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毒”一直是最恐怖的武器,毒到底殺了多少人?

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有些植物則有毒。古代的毒,都是純天然的,很難得到提純,就更不用說通過化學反應,生產出劇毒物了。但是,那些不懷好意的人,一直在想辦法搞出更毒的製劑,直到近代的工業革命,化學科學得到飛速發展,化工業得以誕生,由此帶動的製毒水平大大提高,化學武器也就出現了。

从古至今“毒”一直是最恐怖的武器,毒到底杀了多少人?

情花生於絕情谷,“枝葉上生滿小刺,花辦的顏色卻是嬌豔無比”。楊過不小心手指被刺紮了一下,就中了情花之毒。中毒後,平時倒沒有什麼,唯有他想起小龍女之時,會覺得手指上刺損處突然劇痛,宛如胸口驀地給人用大鐵錘猛擊了一下。

《飛狐外傳》中出現的“七心海棠”號稱天下最厲害、最可怕的毒藥。七星海棠的毒,“無色無臭,無影無蹤,無法防備”。唯一的好消息是:七心海棠很難養活。正如毒手藥王所言:“幸好這七心海棠難以培植,否則世上還有誰能得平安?”

毒手藥王的關門弟子程靈素倒是有機緣養活了一株七星海棠。不過,程靈素是將七星海棠當解藥用的,一次救了師侄姜小鐵,一次救了大俠苗人鳳。唯一的一次殺人,是在她死後,幫助師父清理門戶,殺掉了慕容景嶽和薛鵲,毒瞎了“毒手神梟”石萬嗔。

在《笑傲江湖》裡,有一個大魔教“日月神教”;這個魔教發明了一種陰損之極的毒藥,就是“三尸腦神丹”。這種藥裡有三種屍蟲,“服食後一無異狀,但到了每年端陽節午時,若不及時服用剋制屍蟲的解藥,屍蟲便會脫伏而出。一經入腦,服此藥者行動便如鬼似妖,連父母妻子也會咬來吃了。”日月神教教主利用三尸腦神丹的毒性來控制教徒,使之死心塌地地服從於他。

“七蟲七花膏”這種毒藥出自《倚天屠龍記》,以毒蟲七種、毒花七種,搗爛煎熬而成。王難姑的《毒經》記載,中毒者先感內臟麻癢,如七蟲咬齧,然後眼前現斑斕彩色,奇麗變幻,如七花飛散。這種毒藥的厲害之處就是,其解藥的配製方法有49種,變化異方又有63種。

從以上舉例可以看出,除了極少數毒是與動物有關外,大部分毒藥都來自天然植物。毒藥雖毒,但總能找到剋制的辦法,可以用一種植物來化解另一種植物的毒性,這種“中和”的思維,和現代的解毒辦法有內在一致性。對金庸來說,這種思維更多是傳統哲學的體現:陰陽相生相剋,萬物才能和諧相處。

从古至今“毒”一直是最恐怖的武器,毒到底杀了多少人?

四川唐門真的存在嗎?

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除了金庸之外,近百年寫武俠小說的名家,沒有不提“四川唐門”的。在這些小說中,四川唐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下毒與喑器,讓別的門派聞之膽寒。

最早提到唐門的,是一本非小說的武學名著,即當代技擊名家、自然門三代祖師萬賴聲所著的《武術匯綜》中記載:“又有操‘五毒神砂’者,乃鐵砂以五毒練過,三年可成,打於人身,即中其毒,遍體麻木,不能動彈,掛破體膚,終生膿血不止,無藥可醫。如四川唐大嫂即是!”有不少史學家考證,蜀中唐門、四川唐門、峽江唐門實指四川(今重慶)開縣的唐家拳,這一門派以拳術和竹鏢自成一系,從明末即流傳至今。

最早的史實記載則在明朝末年。據唐家武學弟子李千祿《開縣唐門考》記述,當時八大王張獻忠自陝入川后,開縣城外老關嘴至南河一帶,一些軍士過南河到三中村砍甘蔗吃,與一唐姓守蔗林人發生口角,誰知此人雖是長工,但為唐門中人,他用鋤頭左鉤右攔,不幾回合便繳了幾位軍人的械。落荒逃回的軍士被總兵杖責,請來唐姓長工切磋武藝,不料,堂堂總兵竟不能敵。總兵佩服之餘,將其薦於八大王帳下,但此人不願參軍離家,於是被封了個地方武官。現開縣城郊富厚村就有該武師墳地,其墓碑上有封號可考。

清乾隆年間,開縣唐門開始使用喑器——竹鏢,時任唐氏掌門人唐天泰被聘為清官庭侍衛,曾與八卦掌創史人董海川先生同朝當執。各派武林高手共同探討,優勢互補。唐氏掌門人告老還鄉後回開縣繼續傳授唐家拳術,湖北拳師餘友智、餘友福曾慕名來開縣以武會友,互相切磋,更充實了唐門武術的內涵。

抗戰時期,四川省代主席王陵基駐防萬縣,曾以募捐抗日為名設擂臺,並請來開縣唐門武師唐興暢(排行老二,人稱唐二)老師一比高下,剛一動手,教官即感不對,自己的大拇指竟莫名其妙地斷了,方知遇到高人,當即拜服。打擂期間,王陵基部的手槍營營長十分了得,與各武師交手,傷其多人,連連獲勝,狂傲不已。唐二老師的徒弟峨眉人張敬誠一時興起,忘了師囑,跳上臺與之對陣。營長因其背景強硬,出拳兇狠,處處陰招,招招損人,惹惱這位唐門徒弟,竟用唐門涮腿絕技將其鏟死於臺上。王陵基護兵欽佩唐門武功,在其護送下,才逃回峨嵋老家。故後“開縣黃陵派”(唐門派)成了峨眉武術“五花”大派之首。

打擂結束,王陵基在萬縣設國術館(武俠小說中稱“唐家堡”),請唐二老師及徒弟在萬縣設館授徒,教他手下軍官習武。一時間,除王部官兵外,川東各縣以及宣漢、萬源等川東北地區皆有習唐門武術的人。特別是1949年後,很多開縣籍人員及王陵基部屬在臺灣省就成了唐門武功的傳播者和宣傳者,也因之被現代武俠小說作為原型寫入書中,唐興暢即“唐二”其名也被一些小說直接引用。此後,“峽江唐門”“四川唐門”“蜀中唐門”等“替代”了開縣唐門而聲名遠播,以致於“唐門”遍天下,而後知道“唐門即開縣唐家拳”歷史本源的人卻寥寥無幾。

實際上,四川唐門除拳術外,還會使用喑器,但不會用“毒”,並不是武俠小說中所說“唐門即毒門”。唐門用“毒”一說,當屬後來的武俠小說作家們虛構演繹而成。

从古至今“毒”一直是最恐怖的武器,毒到底杀了多少人?

那些被毒殺的皇帝

看過《神鵰俠侶》的同學一定會記得楊過中了情花之毒後是怎麼解毒的,那就是用斷腸草以毒攻毒。斷腸草原來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如書中說的那樣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質是葫蔓藤鹼,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鹼水和催吐劑,洗胃後用綠豆、金銀花和甘草急煎後服用可解毒。

中國一直是醫藥學大國,從遠古時代就有很多關於草藥的記載,其中也包括很多厲害的毒藥。主要記載的有:斷腸草、雷公藤、一鉤吻、鴆酒、砒石、鶴頂紅、番木鱉、夾竹桃、天然砒霜、烏頭、見血封喉又名毒箭樹、雪上一枝蒿、奎寧、情花等。

比較特別的是鶴頂紅,鶴有鶴肉、鶴骨和鶴腦可入藥,但都無毒,而且都是滋補增益的藥。鶴頂紅其實是紅信石。紅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加工以後就是著名的砒霜。“鶴頂紅”不過是古代對砒霜的一個隱晦說法而已。砷進入人體後,會和蛋白質的硫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斷細胞內氧化供能的途徑,使人快速缺少三磷酸腺苷供能死亡。

用這種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毒藥,看起來就沒有那麼浪漫了。事實上,在古代的宮廷鬥爭中,下毒是一種常用的害人手段。古人投毒,一點都不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那樣詭秘莫測,方法無外乎是把毒藥放到酒中或者食物中而已,讓毒藥進入胃部發揮作用。

在中國幾百個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殺的皇帝,是漢平帝劉衍。劉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名劉箕子,即位後易名。《漢書·平帝紀》記載,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漢哀帝劉欣在未央宮駕崩後,太皇太后王政君主持大政,把受漢成帝劉驁寵幸的大司馬董賢撤職,其職位由新都侯王莽取代。當年9月,劉衍被迎立為皇帝。劉衍當皇帝的時候,只有9歲,按照今天的標準,他還在讀小學三年級。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媽,她將自家侄子捧上高位,給日後王莽篡位埋下了禍根。

王莽投毒一事見於《資治通鑑》,在《漢紀二十八·孝平皇帝下》中有這樣的文字:“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劉衍中毒發病後,氣常上逆,說不出話來,最後連遺詔都未能留下。毒酒古稱“鴆酒”。據清陳士鐸《辨證錄·中毒門》記載,鴆是一種毒鳥,主要吃毒蛇、毒蠍,體內因此聚積了毒素。將鴆的糞便放進酒中,酒即產生了毒性,便製成鴆酒。到後來,鴆酒的配法不再侷限於用鴆禽糞便配製,可放入酒中殺人的毒藥太多了,“鴆酒”成了毒酒的通稱。

如漢平帝這般遭鴆弒的皇帝並不少見,如晉懷帝司馬熾被劉聰用鴆酒毒殺,唐昭宣帝李祝被後梁開國皇帝朱全忠用鴆酒弄死。當然,最刺激的投毒案則發生在西晉,宮廷鬥爭中對毒藥的使用達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西晉第二位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弱智到什麼程度呢;有年遇饑荒,老百姓沒糧吃,餓死了很多人,他竟然反問道:“何不食肉糜?”司馬衷15歲那年,皇帝老子司馬炎給他娶了媳婦,選定勳臣賈充的長女賈南風為太子妃。賈氏又黑又矮,極醜,最糟糕的是人品不好,妒暴酷虐。賈南風婚後一直沒有生育,倒讓謝夫人搶先給司馬衷生了長子司馬通,並被立為太子。

賈南風在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便讓弱智皇帝廢掉了司馬通。她得寸進尺,對幽禁中的司馬通仍不放心,決意幹掉廢太子,遂找“情夫”、太醫令程據密謀。程是製毒專家,他用巴豆製成毒藥“巴豆杏子丸”,讓手下孫慮帶到許昌,去毒殺司馬通。司馬通早有預防,怕人投毒,每天都是自己煮飯。見投毒不成,孫慮直接逼太子把毒丸服下。司馬通不服,孫慮便趁其上廁所之際,從身後用很重的藥杵將22歲的司馬通敲殺。

也許是報應,賈南風不久也被毒殺了。賈南風的行為引發朝野共憤,在“八王之亂”中,她被趙王司馬倫矯詔逼喝金屑酒而死——金屑酒,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毒酒,但放的不是毒藥,而是金子碎屑。司馬倫搞死賈南風后,晉室更亂了,他竟然逼傻皇帝司馬衷禪讓,自己當了皇帝。如此一來,其他兄弟不幹了,誰不想當皇帝?司馬倫只得退位,讓司馬衷繼續當皇帝。最後,司馬衷被東海王司馬越用牛車接回了舊都洛陽,但半年後便死了。司馬衷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僅四個字,“食餅中毒”。那麼是誰投的毒;史書無確切的答案,最大的嫌疑人是司馬越。

从古至今“毒”一直是最恐怖的武器,毒到底杀了多少人?

現代化學發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古代的投毒案,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中毒者往往不是當時死亡,古代的毒藥,大多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在現代化學工業出現之前,這種原始的提取很難獲得一定的純度。

因此,古代的毒藥就稱不上是“化學武器”。“化學武器”是純粹現代的概念,它是以化學工業為基礎的。化學武器是通過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彈、炮彈或導彈)釋放有毒化學品或稱化學戰劑。化學武器通過包括窒息、神經損傷、血中毒和起水皰在內的令人恐怖的反應殺傷人類。化學武器素有“無聲殺手”之稱。它包括裝有各種化學毒劑的化學炮彈、導彈和化學地雷、飛機布灑器、毒煙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學炮彈等。

戰爭中使用毒物殺傷對方力量、牽制和擾亂對方軍事行動的有毒物質統稱為化學戰劑或簡稱毒劑。化學彈藥應用於各種兵器,如步槍、各型火炮、火箭或導彈發射架、飛機等,將毒劑施放至空間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濃度或密度從而發揮其戰鬥作用。因此,化學戰劑、化學彈藥及其施放器材合稱為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大規模使用始於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用的毒劑有氯氣、光氣、雙光氣、氯化苦、二苯氯腫、氫氰酸、芥子氣等多達40餘種,毒劑用量達12萬噸,傷亡人數約130萬,佔戰爭傷亡總人數的4.6%。

以大家熟悉的氯氣為例,就能很好地說明化學武器與傳統毒藥的區別。自然界中雖然也有氯這種成分,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卻並不知道它,更沒法獲得它。氯氣的發現應歸功於瑞典化學家舍勒。1774年,當時他正在研究軟錳礦(二氧化錳)。當他使軟錳礦與濃鹽酸混合並加熱時,產生了一種黃綠色的氣體,這種氣體的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使舍勒感到極為難受。

舍勒製備出氯氣以後,把它溶解在水裡,發現這種水溶液對紙張、蔬菜和花都具有永久性的漂白作用;他還發現氯氣能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1810年,許多科學家先後對這種氣體的性質進行了研究。這期間,氯氣一直被當作一種化合物。直到1810年,戴維經過大量實驗研究,才確認這種氣體是由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物質。

如果沒有現代化學的發展,人們就很難發現這種劇毒物質,而等化學工業越來越成熟,人們就可以大量製造它。最終,科學的發展體現了它的雙面性:氯既可以用來漂白,也可以用來殺人。化學武器終於誕生了,人類歷史翻開了可怕的一頁。隨著近代化學的發展,人類可以合成一些對人體有大規模殺傷性的毒性氣體或毒性合成物。“化學”的基本含義,就是合成。那些化學合成物的毒性,遠遠高於傳統社會的任何毒草。

近代以來,最早提議將毒氣應用於戰爭的是美國,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毒氣類化學武器引起了當時人們的注意。1861年的一份美國報紙報道說:眾所周知,有些化學武器是如此之毒,以至於空氣中如果充滿毒氣,人根本就無法待在那裡,將毒氣填裝進具有非凡能力的大炮彈裡,必須快速地扔出去。1862年,紐約一名教師直接給林肯總統寫信,他建議使用液氯窒息性氣體裝填重型炮彈,以毒死戰壕裡的敵人。不過這個提議因為過於挑戰人們的底線而從未被採納,但是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由此進入了各國軍方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