭烘烘的汗味,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像刚被大雨淋过一样,一副“落汤鸡”的样子,怎么见人呢?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出门前精心打扮的妆容化掉了,一副“鬼脸”不知吓倒了多少人。夏天有时真让人又爱又恨,老是容易出汗,这到底为什么呢?

1、汗液藏有小秘密

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对于一个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亦引起发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

2、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出汗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夏天很少出汗,气血没有“长开”,人体对风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夏季出汗其实是人体在给自身降温,如果总是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很少出汗,到了秋冬季更易受到邪气侵袭,容易感冒、咳嗽不止。下面认识几种正常的汗:

1、温热性出汗

炎热的天气,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温热性出汗。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

2、运动性出汗

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可产生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这种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3、精神性出汗

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出现精神性出汗。

4、味觉性出汗

是在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

3、出汗过多,就要警惕啦!

如果出汗过多,那么就要警惕了,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出汗过多会耗损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阳气大量外泄,容易使人疲倦乏力、心慌气短。但是,不同的部位出汗,对应的是身体不同的健康问题,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哦!

1、头汗过多

若头汗过多且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欲呕、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多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此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通畅二便,健脾祛湿。

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感觉上腹部胀满、口渴,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来缓解。

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可按照补气的原则来调理。

2、手足心多汗

手足心多汗且伴有发热、口咽干燥等,多属阴虚有热,可以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阿胶、益母草、当归、银耳、茯苓等。

若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燥便秘所致的湿热症,此时可吃一些润胃肠的食物,如山药、党参、白术、陈皮;若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以将豌豆和大米一起煮粥来调养。

3、心窝、胸口多汗

多见于脑力工作者,这类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等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心脾虚损所致,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行走、太极拳等来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4、全身出汗

若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建议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渴的时候说明身体已经十分缺水了。

5、出汗怪状可能预示的疾病

如果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多见于肝硬化。

还有汗液飘出香味来,常见于糖尿病人的体征。

如果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不过,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还有如果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4、养生出汗有妙招

无论是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这些都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不属于主动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才是主动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有各种好处,如排出毒素、控制血压、促进消化、护肤美容、减肥……

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依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主动出汗。以下是养生出汗的几种方法:

1、运动前喝热水、热粥

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将开未开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巧用生姜促汗出

生姜既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经常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3、静坐一小时

每天定时关掉空调,静静地坐一个小时,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

4、晒15分钟太阳

夏日阳光是人体出汗最佳的动力,应每天上午9至10点或下午4至5点,晒15分钟左右的太阳。

5、自我发热

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贴在膝盖上,让人体传热,热深入到皮肤深处,或者用热水泡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以不要因为怕出汗,总是待在空调室内,多出去走走,运动运动让身体出出汗,才更养生!不过,夏天要注意不要运动太激烈哦。


华络健康

正常出汗,可能是由于参加体育锻炼、吃了热性食物、或气候冷暖因素等引起的。



不正常出汗,大都是由脏腑内虚引起的。

比如 肾阴虚的人就特别“爱出汗”。阴虚会导致体内虚火上扬,气不固津,往往就虚汗淋漓。所以,可以吃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当归、红枣等来养气固汗。

另外,肝阳虚也会使得肝火旺盛引起“爱出汗”、症见舌苔泛红、目赤肿痛、两肋发热。可以吃一些泻肝火的中成药,也可以喝点菊花、蒲公英、薄荷茶来清热解表,止汗固津。


炎黄子孙1979

爱出汗是因为人的营卫虚损气不护血,也就是心肺两虚,要想使身体正常体健,需要加强力所能及的锻炼,使人增加肺活量使血受控,另外在饮食上注意少食肉食及不易吸收的食物,多食补气的食物,如想药补可以用黄芪,当归煮水喝,以保证人身体气血平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