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汗該怎麼辦?

大偉搞事

我是一名中醫大夫,汗出比較多,來講講我的看法。

汗多,在中醫看來是需要辯證來看的。總體來說是分虛實。

虛症

常見的汗出比較多虛症有。陰虛,氣虛,陽虛。

陰虛出汗,往往是睡著了之後出汗,也叫盜汗。老人家和小孩比較多見,往往在夜晚睡著之後出現。這類人往往睡覺不好,一件容易煩躁,同時伴隨有陰虛的症狀,口乾口渴等等。



氣虛汗多,這樣的人都出汗,一般是白天比較多見,動輒出汗,稍微動一動就出汗。而且出汗之後怕風,平時很容易感冒。這種出汗一般以全身出汗為主要。平時少氣懶言,很容易累,不愛運動。



陽虛出汗

陽虛出汗,往往出出汗在四肢。也就是手腳出汗。這種人還有個特點,就是平時比較怕冷,越冷的時候手腳汗出越多。而且手腳越出汗手腳越冷的。

實證

所謂的實證就是體內的邪氣比較重,有痰有熱或者是淤血。

當體內的熱比較盛的時候,會全身出汗,這種情況多見於發高燒的時候。

溼熱體質

有一種出汗是體內的是溼氣重。

這種出汗往往是,頭,頸部,以上容易出汗多。在傷寒雜病論裡邊,醫聖張仲景說這種出汗的特點就是"但頭汗出,齊頸部而還"。

根據描述你出你的出汗,我覺得是屬於這一類。這類人平時很容易出汗,往往是天氣熱的時候也會出。

這樣的體質就好比人體就好比一個蒸籠,熱量散發不出去,全部往頭部上衝。

我曾經遇到這樣的一些患者,他同時容易出汗,就是頭髮頭油很多面部也是出油。




中醫二羊

老愛出汗要找對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以下是一些指導:

現在是夏日,許多人經常會一身臭烘烘的汗味,走幾步路就大汗淋漓,像剛被大雨淋過一樣,一副“落湯雞”的樣子,怎麼見人呢?尤其對於女性來說更是“一場災難”,出門前精心打扮的妝容化掉了,一副“鬼臉”不知嚇倒了多少人。夏天有時真讓人又愛又恨,老是容易出汗,這到底為什麼呢?

1、汗液藏有小秘密

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體。由於外界氣溫升高,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的發汗稱知覺發汗。此時發汗區域分佈廣,全身各部位皮膚,尤以前額、頸部、軀幹前後、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為頸、軀幹側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為股內側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發汗中樞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覺蒸發約600~700毫升水。對於一個體重68公斤的成年人來說,相當於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吃辛辣、熱燙的食物亦引起發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態時,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會發高燒,還可能造成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可見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

2、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正常的情況下,人體出汗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如夏天很少出汗,氣血沒有“長開”,人體對風寒的抵抗力就會減弱,夏季出汗其實是人體在給自身降溫,如果總是待在有空調的環境裡很少出汗,到了秋冬季更易受到邪氣侵襲,容易感冒、咳嗽不止。下面認識幾種正常的汗:

1、溫熱性出汗

炎熱的天氣,坐著不動都會大汗淋漓,這就是溫熱性出汗。溫熱性出汗是由外界溫度升高引起的人體中樞溫度自我調節的方式,人體通過出汗而散發熱量、調節體溫。

2、運動性出汗

人體在運動時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在體內消耗能量的同時可產生許多熱量,人體通過排汗來降低體內溫度,這種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3、精神性出汗

人在緊張、恐懼、興奮等精神因素影響下,神經衝動從大腦皮質傳遞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升高,導致小汗腺分泌排洩活動短期內迅速增強,即出現精神性出汗。

4、味覺性出汗

是在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可可、咖啡後引起的出汗。

3、出汗過多,就要警惕啦!

如果出汗過多,那麼就要警惕了,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出汗過多會耗損氣,傷及津液而損心血,陽氣大量外洩,容易使人疲倦乏力、心慌氣短。但是,不同的部位出汗,對應的是身體不同的健康問題,所以我們要“對症下藥”哦!

1、頭汗過多

若頭汗過多且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欲嘔、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多是脾胃有溼熱的表現,此時應注意清淡飲食,通暢二便,健脾祛溼。

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感覺上腹部脹滿、口渴,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來緩解。

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可按照補氣的原則來調理。

2、手足心多汗

手足心多汗且伴有發熱、口咽乾燥等,多屬陰虛有熱,可以吃一些滋陰的食物,如阿膠、益母草、當歸、銀耳、茯苓等。

若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燥便秘所致的溼熱症,此時可吃一些潤胃腸的食物,如山藥、黨參、白朮、陳皮;若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以將豌豆和大米一起煮粥來調養。

3、心窩、胸口多汗

多見於腦力工作者,這類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慾不振、睡眠差、多夢等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心脾虛損所致,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行走、太極拳等來緩解壓力、調節心身。

4、全身出汗

若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噁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於中暑先兆。建議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到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渴的時候說明身體已經十分缺水了。

5、出汗怪狀可能預示的疾病

如果汗液散發出尿味,汗幹後也會在皮膚上留下結晶物,常見於尿毒症病人。

汗液帶有特殊的腥味,多見於肝硬化。

還有汗液飄出香味來,常見於糖尿病人的體徵。

如果汗液呈現黃色,多是由於血液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物質濃度過高所引起,主要見於肝膽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等。此外,過多進食胡蘿蔔、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現暫時性的黃汗。

白汗從中醫看,白色屬肺,肺色外露則現白汗,多為心肺陽虛所致,常與心肺功能虛弱有關。有時,疼痛劇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現紅色,多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也可能是身體某部位在出血。不過,服用碘化鉀等化學制劑,也可有紅汗出現。

還有如果汗液變為青綠色,提示有膽汁外洩,如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4、養生出汗有妙招

無論是炎熱而出的汗,還是桑拿蒸出來的汗,這些都是在人體淺表層出汗,不屬於主動出汗。而運動才是真正的深表層出汗,也就是讓人從裡向外出汗,才是主動出汗。這種汗是人體進行的自我調節,出汗後不僅讓人感覺很舒服,還有各種好處,如排出毒素、控制血壓、促進消化、護膚美容、減肥……

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數人都適合依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主動出汗。以下是養生出汗的幾種方法:

1、運動前喝熱水、熱粥

運動前喝杯熱水或熱粥,讓毛孔進入將開未開的狀態,再鍛鍊一段時間,就能讓毛孔全部打開。但運動後一定不要馬上吹空調、風扇或洗涼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巧用生薑促汗出

生薑既暖脾胃,又走表開汗孔。經常在空調環境上班的人,可以堅持喝生薑水,比如茶葉加生薑片泡水、生薑紅棗水等,促進排汗。

3、靜坐一小時

每天定時關掉空調,靜靜地坐一個小時,培養身體主動出汗的能力。

4、曬15分鐘太陽

夏日陽光是人體出汗最佳的動力,應每天上午9至10點或下午4至5點,曬15分鐘左右的太陽。

5、自我發熱

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貼在膝蓋上,讓人體傳熱,熱深入到皮膚深處,或者用熱水泡腳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所以不要因為怕出汗,總是待在空調室內,多出去走走,運動運動讓身體出出汗,才更養生!不過,夏天要注意不要運動太激烈哦。


華絡健康

正常出汗,可能是由於參加體育鍛煉、吃了熱性食物、或氣候冷暖因素等引起的。



不正常出汗,大都是由臟腑內虛引起的。

比如 腎陰虛的人就特別“愛出汗”。陰虛會導致體內虛火上揚,氣不固津,往往就虛汗淋漓。所以,可以吃一些滋陰補腎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當歸、紅棗等來養氣固汗。

另外,肝陽虛也會使得肝火旺盛引起“愛出汗”、症見舌苔泛紅、目赤腫痛、兩肋發熱。可以吃一些瀉肝火的中成藥,也可以喝點菊花、蒲公英、薄荷茶來清熱解表,止汗固津。


炎黃子孫1979

愛出汗是因為人的營衛虛損氣不護血,也就是心肺兩虛,要想使身體正常體健,需要加強力所能及的鍛鍊,使人增加肺活量使血受控,另外在飲食上注意少食肉食及不易吸收的食物,多食補氣的食物,如想藥補可以用黃芪,當歸煮水喝,以保證人身體氣血平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